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中议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探讨

2020-04-20刘超范子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刘超 范子迪

摘  要:构建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成为2017版课标修订中最显著的亮点,而议题式教学成为塑造活动型课程的一个重要方式。议题式教学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点,在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想更好地将议题式教学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可以从议题选择、任务分配、营造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指导及评价反思等方面进行突破。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活动型课程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新课标的标志性追求,建设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实现这一追求的路径选择。那么在落实新课标、施教新教材的今天,我们应如何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呢?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阵地,活动课堂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载体,议题式教学是活动课堂的最佳选择,议题式活动课堂是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议题式活动课堂,从内涵看就是教师遵循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和育人功能要求,以生活议题为纽带、设置教学情境、优化活动方式、明确任务旨向、引发生成素养的教学活动平台,最终目的是构建以实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为课程目标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系统和策略体系;从外显特征看,包含了议题性、情境性、活动性、思辨性、生成性,“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彰显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新特质、新方式。

一、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多、速度更快、内容更广泛。因此,他们的知识面会更广、对事物的看法会更独特、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会更强,同时也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应运而生。议题教学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成长的时代性特点,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高中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可塑性,通过创设围绕“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习得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学会自主合作探宄学习,力求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决定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力求使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具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上述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新课标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把“内容要求”与“教学提示”整合起来,一并呈现。每项提示都有一个“议题”,每一个“议题”的教学又可以通过若干不同活动的开展来完成。这种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经历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整个议题教学的过程凸显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可见,议题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有效实施的助推器。

(三)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需要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目标为: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议题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亲历亲为的思考和行动,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议题教学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开发各类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着力提升学生与人合作和做出决策的能力,特别关注学生在过程中对自身诉求的表达、对他人观点的包容和对情感的积极体验,有助于把髙中生培育成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议题式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政治课的路径选择

(一)课前明确选题,进行有效任务分配

1.选题适度合理,保持议题有效性

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在于议题的选择和确定。高中政治课综合性较强,既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知识,又涉及法律、哲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理论,同时,时效性强,大部分时政热点可以作为素材案例应用于教学。

2.明确任务,建立有效奖励机制

议题式教学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资料的搜集到成果展示,离不开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但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会使小组成员的认知水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议题所持态度,甚至是议题参与积极性等方面都有较大不同。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存在“正课,副课”的观念,对政治课的学习不够重视,态度平淡,缺乏学习热情。为了提高课堂参与的有效性,避免浑水摸鱼,教师需要进行任务落实。

(二)课中营造课堂气氛,进行适时指导

1.营造活跃探究氛围,促进思维开放性

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在“议”,要让学生勤动脑,敢发声,就必须营造一个开放、活跃的教学氛围。首先,依据就近化和生活化的原则,从日常生活中甄别出符合学生兴趣导向、助力学科素养的热点素材,通过对其结构化、序列化,形成典型教学情景,提供思辨、探索的空间。其次,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他们搭建更多展示的平台,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心灵上的交流,学生更加信任老师,也更愿意在课堂上发表看法。最后,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

2.教师适时指导,增强价值引导力

议题式教学整个课堂大部分围绕学生的讨论展开,但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走偏路、远路,影响讨论效果,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是否每一名同学都积极参与讨论,还要关注他们讨论的内容,对于错误问题及时矫正,也可以以反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沈雪春 . 议题式教学的层式架构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8).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为议题式教学的三种“议”境喝彩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拨云见日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