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20-04-20李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职业院校

李炳

摘  要:高职院校是传承发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提升高职学生文化素养,塑造精神人格,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根据高职院校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院校;融合;传承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同样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我们不仅要提高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更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推进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育人中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具有更为鲜明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性,在区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优势。高职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践行者,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滋养、渗透与引导学生,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塑造精神人格,增强文化自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综述

随着市场经济大众文化的普及,重技能轻文化的培养模式导向,加之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和冲击,致使部分学生缺乏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影响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许多高职院校因此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例如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剪纸文化进校园”活动,建立剪纸文化育人机制。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挖掘革命文化,让师生全方位接受革命的教育与洗礼。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思考与尝试等等。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困难

目前,虽然高职院校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如下。

1. 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虽然高职院校中开设了一些选修课,在一些课程中也融合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但在高职院校的机制建设方面还是缺乏对课程的合理监督与系统化管理,缺乏完善的奖惩机制与手段。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对课程的重视与关注,缺乏系统性、整体化设计。

2. 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过于落后,缺乏互动化、移动化、网络化、多样化,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认知与认同。

3.师资建设有待加强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优质师资力量是关键。但多数高职院校课程一般都是由基础课程以及公共课程教师兼任,没有专门设置传统文化教师。因此,从整体上来说,师资队伍规模还是有待壮大,教学水平还是有待提升。

4.课程比重有待加大

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和意义,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教育仍然过分关注,在课程设置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适当地加大传统文化的课程比重。

五、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策略

1. 明确融合目标,深化传统文化教育

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明确融合目标,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仅要设置专业的课程内容,也要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比重,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 合理设置课程,增加传统文化课程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社会建设、国家发展贡献力量。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在教学要求与计划的引导之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始终融合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渗透、内化,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学要求,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为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做好准备。

4. 借助网络平台,构建文化传承载体

高职院校在融合与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充分整合多方的文化教学资源,依托网络优势,让学生通过更多直观的方式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借助网络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更灵活、更便利、更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5. 开展主题教育,拓展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拓展教学实践活动是实现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途径之一。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推动作用。

六、结语

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要擎起传统文化育人这面大旗,不断挖掘中华優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融合,不断创新实践,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和资源配置,强化文化平台学习,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园文化资源。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式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莉.高职院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研究——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川北大木偶传习班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6):130-132.

[2]葛宇宁.谈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使命[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3):34-35.

★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编号:1910176)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