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自然资源型农村景观规划初探
2020-04-20刘霞李永昌
刘霞 李永昌
[摘 要]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型农村的地域文化和生态系统逐渐被破坏。本文以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兴的“共享农庄”理念,探索自然资源型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下的更新发展对策,使得苏北地区村落既能保持淳朴的农村风貌,又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并可为其他资源型农村的传统继承和发展提供经验。
[关键词] 自然资源;农村景观;共享农庄;苏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2-31-2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主要依靠自然经济发展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全国各地布满传统村落。所以,农村聚落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受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因素的长期影响,村落系统的空间格局特征发生了相应变化,但聚居形式仍未有太大改变。传统聚落除了拥有承载历史和发展的功能以外,对于推进“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无论是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需要研究农村景观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如何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当下寻求新的出路;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农村新环境、寻求新发展,打破落后农村给人的局限印象,发扬当地文化;如何结合现代内容(如科技、建造方式、建筑结构等)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值得深入探讨。随着时代发展,“共享农庄”于2017年4月由海南省政府首次正式提出,并将“共享海南农庄”这一主题确定为2017年海南省“三农”工作的重点。共享农庄是为了响应国家持续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的时代要求,现阶段成功案例也大多在海南省。
现任海南省委副书记李軍指出:“共享农庄,是解决农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美丽乡村建设缺少商业模式和持续运营能力、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和水平较低、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致富、农耕文化传承等问题的有效举措。在‘互联网、VR等现代技术交撑下,‘共享农庄模式将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大力推动发展‘共享农庄,使农民转变成为股民、农房转变成为客房、农产品现货转变成为期货、消费者转变成为投资者,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这一理念的兴起为中国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出路。
1 苏北地区村落类型及发展现状
1.1 苏北地区地域划分及乡村类型
江苏省以长江为分界线,长江以南是苏南地区,淮河以北称为苏北地区。苏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但由于在经济、地理位置、人口等方面存在差异,苏南、苏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苏南地区经济实力最强,苏北地区较弱,农业人口分布自北向南存在递增梯度,这就导致不同区域间的景观背景差异显著。
根据空间差异,江苏省农村可大致分为8种类型,如徐连岗岭低密度大团块型、宿淮平原中密度宽带型等;根据农村职能,江苏省农村可分为农业聚落和非农业聚落;根据经济水平,江苏省农村可划分为发达聚落与贫穷聚落,其中贫穷聚落可以根据资源差异分为自然资源型聚落与贫瘠聚落[2-5]。由于经济发展原因,苏北地区大多数都是低密度散点型的农业聚落,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较为丰富,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粗放,即属于自然资源型农村。
1.2 苏北地区自然资源型乡村发展现状
苏北地区自然资源型村落不像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传统古村落一般,可能并不具备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缺乏鲜明的开发特色。另外,长期的人口流失导致大部分老建筑已经被拆除,剩下的只有一些残垣断瓦。同时,这些农村聚落受其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理特征影响,与外界往来较多,大部分建筑样式已经改变,部分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也并未得到保留。对于建筑少、人口少的农村来说,其周边的绿地与景观大多数情况下仅仅被视为工人休息放松的场所,不能实现其深层次的存在价值[6]。同样,景观中树木花草种类并不被关注,所以景观的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 苏北地区自然资源型农村走“共享之路”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大量乡镇企业的兴起和部分村庄公益事业的开展给农村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政府不断健全相关管理条例和办法,积极推动“文明村”等建设活动,同时利用超前的领导意识将农村建设与景观规划、生态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农村发展迎来了新局面[7-9]。
乡土旅游模式的持续探索,使许多古镇水乡渐渐兴起。其或是由于占据重要地理位置,如西塘、乌镇等地水系发达,占据运输要道,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兴盛;或是像西递临近黄山著名旅游景点,发展前景好。而最普通的农村在新时代却一直被忽略,直到近年来才渐渐被重视。由此普通自然资源型农村的发展也寻求到了新模式。探寻农村特色,结合“共享农庄”的新理念、新方式、新发展、新科技,实现自然资源型乡村的转型发展是可行方式之一[10]。
苏北地区自然资源型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规划不合理,这些现状迫使其进行转型发展。苏北地区人文历史丰富、底蕴深厚,渔耕文化源远流长,其自然资源型农村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基于苏北地区自然资源型农村特点及共享农庄的发展模式,利用农村原始景观、自然资源、生产方式,不仅可以为城市生活日益忙碌的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之所,而且可以为原本经济发展落后的自然资源型乡村寻求另一条新出路,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11-15]。
3 结语
苏北地区自然资源型乡村景观规划大致有四点发展意义。一是在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时代背景下,推进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和使命。二是解决农耕文化传承问题。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应有效挖掘、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提升农业、旅游的品质和民俗文化的底蕴。三是农民脱贫创收的致富之路。资源型农村大多拥有青山绿水,可以通过发展共享农庄,走一条持续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四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理性回归。在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当下,城市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大力发展共享农庄,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与城市优势互补,为市民提供理性休闲养生地,市民可以返璞归真避开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做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理性回归。
苏北地区自然资源型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是满足都市人群回归自然的一种尝试,享受自然的精神需求,同时促进农村发展。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经济差异也迫使我们尽快为自然资源型农村寻找新的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1]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设,2005(9):45-47.
[2]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农村生态环境,2001(1):53.
[3]刘亚骋.休闲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06).
[5]林莉.增城北部三镇乡村景观生态建设探讨[J].广东园林,2009(4):63-66.
[6]吴继荣,朱友利,熊和平.新农村背景下的乡村景观保护模式初探[J].华中建筑,2010(5):98-100.
[7]张艳.江苏村落系统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景观背景[D].南京:南京大学,2013.
[8]刘洪昌,刘林舟,当代济.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苏北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当代经济,2010(1):90-93.
[9]仇保兴.如何转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J].时代建筑,2013(6):10-17.
[10]周志文,季大兴.以“共享农庄”为抓手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研究:以安宁龙溪沟为例[J].农家参谋,2018(12):28,41.
[11]杨灿,黄莉,赵书彬.海南“共享农庄”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J].广东园林,2018(2):54-59.
[12]李军.积极发展“共享农庄” 促进“三农”新突破:在“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培训推进会上的讲话[J].今日海南,2017(9):11-16.
[13]李志新,彭晓烈,宋春晓.基于共享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以海口三江农场片区为例[C]//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8.
[14]刘亚宁.乡土文化视角下苏南乡村景观整治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7.
[15]蒋德平,周信涛.新型城鎮化发展趋势下农村景观规划的构成要素研究:以江苏省地区部分乡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9):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