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气》:老调重弹还是改弦易辙?

2020-04-20徐德林

财经·年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满洲漫威白人

徐德林

在“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各种辱华行为不断翻新的当下,《上气》这部打着华人旗号的“首部华裔超级英雄电影”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从中国吸金,究竟将采取何种策略,究竟是老调重弹还是改弦易辙,我们将拭目以待。

一段时间以来,两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一直被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中国观众津津乐道,一部是《虎影侠》,一部是《上气与十戒传奇》(下文简称《上气》)。前者引人瞩目是因为它立项已久但上映日期尚不得而知,虽然它旨在集合如今已故的“漫威之父”斯坦·李和中国当红明星李冰冰等“优势力量”,打造首位“中国女超级英雄”,而本文所聚焦的后者之所以能够吸引眼球,则是因为它作为“漫威首部华裔超级英雄电影”,其角色本身所携带的争议性。

超级英雄电影的黄金时代

超级英雄电影主要源自漫画中作为力量与希望象征的超级英雄——幻想中具有超能力、以维护和平和捍卫正义为己任的英雄形象,其标志是一套体现其个性和超能力的华丽服装,以及一个同样体现其个性的名字,比如DC漫画公司的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又如漫威漫画公司的蜘蛛侠、钢铁侠、X战警、美国队长、绿巨人等。超级英雄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超级英雄电视连载,但我们必须知道,首先,公认的第一部真正意义的超级英雄电影是1978年一经上映就引起巨大反响的《超人》;其次,凭借其顶尖的电影工业技术、强大的商业运作机制、成熟的漫画改编传统,美国已成为超级英雄电影制作和发行的领跑者。

如今,超级英雄电影,尤其是DC漫画公司和漫威漫画公司出品,可谓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主流类型电影,甚至承担了票房保证的重任;关于这一点,《蜘蛛侠》系列、《蝙蝠侠》系列、《钢铁侠》系列、《美国队长》系列以及《复仇者联盟》等都是绝佳的例证,它们已产生跨代际的影响力,拥有一批忠实且广泛的观众,在不断刷新和改写好莱坞电影票房神话的同时,以良好口碑书写着超级英雄电影的黄金时代。

所以,经过40余年的发展,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成就斐然,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超级英雄电影也有作为类型电影的先天不足,即显在的同质化特征,这一方面见诸它们的核心是一样的,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英雄”;另一方面则在于它们对艺术高度、思想深度的追求仅仅停留在肤色和种族上,虽然其创作人员很可能基于传承与突破兼顾的原则,注重不断重制和开发新的角色系列。

就像漫威漫画公司2018年推出的首部黑人英雄电影《黑豹》所证明的那样,十足的政治正确促成了它在北美同时赢得票房和口碑,但显而易见的是,它依然是西方话语对“非我族类”的符号化处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尚未开拍但上映日期已定在2021年中国春节的《上气》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期待和关注:这位名叫“上气”的华裔超级英雄在故事中的父亲是“满大人”,而满大人则直接联系着“黄祸论”代言人“傅满洲”。

“黄祸恐惧”的文化符号

傅满洲是爱尔兰裔英国作家萨克斯·儒默所塑造的一个反派人物。1875年,儒默步柯南道尔的后尘发表了侦探小说《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进入20世纪之后,他推出了《傅满洲博士之谜》等以“傅满洲博士”为主题的系列小说——13部长篇、3个短篇、1个中篇。

根据儒默的描述,傅满洲身着清朝服饰、留着长辫子、八字胡和长指甲,“身材高挑、精瘦、秃顶,一对倒竖长眉的细眼冒出绿光,像猫一样动作悄无声响,行踪诡秘,一如撒旦”;“他是超级天才,假如他愿意的话,他完全能够带来一场科学的革命”,但他“丧心病狂地要消灭白人,征服全世界”,而且最喜欢、最擅长用恐怖的毒药和疯狂的魔法折磨他人。所以,儒默笔下的傅满洲堪称无情的、残忍的、恶魔般的“邪恶博士”,集中了“整个东方人种的残酷和狡猾”的恐怖犯罪分子,其结果是“只要你能想象出那个可怕生物的模样,那你就对‘黄祸的化身——傅满洲博士有了大致的了解”。

关于塑造傅满洲这一形象的主要动机,儒默曾有过这样的解释:“我常想为什么在此之前,我没有这个灵感。1912年,似乎一切时机都成熟了,可以为大众文化市场创造一个中国恶棍的形象。义和团暴乱引起的黄祸传言,依旧在坊间流行,不久前伦敦贫民区发生的谋杀事件,也使公众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聯想到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科幻《前所未有的入侵》和查尔斯·狄更斯的未竟之作《埃德温·德鲁德之谜》,我们固然可以说,儒默对傅满洲的这般塑造关乎彼时的英国媒体的影响,比如它们对中国义和团等群体反抗行为的“恐慌式报道”、对伦敦华人聚集区“充满大烟馆”和“犯罪团伙”的夸张描写,但一如“为大众文化市场创造一个中国恶棍的形象”所暗示的,隐匿在这样的媒体行为背后的,是彼时的英国殖民者希望借此完成自己从加害者到受害者的演变。

所以,“傅满洲的形象实际上是从西方对东方的恐惧与不了解中想象而出的”,一如儒默在其传记里所承认的:“我因中国而出名,因为我对中国一无所知!”但是,因为“傅满洲”所表征的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对华人的排斥和歧视心态恰逢显影于直接联系着巴枯宁和德皇威廉二世的抵制“黄祸”世界氛围之中,一经问世便自然成为了“黄祸的化身”和“黄祸恐惧”的文化符号,通过畅销小说、歌剧、影视和漫画等积淀于西方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就电影而言,此间姑且不论在“007”系列电影之《诺博士》中,英雄邦德之死敌诺博士身上不无傅满洲的魅影,“傅满洲博士”系列电影自上世纪20年代至今久演不歇,从1924年拍摄的《傅满洲博士之谜》开始,相继上映的主要有《傅满洲博士归来》《龙之女》《傅满洲的脸》《傅满洲的面具》《傅满洲之鼓》《傅满洲的十三个未婚妻》《傅满洲复仇记》《傅满洲之血》《傅满洲的城堡》《傅满洲的奸计》等14部之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是MGM(米高梅公司)在1932年推出的《傅满洲的面具》:为了表现东方文明的令人恐怖,影片中的傅满洲不仅戴着成吉思汗的面具,更宣称其目的就是要摧毁白人的世界,“杀掉白人男性并抢走他的女人”,把当时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排斥与歧视华人的情绪展现到了极致。所以,这些影片往往极尽丑化华人之能事,矛头直指全球的华人,以期投契西方白人种族主义观众的兴味。

“上气”的源流

当然,电影之外的其他大众文化同样也对傅满洲故事感兴趣。1937年,DC漫画在《侦探》第17期刊载了《傅满洲》连环画,而当时还叫“亚特拉斯漫画”的漫威公司也迫不及待想获得“傅满洲”的版权。在20世纪50年代的冷战背景下,后来的“漫威之父”斯坦·李指派他手下的两位漫画家创作了一个类似“傅满洲”的人物,名为“黄爪”,一个要帮“共产党”毁灭西方世界的“中国魔头”,而这个故事中的英雄则是一个为美国FBI工作的华裔探员。

20世纪70年代,漫威公司终于买到了“傅满洲”的版权,而香港功夫大师李小龙和他的功夫电影碰巧在这时开始火爆美国,一举奠定了“中华功夫”在美国流行文化中不可撼动的地位。有关资料显示,这股席卷美国的“中国功夫”热令漫威公司十分垂涎,但他们当时却买不下已经大热的诸多功夫英雄的版权。于是,漫威公司别出心裁地挪用了刚刚买下的“傅满洲”的版权,给傅满洲增添了一个精通中国功夫,外形特征酷似李小龙的“超级英雄”儿子,名叫“上气”(Shang-Chi,又译“尚气”)。

1973年,“上气”首次出现在《漫威专刊》第15期。根据漫威官方的解释,首先,“上气”的字面意思是“rising of spirit”,即“清气上升”;其次,“上气”的设计灵感来自李小龙的《龙争虎斗》,所以,他一直以“功夫大师”之名活跃在漫威宇宙。1983年,第125期《功夫大师》连载结束之后,傅满洲的角色版权使用遇到了阻碍,于是漫威官方在设定中将上气的父亲改名为超级反派“郑祖”,但毋庸置疑,郑祖本质上仍是傅满洲形象的延续;时至今日,大部分欧美漫画读者仍将上气称作傅满洲之子。然而,在即将开拍的“首部华裔超级英雄电影”《上气》中,上气的父亲将从原来的郑祖变为自称成吉思汗后裔的“十戒幫”头目“满大人”,即《钢铁侠3》中的曼达林,而这一改变的初衷和原因,正是人们对该影片的兴趣的引爆点。

但凡对超级英雄电影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虽然满大人作为漫威漫画旗下的超级反派初次亮相是在1964年的《悬疑故事》第50期,先于上气这一角色出现九年,而且身世和故事线也不同于傅满洲,但一如前文所指出的那样,在满大人这一角色被设定的1964年,漫威公司尚未得到傅满洲的版权,它将这一角色命名为满大人实属迫不得已或者权宜之计。因此,满大人实际上就是傅满洲的化身,依旧具有极强的“种族歧视”“辱华”暗示性,难怪会遭到无数漫威粉的抵制。

历史地看,人们对满大人的这样一种理解是有根据的、合理的。一如“绝对禁止华工入境十年”的1882年排华法案所证明的,或者一如导致“28人被残杀,15人受重伤……被焚烧和抢劫的华工财产共147748美元”的1885年怀俄明州石泉城屠杀华工事件所证明的,华人虽然曾经为美国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依旧被指责为“工人阶级的敌人”,无法逃脱被污名化、侮辱和排斥的命运。

这种情势既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也见诸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比如,就布雷特·哈特和马克·吐温1877年联袂创作的话剧《阿森》而言,创作者是否具有善良的初衷我们不得而知,但一清二楚的是,马克·吐温曾在话剧上演时说:“中国佬将逐渐成为整个美国的一个常见景观,并且还将构成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因此,公众很有必要预先在舞台上认识他。”作为剧中的一个小角色,阿森讲着蹩脚的洋泾浜英语,经常被白人咒骂:“黄疸病人的斜眼儿子”“大舌头的蠢货”“道德的毒瘤”“解决不了的政治问题”,白人女主人口中的一只“宠物”;在报纸的剧评中,他又被描述为“可悲的小偷和不动声色的说谎者”。不难发现,阿森这个人物作为华人的受虐象征而进入了美国公众意识形态,满足了当时的美国白人社会对排斥和诋毁华人移民的愿望和想象。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电影里就有了华人形象,但就像D.W.格里菲斯导演的无声电影《凋谢的花朵》所证明的那样,见诸彼时美国电影的华人形象多半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通常卑微低贱、缺少个性。另外,按照“黄脸戏”的惯例——白人或者非亚裔演员饰演亚裔角色的现象,美国早期电影中的华人角色往往由白人扮演;华人演员长期受到排挤,受邀出演的角色多固定在狭小范围。

所以,美国电影从一开始就控制了华人的“话语权”,华人形象的演绎必须完全基于白人主流社会的利益要求与期望值,而且一如晚至1985年上映的影片《龙年》所证明的那样,这种情形几乎延续到了整个20世纪美国影视的华人叙述。还有,上气这个角色的设定也是颇有意味的:上气在接触父亲的死敌,密探斯密斯之前,他绝非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直到投入史密斯英国政府这边的怀抱之后,才开始进行自我反省。即是说,上气名义上是中国英雄,但他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因为他接受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洗礼。这无疑是白人救世主叙事结构在起作用,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最后,我们必须知道,电影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商品,必然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受制于经济规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近年来,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直线上升,基本上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而且2018年的中国电影票房突破了600亿元,包括DC漫画、漫威漫画在内的多家美国电影公司纷纷踏足中国市场,千方百计要从中国市场切走最大一块蛋糕。所以,在“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各种辱华行为不断翻新的当下,《上气》这部打着华人旗号的“首部华裔超级英雄电影”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从中国吸金,究竟将采取何种策略,究竟是老调重弹还是改弦易辙,我们将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满洲漫威白人
漫威“开山之作”卖了240万美元
漫威电影宇宙编年史——中篇
美国白人内部“三六九等”的鄙视链(观察家)
浅谈在满朝鲜作家玄卿俊作品的主题意识的变化
“后隔离”时代的骄傲与焦虑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搞懂这些你才能看懂漫威电影
关于白人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