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0-04-20欧阳建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欧阳建美

【摘要】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领域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并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运用更高效、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学习兴趣,推动语文课堂正向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认知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充分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微课因素,让语文课堂实效性更高、内容更精细、展现形式更新颖,进而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获取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

【关键词】  微课 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識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9-171-01

微课教学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科学运用的一种具体形式,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融入微课,能够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和意境,切实与文本作者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故此,高中语文教师就要不断挖掘微课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具体措施,强化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使学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质量。

一、利用微课创设良好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最好的老师,而教师创设良好情境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就要牢牢抓住这一特性,融合微课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灵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真正走入文本内容。

比如,教师在教学《雨霖铃》时,就可结合微课优势,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深重意蕴。在课前,教师可先将该堂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以图文资料的形式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引导学生对该堂课程内容进行轮廓性学习。同时,教师可将该文本涉及到的情景内容,如:图片、动漫、视频、音频资料进行剪辑,将其整合成微课内容在课堂导入部分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学生观看完微课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获取的相关信息。在学生展开讨论时,教师可反复播放微课中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始终处于愁苦离别的伤感情境中。同时,教师要适时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并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疑问,但不以消极和负面的态度评判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更不过分干涉学生的具体讨论方式和讨论内容。在一定时间后,教师要引导各个小组阐述最终的讨论结果,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中。在某一小组成员进行阐述时,持有同一观点的小组可进行补充和延伸,让思维导图的细节更加丰富和饱满。最后,教师要综合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遗漏部分和偏差部分对该堂课程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在课后,教师要将该堂课程中的精彩部分和重点部分进行整理和收集,剪辑成微课内容再次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让学生根据各自所需进行二次学习。

二、应用微课拓宽学生视野,强化自主意识

现代化技术丰富且灵活,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理解知识、获取信息。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结合微课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视野,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良好意识。

比如,教师可通过《雨霖铃》为线索,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在课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挖掘该文本中涉及到的情感和主题,并要求学生以该内容为线索,收集相关资料或新鲜资讯,并将其制作成微课带往课堂中。在课上,教师可带领学生统一反馈《雨霖铃》中主人公的离别之情,并由此开展“语文知识分享大赛”。教师先邀请一名同学播放微课,并根据微课内容讲解自己获取的相关知识,在该同学讲述时,其余同学可进行提问,讲述同学结合《雨霖铃》中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必要时教师可给予帮助。在该同学完成讲述后,教师要引导其余同学根据内容的贴合程度和微课精彩程度对其“投票”,教师则完成记录和裁判工作。然后,教师再邀请第2名同学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展示,以此类推,班级中获票数最多者则为该次“分享大赛”的“大擂主”。

最后,教师要以获胜同学的微课内容为素材,引导学生将其中的长处转化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优势,并挖掘其与《雨霖铃》之间的异同点,进一步内化其中的知识点。

三、运用微课划分课堂重点,尊重个性差异

属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会因为诸多原因形成明显的差异,如:家庭背景因素、发展需求因素、性格特点因素等等。这些因素造成的差异,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感知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产生影响。因而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微课的可变化性特点,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比如,教师在教学《雨霖铃》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层次,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作有针对性的课后学习微课。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突破自身局限,挖掘文本中更深层、更动人的信息,如:“文中主旨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如何理解柳永的无语难言?”、“在何处与词人产生了共鸣?”等等。让学生思维打破传统教学禁锢,切实与文本中的词人建立起连接,逐步让微课带领学生探索出更具有大爱大义的内容。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教师就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学生通过微课扎实掌握基础类知识,从而在已有的基础上按部就班的向上攀登,如:“词人的基本信息”、“文章主旨内容”、“词句的优美之处”等等。让学生在微课的带领下,逐步树立起学习自信,从而更积极、更主动地探语文学学科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可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现代化教学理念的长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可视化的形式理解文本内容、内化相关知识。这不仅是体现语文人文性、工具性特点的核心措施,也是引导学生拓展学科知识、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

[ 参  考  文  献 ]

[1]刘婷.微课程辅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12).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