APP下载

冬季温室蒲公英栽培技术

2020-04-21康喜存

吉林蔬菜 2020年1期
关键词:除草蒲公英田间

康喜存

(朝阳市双塔区设施农业服务中心 122000)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具有清热凉血的效果,对于很多因为上火而导致的症状,用蒲公英泡水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功效。蒲公英有消炎的作用,一般的炎症感染比如肝炎、盆腔炎、结膜炎、胆囊炎等疾病都有消炎的作用。蒲公英有清热解毒作用。

研究发现,蒲公英的叶子具有很防治肿瘤的作用。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或者是晒干之后的蒲公英用开水进行冲泡,然后代替茶水服用,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以及抵抗肿瘤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温室冬季栽培蒲公英,由于生育环境条件改善,提高了其产品的产量及品质,丰富了人们冬季的餐桌菜,同时对保护地轮茬栽培降低病害的发生,解决东北农民冬闲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都有极大地现实意义。

冬季温室种植蒲公英,不影响早春茬口其它蔬菜的种植,可有效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利用率,由于蒲公英的栽培方式,对防止保护地土壤盐渍化、减少病害的发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生产投入,都有很好的实用及推广价值。

1 种子采收及处理

1.1 品种选择

东北蒲公英,叶倒披针形,长10~30厘米,花葶多数高10~20厘米,头状花序直径25~35毫米;总苞长13~15毫米;瘦果长椭圆形,麦秆黄色,长3~3.5毫米,喙纤细,长约8~11毫米;冠毛污白色,长8毫米。花果期4~6月。东北蒲公英,抗逆性强,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冬季的栽培环境及人们的饮食习惯。

1.2 种子采收

蒲公英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二年生植株就能开花结籽,初夏为开花结籽期,每株开花数随生长年限而增多,有的单株开花数达10个以上,开花后13~15天种子即成熟。

在东北一般5月初到6月中旬都有野生种,可到荒山荒坡采集野生的蒲公英种子。采收的时间一般在上午8、9点钟最好,最晚不要超过11点,因为中午和下午种盘已经干燥,接近成熟的种子容易开裂。不要等花盘开裂时采收,否则种子极易飞散失落损失较大。采八至九分成熟的种子,标准是当花盘外壳由绿变为黄绿色,种子由乳白色变褐色时即可采收,一般每个头状花序种子数都在100粒以上。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2克左右。

1.3 种子处理

1.3.1 将采摘的蒲公英花盘种子用丝袋装好,放到通风阴凉处后熟1~2天,待白状花絮基本吐出时进行晾晒。

1.3.2 将经后熟的花盘白状花絮基本吐出时的种子,选择一处光照充足无风的棚室内摊开使其花盘全部散开并使其干燥。

1.3.3 将散开的带有棉絮状绒毛的种子放到筛孔在5~10毫米的筛子上用手在网筛上揉搓,搓掉棉絮状绒毛。

1.3.4 将脱落下种子进行风选去掉较轻杂质,然后再用筛选去掉风选没有去掉的较大杂质晒干后备用。

2 栽培棚室选择

秋季种植蒲公英,可利用其它棚室春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种植。如春茬种植番茄,可在7月下旬番茄采收后,揭掉棚膜,做好田间清洁,翻耕平整土地、施肥后待用。

3 整地施肥

3.1 清洁棚室

不管是新建棚还是轮茬棚,都要将棚内枯枝败叶及杂草彻底清除出棚外,特别是杂草一定要清除干净。免得遗落草籽增加田间劳动强度。

3.2 施肥、翻耕平整土地

将清洁好的棚室土地,每1000平方米施入3000~5000千克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最好是腐熟好的鹿粪,将农家肥散铺到土壤表面,然后用旋耕机翻耙、旋耕深度在15厘米左右,使粪肥与土壤充分混均,田间土壤要平整细腻,坷拉尽量要小、田间要平整以利于播种。如果农家肥少,可酌情施用一些化肥,每1000平方米施用复合肥15千克。如果地面不平整可人工将地搂平待用。

4 田间播种

蒲公英植株生育时间越长,其根系就越发达,后期植株生长也就越繁茂,产量越高,质量越好。由于是敞棚播种,播种要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以免种子被风吹跑,播种可采用仿野生方式,不作畦、不起垄、采用平播、满撒方式。播种前如果土地坷拉较多或不平整,可用耙子搂平扒细后再播种。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3克左右,可出苗1000~1500株。播种后用微喷浇透水,注意不要大水满贯或大水冲灌,以免将种子漂浮到低洼处集堆,同时水一定要浇透使种子与土壤充分粘合,覆盖上种子,一般从种子播种到出苗需15天左右。

5 田间管理

5.1 田间水分管理

蒲公英虽然抗旱能力较强,但缺水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根系发育不好,会直接影响蒲公英的产量。

蒲公英在生长期不要过分干旱,要及时浇水保持田间土壤适当湿度,温室人工栽培蒲公英,播种时一次浇透水后一般不需浇水。由于是揭膜敞棚栽培且此时正处在8~9月份,降雨就可基本满足蒲公英苗期水分需求,如遇到干旱一定要浇水,否则根系发育不良,会影响后期出产量。

5.2 田间肥管理

蒲公英对肥需求不严格,在播种前一次性施足底肥即可,也不需要后期追肥。

5.3 田间除草

当蒲公英出苗后其它杂草也相继出土,当幼苗2~3片真叶时,幼苗根系基本扎牢,这时要及时进行田间除草,可结合除草进行第一次轻微间苗。以后要随时检查田间杂草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田间除草,除草的同时进行间苗,防止由于植株过密,影响后期的品质及商品性,苗间距一般在2厘米左右为宜,一般在上冻前要进行2~3次田间除草。

5.4 割叶养根

蒲公英根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产量与品质。所以,养好根是温室人工栽培的关键问题,蒲公英在8月份播种后,到9月下旬至10月初,这时蒲公英生长繁茂叶片肥厚,是蒲公英营养生长的旺盛期,此时市场上蔬菜种类繁多,同时田间也有野生蒲公英可供采摘,市场对蒲公英需求量不大,这时我们要抑制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生长,要及时将叶片割掉,割叶时注意不要损坏生长点,一般保留生长点上1厘米左右叶柄即可。割叶时最好是选择晴天利于伤口尽快愈合,同时割叶后严禁浇水防止伤口感染病菌引发病害。割掉的蒲公英叶片可加工成咸菜,也可晒干后当茶饮用,也可用作家畜食料。割掉无用的叶片及时清理出去,而后让其蒲公英自然生长,到11月温度降低叶片干枯进入休眠状态。

5.5 蒲公英病害防治

蒲公英抗病、抗旱、抗虫能力很强,一般不发生病害及虫害,同时生育期较短,在适宜的生育环境下,一般从植株露头到达到商品需25~35天,基本无病害发生。同时它是冬季生产基本无虫害、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5.6 冬季管理

5.6.1 进入11月上中旬,此时地面已基本封冻,可将棚膜扣上同时将保温被盖上保温预热,扣上薄膜后地面尚冻结时,用耙子将干枯的蒲公英叶片搂干净,防止污染后期蒲公英叶片,影响商品性及增加劳动强度。田间蒲公英的枯叶清除干净后,用废旧棚膜或薄膜将地面盖上增加地温,促进蒲公英尽快发芽生长,减少生产投入成本。

5.6.2 根据采收时间决定加温时间,一般在采收前35天左右开始进行加温,白天一般不用加温晴天温度达到20℃以上时基本可保证蒲公英正常生长需要的温度,夜间可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加温,从元旦开始产品开始逐步上市,为了错开产品的上市时间,加温可在温室内分段进行。具体做法是在棚内用塑料薄膜或保温被分段隔上,可根据上市时间及上市量决定隔断大小。用热风炉、铁煤炉、砖砌煤炉分段进行加温。当一段采收后再加温收割下一段,以此类推逐步全棚采收完毕。

5.6.3 温度管理:蒲公英一般在5厘米深处地温达1~2℃时,即开始长出新芽。白天棚温保持在15~20℃,夜间温度不低于8℃时一般需要25天左右即可采收。

5.6.4 塑料大棚栽培蒲公英:在3月下旬用保温被或草帘在棚四周围挡上保温,一般不需要加温,随着环境温度的逐渐升高,基本可达到蒲公英生长的要求,可在温室栽培的蒲公英收获完后,采收供应早春市场。

6 采收

蒲公英的采收可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镰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30天割1次。采收时可用镰刀或小刀挑割,沿地表1~2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也可一次性整株割取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可收割2000~2500千克。蒲公英整株割取后,根部受损流出白浆,10天内不宜浇水,以防烂根。蒲公英作中药材用时可在晚秋时节采挖带根的全草,去泥晒干以备药用。

蒲公英全株都是具有药用价值,蒲公英的根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等功效外,还具有杀菌消炎、促进胃肠蠕动、催乳等功效,可以有效治疗乳腺炎、淋巴结炎、结膜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经常食用蒲公英根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

蒲公英根可以切片泡水喝,也可以与其它药材一起煎汤服用,而且一般人都可以食用,尤其适合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服用。

蒲公英是很好的一个药材,但是在服用时要注意量的控制,避免大量食用蒲公英根,每次使用泡水的量最好不要超过五克,大量食用蒲公英根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

由于蒲公英具有一定的降血压的作用,所以低血压的人最好不要服用蒲公英根,以免引起血压过低,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其次,由于蒲公英性寒,所以在用蒲公英根泡水喝时最好趁热饮用,避免冷饮,以免引起腹泻。

猜你喜欢

除草蒲公英田间
20220508 水田除草机的研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蒲公英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蒲公英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可以吃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