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020-04-20樊莎菲
樊莎菲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最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语言又是作文中最大的亮点,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作文的语言表现力,重点从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提升学生的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言表现力 有效方法 诗意
语言表现力是高考作文中体现文章档次的重要评价依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规定“有文采”是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那么怎样使文章语言出彩、更具表现力呢?在此探讨几种增添文采的有效方法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创新。。
一、化抽象为形象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①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②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两句话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之类的诗句,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
再如,一位同学在写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时,说“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这句话没有写出小提琴的演奏内容和旋律之美,也没有写出听众的沉醉之态,体现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显得枯燥无味,缺乏应有的艺术美感。不妨改写为:“优美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楼的窗口,穿过蒙蒙细雨,散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
二、化静态为动态
莱辛在《拉奥孔》中说,动态之美是一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比一股的美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对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
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 佛本是静态的,就是生长着的苔在我们看到的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却用“微笑、看、听”“爬、跃、侵”等动词,使佛和绿苔动态化了,仿佛有了生命似的。山水名胜,多为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所以,要善于让静物动起来,让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
三、化笼统为具体
如:许多古代女子的命运是很悲惨的。示例:她们是轻舞团扇的貂禅,是面对漠漠黄沙的出塞昭君,是在马嵬坡自缢的玉环,是坠湖的西子,是悲吟葬花的黛玉,是一腔怨憤感天动地的窦娥…具体的写出古代女子,这样使得人物更鲜明,感情更真挚,更有说服力。
四、化宽泛为细节
用质朴、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写,“以小见大”,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平凡点滴,这样会使文章充满真情实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如:①一碗蛋炒饭,平凡,但在我饥饿时能扶慰我漉漉饥肠;一张面纸巾,真实,但我在伤心时能拭干我晶莹的泪水;一碗白开水,无味,但在我口干时能滋润我灼热的喉咙——这就是亲情。②以前我觉得人的生活不可以一成不变,应该是在不断的挑战和冲刺中找到生存的意义和幸福。当我看到一对年迈的老夫妇,他们从公交车上下来,老妇人腿脚不便,她老伴先下车,然后慢慢的扶她下车,再为她拉拉衣襟,携着手慢慢在江滨路上散步的时候,我恍然间看到一幅很美得夕阳图一般,呆呆地看他们远去,我感动!其实平凡的生活对他们而言以是最大的幸福,他们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能携手到老,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用生活中的细节来描述宽泛的亲情和幸福,平凡之中洋溢着浓浓的深情。
五、化用修辞手法
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
通常为了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内容,我们会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立体的形式呈现我们语言的生动形象和丰富多彩。
例如:小楼之夜,推开窗户,遥望莽莽天穹下耀眼的繁星,如钩的新月,领略“天街夜色凉如水”的韵味,体味“月移花影上阑干”的意境,让人琢磨不透这天造地设的“绿叶婆娑”、“香风弄影”。偶有和风细雨,风摇翠竹,雨打芭蕉,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像羽毛撩拨我的心弦。(本段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引用,小楼之夜斜的津津有味。)
六、化用诗词名句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等,历来具有表达凝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合理引用于作文,必能使文章意蕴深厚,精致典雅,收到“画龙点睛”之效,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例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诵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绿色,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丝耀眼的亮色。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此文段引用诗词名句,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展示出作者文史知识的丰富和驾驭语言的功力。)
总之,语言是文章的外衣,通过以上的这些技巧,可以让你学会将鲜花、宝石点缀在这件外衣上,使其更加夺目,从而在充满诗意的语言里将文章的主题凸显,使你的文章更加鲜活感人,光彩照人,神奇动人。
参考文献:
(1)姜利民.《如何让学生写出有文采的语言》[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4(6)
(2)冯永山.《千锤百炼巧增色--浅谈作文语言的提升》[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