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2020-04-20靳林欣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合唱团歌唱唱歌

靳林欣

合唱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帮互助,提高协作组织的综合素质能力。但是目前的农村初中音乐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作为副科,很少有人重视,也没有什么音乐训练的基础,有的农村初中甚至没有音乐老师,歌曲也很少唱,更不要说音乐训练。所以对于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合唱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措施必不可少。

一、农村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之径

(1)聆听经典合唱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促使学生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不懈动力。要想在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里顺利开展合唱教学,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由于农村初中生平时接触的大多数是水平不高的群众歌咏或是流行音乐,这些都和高水平的合唱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播放一些著名的童声合唱团的歌曲给他们聆听。如: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天使之翼合唱团、北京天使合唱团、香港童声合唱团等等,这些优美动人的合唱足以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多推荐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给初中生提供观摩和欣赏的机会。培养听觉视觉,让他们体会合唱之美,领略合唱的魅力,全方位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合唱的兴趣与热情。

(2)开展科学的发声训练,练就合唱基本功。合唱训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歌唱功底,从而确保合唱效果。在农村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本功,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合唱教学,带领学生领略合唱的魅力,在合唱过程中感受音乐内涵,培养音乐核心素养。①科学的气息与发声训练 。歌唱中以气息为基础,气息可为发声歌唱提供基础动力,正确掌握唱歌时的呼与吸,才能发出饱满且理想的声音。在气息訓练上,常用方法为:静坐、打哈欠、抽泣、叹气、闻花香等,以这些动作进行快吸快呼、慢吸慢呼的联系,掌握胸腹式呼吸的技巧,引导学生正确且科学地控制呼吸。待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后,则可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教师做示范,引导学生利用气息以悄悄话的方式进行“轻声”的发声练习,由此避免学生陷入“喊唱”的弊病之中。合唱教学课程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即从学生气息水平出发,进行针对性、差异性的发声训练。发声训练之初,很多同学可能难以准确掌握要领,此时需要教师从容应对,悉心指导,可通过给学生示范,让学生多听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这一训练过程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教师不可急功近利,需要给予学生长时间的关注与引导。②准确把握唱姿。唱歌时的姿势对合唱的音质影响非常大,好的唱歌姿势可以使歌曲锦上添花,不好的唱歌姿势则会使音质大打折扣。因此,在进行团体合唱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规范演唱姿态,使用正确唱歌姿势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发声练习,更好地演绎出歌曲精髓。即可见,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合理的唱歌姿势,能够有效地提高合唱的整体效果,也可以体现出合唱艺术的魅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合唱活动里,农村初中音乐教师需要通过较为简单的规范的形体训练来塑造初中生的唱歌姿势。③引导学生正确的咬文吐字。歌唱中的咬文吐字是保证歌唱效果的另一基础,清晰的发音,准确的吐字可以使演唱发声更为自然圆润。对此,教师可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对歌词进行准确朗读,朗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正确的吐字进行纠正,利用发声训练引导学生注意在歌唱时,声母、韵母不同的发音口型,让学生更为准确的掌握发声要领。④音准训练 。音准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一首歌的灵魂。好的音准也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与基础训练得来。在合唱中,多声部合唱音准更加难以把握。针对此,教师可开展先入为主的教学,即引导学生从低声部衬托旋律的吟唱着手,再逐步进行高声部主旋律的训练,由浅入深,逐步展开。

(3)培养学生在合唱中的协作能力 。与独唱不同的是,合唱作为一种团体式的艺术行为,和演唱过程中的每个参与者的协作精神和团结力量息息相关。合唱表演并不是一个人的唱歌演出,是需要统一协调所有的合唱队员,在节奏、音色、音调以及音量等方面进行配合,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合唱艺术效果。在实际合唱中,团体的合作比个体更重要。教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团结合作对于合唱团队的重要性,多训练合唱团队的协作能力,有条件的话,带领学生参观演出经验丰富的合唱团队的演出,方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参考和学习。

二、基于合唱能力提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互动合作提供积极的合唱环境 。孔子曰:“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此句话表明,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周围的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可借鉴此理论,从营造积极适宜的环境出发,以活跃的学习氛围吸引人,以良好的合作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唱,通过有效的合唱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引导中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内涵,从作品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每一种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它包含着音乐特点、文化背景以及创作内容。在进行合唱表演时,音乐作品的主要内涵往往是通过节拍、节奏、旋律、调式等音乐要素来体现的,初中生只有全面理解音乐要素蕴含的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展示音乐合唱的艺术魅力。

三、结合预期演唱效果及伴奏音乐分析作品传达的情感诉求

声音的长短、节奏的快慢等等,都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效果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对同一首音乐作品进行演绎,所呈现出来的藝术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从音乐作品本身结构与演唱效果出发,实现在合唱过程中升华歌曲所传达的意义,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四、结语

农村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于之初中生的合唱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通过合唱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更可以通过合唱深化学生对于歌曲内涵的认知,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践行素质教育相关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合唱团歌唱唱歌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青蛙合唱团
唱歌猪
会歌唱的伞
不会唱歌的蝉
歌唱十月
一只大狼想唱歌
好戏正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