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家国情
2020-04-20苏丽娜
苏丽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就是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则是一份情怀。它记录了战争的残酷,更书写了人间最为美好的感情,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
左权,湖南醴陵人,曾经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以及著名的百团大战。他英勇善战,驰骋战场,深得毛主席赞赏,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铮铮铁骨亦柔情,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军事指挥员,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对家人充满了思念和牵挂。1942年5月22日,已经在作战室研究战术两天两夜没合眼的左权,放下了手中的地图,他转头看了一眼桌上的一张全家福。随即,他铺开了信纸,给妻女写了一封信,将心中所有的思念诉诸笔下,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的冷暖关爱。
信中这样写道:“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志兰,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这是左权将军壮烈殉国前三天写给爱妻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直到1982年,左权将军牺牲四十周年时,女儿左太北才第一次读到,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左太北,哭得像个孩子。
1942年5月25日,疯狂的日寇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铁壁合围大扫荡,下午5点,殷红的热血映红了西斜的太阳,就在这一刻,日寇一颗罪恶的炮弹落在左权的身边,紧接着第二发、第三发…,他的头部、胸部、腹部都中了弹片,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智勇双全的八路军将领,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献出了自己年仅37岁的生命。
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左权将军却再也看不到他挚爱的妻子,得知他牺牲后的噩耗后,写下了这样的悼词:“几次传来你遇难的消息,我不愿去相信。或是你重伤的归来,不管带着怎样残缺的肢体,我将尽全力看护你,以你的残缺为荣。由于你的牺牲,更加深了我斗争的决心,日本法西斯不仅奴役了我的国家,更残杀了,我最亲的人。在任何困难之下,我都会咬着牙关度过去。如果有一点失望和动摇,都不配做你的妻子。”
左权牺牲后,远在湖南的老母亲并不知情。新中国诞生前夕,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当部队进入醴陵县境,《左权将军之歌》响彻云霄。成千上万的战士对老人喊道,“左权没有回来,我们都是您的儿子!”老太太终于明白,自己日思夜想,日夜牵挂的儿子,早在七年前,血洒疆场。坚强的老人没有恸哭,她没有读过书,请人代笔,写下了这样的话:“吾儿,抗战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湘江边上,有多少母亲,送别自己的儿子,奔赴救国救民的战场;湘江边上,又有多少母亲,盼着自己的儿子,回到家来共享天伦。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回望歷史,抵御外敌、保卫国家是革命先烈的魂之所系,筑梦今朝,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心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家国情怀只有真正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我们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则是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向烈士与我们共同坚信的真理,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