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及对策分析
2020-04-20陈园
摘 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进展。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是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互相支持、互相促进。面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产业发展历史机遇,节能环保企业与绿色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将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对策;分析
1 绿色金融概述与实施背景
绿色金融的本质是一种金融活动。它是一种促进环境保护与改善、应对复杂气候变化问题、高效节约利用能源的经济活动手段,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出发点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的核心所在就是在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通过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际中,绿色金融被学术界普遍理解为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来应对环境问题,保护环境。而目前,不仅是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破坏而产生的负面溢出效应已经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大大增加了进一步发展的成本,目前亟须让金融产业在做出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认识到项目的环境风险和收益。因此在2016年召开的G20峰会上,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来支持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的目标。并且,随着传统产业的饱和阶段的到来,中国目前也面临着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绿色金融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思路。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通过宣传、政策等方式来推进,然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手段,从资本的逐利性入手,把资本收益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从源头引导投资者接纳绿色理念,通过市场规则来调控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2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2.1法律、政策制度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但内容多是以宏观性、原则性规定为主的意见和指引,并没有具体统一的标准,操作性相对较弱。一是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关于绿色金融业务的标准不一致,绿色金融数据无法在行际间进行比较,商业银行在政策制定、客户选择、业务统计方面存在偏差,部分本应属于绿色企业的客户未被商业银行认定为绿色企业,导致企业融资受到一定影响。二是部分地方政府明确鼓励绿色企业发展,但类似财政、税收等强力支持措施出台相对不足,仍需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2.2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商业银行经营导向存在一定冲突
绿色金融业务中基本建设贷款比例较大,导致绿色金融业务存在期限长、金额大、利率低的特点,为银行带来的收益相对较低,与商业银行“利润导向”目标存在一定冲突,在贷款投放排序相对滞后,绿色企业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尤其在银行贷款规模相对紧张的阶段,银行其他高收益业务对绿色金融业务挤出更加明显。
2.3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
个别银行虽然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证券化、碳金融等创新型绿色业务有所探索和运用,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仍以传统的绿色信贷为主,产品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绿色企业多方面的需求。在服务对象上,现阶段绿色金融客户覆盖面窄,商业银行主要为大型环保类企业和大型环保项目提供绿色金融业务服务,而专门为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家庭、个人、设计的普惠绿色金融产品仍需创新拓展。
3 发展我国绿色金融的建议措施
3.1推进绿色金融评价标准的规范性
规范的评价标准,有利于监管者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有利于推动激励约束机制的形成,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和央行可以从绿色金融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更成熟的国家吸取经验教训,并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绿色信贷的管理准則和适用于企业、金融机构的环境风险评级标准,使监管者可以根据这些准则和标准将绿色金融业务流程详细化、制度化,提高绿色金融业务的可操作性。
3.2加大政府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支撑力度
由于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不平衡,在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程度都不相同,因此,绿色金融的发展应由中央统筹规划,建立中央到地方逐步深入和全面的发展网络,并且政府和央行应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对绿色金融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资金方面,可设立专门资金,用于在所有区域,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绿色金融。并跟踪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每笔资金的有效使用。政府应利用财政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绿色产品的开发,从而提升低碳经济的竞争力。同时,我们可以对相应的绿色产品给予税收优惠。例如,为了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对特殊的绿色商品给予税收减免,使其在市场流通中更具竞争力,更有利于绿色消费的发展。
3.3壮大节能环保绿色产业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产业政策、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我国节能环保企业多数是轻资产、小微企业,这一方面导致产业内技术创新能力、动力不足,研发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也造成企业融资面临的障碍较多。同时,节能环保类项目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和公益属性,投资回收期较长、缺少融资抵押资产等问题也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未完全破解,亟需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帮助和支持。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业与绿色产业的桥梁,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形式。发展绿色金融,发挥金融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社会经济资源流向支持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环境保护等经济活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绿色金融业务蓬勃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能效信贷指引》《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对规范和引导绿色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庞大的绿色市场,目前绿色金融还是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的“短板”。比如,目前绿色金融产品主要面向大型环保类企业和大型清洁能源、节能减排项目,针对中小型环保企业、节能服务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较少,还难以适应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的需求。很多节能环保企业反映,有很好的技术,市场也认可,但由于还未产生连续收益,无法通过股权抵押、质押等形式获得银行融资。
3.4完善和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
法律法规的建立是良好发展的基础,绿色金融也是如此。只有不断追求完善的法律法规,绿色金融才会健康发展。我国应充实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政府执行条例,对绿色环保产业(如:风力发电、垃圾回收)进行相应的政策引导,落实以生产者为主的相关环保责任人的环保责任的划分,在绿色环保产业建立相应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政策引导绿色环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追究其法律责任,而且要从严从重,强力震慑相关企业。当然,光有好的制度和政策是不够的,要具体落实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具体来说,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绿色信贷时,需要将申请企业的真实环保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对象,对于环保企业可以开通绿色信贷的綠色通道,以此来鼓励企业对绿色环保产业升级的积极性。
4 中国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其健康发展。完善绿色金融的相关实施制度与监管制度,可以加强金融产业与环保产业之间的协调沟通,保障具体项目的实际执行效果,明确各个主题的权利与义务。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以法律作为基石,通过维护整个绿色金融市场进行公平公正的交易,实现从国家层面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同时,应注意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与风险管理。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的市场机制建设,这就需要进行环境友好型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研发工作,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的有关特点,增大涵盖范围,可以逐渐推出例如绿色保险、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的深层次衍生产品。当然,在推出一系列衍生产品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风险因素的存在与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及时处理风险敞口。并且,应该加强金融意识的培养,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构建绿色商业模式,需要加大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使市场各个参与者充分意识到绿色金融的重要性,提高绿色金融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使更多人树立起绿色消费观。同时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使更多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其中,吸引社会资金,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推动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5 结语
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重视,绿色金融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绿色金融有助于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助于节约自然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将其与“互联网+”进行结合,有助于促进绿色金融的有效发展。““互联网+”绿色金融”不仅丰富了绿色环保项目的参与主体、提高了市场效率,还可以帮助用户获取其所需的服务和资源,能够大幅扩展绿色金融体系的广度,同时根据需要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将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升到了传统金融模式无法达到的高度。“互联网+”与绿色金融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是当前以及未来的一个发展主流,随着绿色金融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将与绿色环保产业、生态农业携手并进、为可持续发展增添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骏.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机遇[J].金融发展研究,2018,(1).
[2]李仁杰.市场化与绿色金融发展[J].中国金融,2018,(4).
[3]詹小颖.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与制度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18,(1).
作者简介:
陈园,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