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的研究

2020-04-20王振亚孙凤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计算错误计算能力对策

王振亚 孙凤山

摘  要:小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计算能力明显下降。根据教学中的研究和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有概念不清、法则不熟等知识性错误,但错误更大的原因是个人心理因素、学习习惯、思维干扰等因素造成的。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情况,本人提出解决错题的对策: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改变作业批改方法,建立“错题集”,帮助学生纠正错题。

关键词:计算能力;计算错误;知识性错误;对策

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结合教学中的大量错例分析和研究得知:学生的计算错误不能简单归结为“粗心、马虎”,计算法则掌握不牢;学生的计算错误中知识性错误只占了一小部分,而学生心理因素、学习习惯、思维定势干扰等非知识性错误占得比重比较大。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情况,现将高年级计算教学错误的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一、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一)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理论依据。学生只有正确地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才能进行数学计算,有些学生在学习时认为数学计算是比较呆板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没有深入理解其中具体的涵义,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概念和法则不能运用自如,举一反三,例如乘法的分配率25×(40+4)=25×40+4=1004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乘法的分配率概念不清楚,运用不熟练,不知道两个加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有些学生不能熟练地运用运算定律定,例如:87×,这类题目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巧用乘法的分配率把87看作88-1,即(88-1)×=88×-×1=86-=,在计算时对运算法则运用不熟的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计算过程比较麻。

(二)学习习惯不好,计算不认真

根据教学中错题锦集的研究,一些计算题目出错并不是对概念不理解,法则不会应用而引起的知识性错误,一些学生书写习惯不好,字体潦草,难以辨认例如3与8,+与÷,1与7等數字符号书写不清晰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灵活性较差导致把题目抄错或抄漏导致计算错误,例如:1.25÷5写成12.5÷5,小数点写错了位置;一些计算题目比较长步骤比较多,学生注意力不够广泛把有些数字给漏掉例如;85×27+85×73+70=(27+73)×85=8500+70=8570,计算过程中把数字70漏掉出现了不等式,学生的注意力分配不够广泛导致计算错误。

(三)思维定势形成的负迁移

所谓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学习中尽量发挥正迁移的作用,避免负迁移的影响,在数学计算中学生总是按照原有的经验和思维习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时候被原有的思维定势所干扰形成负面影响,例如:5.2+1.8-5.2+1.8=7-7=0错误的原因是盲目地凑整而忘记运算的顺序;又如,学生在计算2.5×4÷2.5×4总是把计算的结果等于1,学生受到思维习惯的干扰忙于凑整,被强烈的凑整信息所干扰形成错误。

(四)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计算教学的内在动力,对计算教学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比较轻松愉快,学习效率相应比较高,正确率也大幅提高。计算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计算教学兴趣不高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计算教学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计算教学的改进对策

通过上面的错误原因分析,学生计算教学的错误不仅有概念不清、法则不熟等知识性错误,还受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非知识性因素的影响,根据错误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下改进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高效、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是克服计算错误的根本方法和途径,教师要尽量引导他们动手、动脑、通过自己实践、观察,主动地去探索。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理解才更深刻,才能自觉地把新知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记得牢,而且能运用自如。例如:在25×(40+4)的教学中不是只告诉学生两个加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而是结合实际教学情景:一种故事书本25元,老师给学生买了40本,给女儿买了4本,一共要付多少钱?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计算感兴趣就会带着积极的情绪投入到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不会感觉到累。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创设一些勇敢闯关、智力挑战的数学游戏,将计算教学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教学有错误时不要急于判错,而是给学生一次改错的机会,学生不因做错题目而有心理负担,学生做对题目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些题目的错误原因并不是概念不清,运算法则运用不熟导致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计算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认真审题,掌握运算顺序;其次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认真的习惯;再次,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计算后,一查抄题,二查竖式,三查计算,四查结果确保计算结果正确无误。

(四)改变作业批改方法,建立“错题集”,帮助学生纠正错题

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教师在批改时做好标记,要求学生写订正,并进行归纳、整理错误的类型和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强化练习,新课教学之前进行错题讲解与分析,根据错题的原因,分类进行指导。课后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把作业上、学习中遇到的错题都记在错题集中,分类整理找出错题的原因,及时订正。错题集在我们班试行一个学期,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效果,使学生及时掌握住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

[2]林海涨基于简便运算错误的心理分析及对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0).

猜你喜欢

计算错误计算能力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规避计算错误 提升数学素养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