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电教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2020-04-20王小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1期

王小红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电教媒体的运用,除了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视觉听觉享受以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以景激情;以情促思;启发想象;赏词析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电教媒体的运用,除了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视觉听觉享受以外,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颐和园》一文,作者按移步换景的顺序,描写了颐和园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景点,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颐和园无限的热爱和赞美。然而,百聞不如一见,再具体生动的文字描述,赶不上学生亲眼一见。对颐和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颐和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这时电教媒体的优势就发挥出来。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颐和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颐和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颐和园真美!颐和园的长廊真长!横栏上的画真美!昆明湖真静、真绿!……学生们置身于颐和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情”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生动的笔触,介绍了草原的景美及人情美,表达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看录像,录像里展现了草原的明朗的天,一碧千里的草原,白色的羊群,时而吃草时而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穿各色衣裳在马背上襟飘带舞的男女老少,套马摔跤的小伙子,跳蒙古舞的鄂温克姑娘……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番直观的欣赏之后,我直接让学生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由衷地赞叹,草原真美!我真想亲自去看看!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才布置学生走进课文,美美地欣赏课文,设置问题:草原的哪些美景给你的印象最深?看到草原人的热情迎客、待客的情景,你的感受如何?你是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用一系列的问题逐步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直观生动的形象,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启发想象,静中思动。

想象,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四、巧用媒体,赏词析句

语文教材中,有些语句意思深刻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费尽心思,全力去讲,学生还是不能体会作者的咬文嚼字的精妙构思。这时就可以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语句、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赏词析句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理解《穷人》一文中渔夫说的一段话时,我先出示文字投影片,将其中的“搔搔后脑勺”、“熬”等设计了活动投影片。在理解句子时,我让学生将“熬”字换成“度”、“过”;又将活动片“搔搔后脑勺”拿掉,再与原文进行比较,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对句子里能真实而准确地表达渔夫当时的复杂心情,既担心西蒙的两个孩子无人照顾,又担心今后的日子难过,与后文他很快作出决定进行对比,更突出了他的善良;“熬”与“度”、“过”比较,“熬”字更能让人体会到渔夫一家今后的日子难过,但他能勇敢地面对,体现了他美好的心灵。从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答中,个个对渔夫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品词析句,使人的理解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来自文本的言语,从而感受作者的言语技能技巧,体味作品的感情韵味,提高学生的品味和鉴赏能力,受到语言的熏陶和感染。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