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教融合的《种子生物学》课程研究和探索

2020-04-20刘季平崔华威

卷宗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程研究探索

刘季平 崔华威

摘 要:《种子生物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这门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将科教融合的教学方式融入此课程,有利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科研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实现学习内容和科学研究对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创新潜能,实现在学习中思考,在研究中创新的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培养现代种业所需的视野广、素质高、能力强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种子生物学;课程研究;探索

基金项目: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于科教融合的《种子生物学》课程研究和实践。

1 研究背景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在世界种业变革的背景下,我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12年申报开设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生物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将为“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和检疫”等一系列课程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种子生物学主要内容包括了种子形态构造、化学成分、发育、成熟、休眠、萌发、衰老、种子活力、贮藏加工和新技术几个部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涉及了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等相关学科。而且这门课内容繁杂,各个部分内容相对独立,没有系统性,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让这门课教学方式单一,趣味性差,学生容易听懂但是难以掌握,更难以应用。很难适应和满足当前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1]。

2 《种子生物学》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科教融合的本质就是学者在“科研-教学-学习”的连续体重进行知识的发现和传授,它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前提,使科研与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人才培养的新路径[2]。借助科教融合的理念,有利于有效地协调高等院校中教学与科研所产生的冲突与矛盾,让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反哺科研,建立“科-教-学”的融合体,实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实现学习内容和科学研究对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创新潜能,实现在学习中思考,在研究中创新的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培养现代种业所需的视野广、素质高、能力强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目的。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2.1 优化教学内容,开展专题讲座,渗透科教融合

我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种子生物学》课程已申报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创新教学团队,团队得到了校级教改项目“基于科教融合的《种子生物学》课程研究和实践”的支持。在教学内容方面,本课程以胡晋主编的《种子生物学》(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为主要教材。在进行团队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负责人重点负责整体内容的讲解,而团队其他人员通过专题拓展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科教融合。对重复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删改,如将与《种子贮藏加工学》重合部分的第八章《种子加工处理的生物学基础》和第九章《种子贮藏的生物学基础》进行删减。同时团队老师根据自身的科研方向成果,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结合课程相关章节,结合自己实际科研中的问题、科研思路和解决的方法,开展“种子生物学科研专题讲座”,这样即补充了很多种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种子产业的发展动态,又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让学生了解理论教学和科研的密切联系,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一名现代种业所需的创新复合人才。

2.2 改进教学方法,开放案例分析,促进科教融合

在教学方法上面,充分调动的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设计真实的问题和案例让同学分组完成,通过查阅资料、文献阅读,对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每组配备一名指导老师进行全程的指导,共同设计研究方案并上台汇报,最后全班讨论、指导老師点评,最终形成完整的方案,并计入平时成绩。比如“在春耕的时候,农民常常会买到陈旧的种子,导致种子发芽率低或者不发芽,耽误农时。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的解决对策?活力低的陈种子还可以如何利用?杂交水稻活力偏低的原因分析”通过类似这些开放问题的分析并通过试验设计进行验证,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合作、探究、分享”为核心来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将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同时指导老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也会受到启发,发散思维,反哺科研。还可以将可行的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各种创新基金的申报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方法,可以弥补试验学时有限,缺少综合性试验的不足,以及学生试验过程中机械操作多,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少的不足。在指导老师的参与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

2.3 分层实践教学,增加开放实验,加强科教融合

“种子生物学”课程设立在大学二年级,学生完成了基本的基础课学习,具有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技能,思想上还对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完成“种子生物学”基本的教学试验后,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实践教学,对有兴趣的同学,组建研究小组,并配备指导老师。导师根据各自的设备条件和研究成果,开展“种子生物学”相关内容的科研实践活动和创新性实验,进一步加强科教融合,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真实的科研课题纳入实践教学的环境,促进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将自身科研成果渗透进学生的培养体系,让本科生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新技术进展动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大学生创新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实现学习内容和科学研究对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潜能,实现在学习中思考,在研究中创新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结果也会反哺教师的科研,为团队老师的科研提供新的想法和思路,促进科研教学上的良性互动,实现科研和教学的真正融合。

3 展望

大学中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种业人才的摇篮。在世界种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本专业的特点要求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专业基础课“种子生物学”尤是如此。科教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让学生在学好种子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理解学科的前沿进展,产业方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本科生毕业生的质量。同时也解决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衔接问题。解决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或者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操作的问题,使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更加游刃有余,快速成长。

同时,种子生物学科教融合的教学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专业授课能力,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有技巧的将科研经验和成果融入到课堂讲授当中去,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准则,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存的复合型人才。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命题。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知识内化和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回归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通过科教融合,从观念、实践、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参考文献

[1]林海荣.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36).

[2]王嘉铭,白逸仙.培养一流人才:以科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8,012(003):109-115.

猜你喜欢

课程研究探索
基于任务驱动的保险实训课程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应用型信管专业课程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