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证融合模式下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0-04-20易俊雅

卷宗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教学模式

易俊雅

摘 要:經济法基础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求学生能够获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经济法基础是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课程之一。显然,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需要对传统的一味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经济法基础;课证融合;教学模式

1 经济法基础课程定位

2017年1月4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此前,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过去会计专业实行的是“学历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教育,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做了一定的调整,实行“学历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教育。

初级会计职称必考课程之一经济法基础所涉及内容较广:法律基础、经济法基础、财经法规、税收实务、出纳实务等。主要包括法律基础、会计法、金融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其他税收法律制度、税收征税管理法律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等内容。经济法基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还要培养学生成为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2 学情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基层会计岗位的日常、高频、单一的核算工作将会被机器人替代,新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会计人员来讲,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以满足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国家对会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对高质量的会计人员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应审时度势针对国家会计职业化建设特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财会专业知识、技能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具有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对于会计人员来说,需要认清职业的核心价值,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

课证融合又称双证教学,是指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考试相对应,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一致,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就能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证书的考试。随着会计法的修订,财经法规课程也随着取消,经济法基础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后续还将会开设税法课程。从上表不难看出,初级资格考试的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内容较多,其中,税法知识所占的比重达到50%以上,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多,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初学者普遍感到这门课学习、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课证融合的教学有利于节省时间及费用,其一,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采用与相关考试大纲一致,学生可以节省费用,不需要再去购买相关书籍。其二,基于课证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不用再花时间和精力学习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只需要跟随教学安排的进度学习即可。基于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考试通过率,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

3 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经济学课程一直以来采用的是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仍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少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教学效率低下,由于该课程缺乏实用技能,内容枯燥乏味,最终也就表现为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尽管,很多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实际,不仅以多媒体案例教学为主,同时将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融入经济法基础课程中,进行了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经济法基础课程是一门兼具了实践性以及理论性的综合性教学学科,经济法基础课程基于课证融合思路开展教学改革,将模块化的专业实践教学、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其中,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内容和信息化教学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常用的重要经济法基础律、法规的基础内容,为学生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课证融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4 基于课证融合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职院校主要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设备进行教学,如何使生硬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不仅需要运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以使教学课程形象直观,还需要一些信息化的手段,以我校为例,大部分老师采用世界大学城信息化教学,可以随时在课外与学生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近几年我校教师着眼于社会发展实际,基本上都采用云班课分享资料和布置课堂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团体协作的精神,学生的参与率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必然,学生学习兴趣也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2)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即过程考核。高职院校过程考核普遍所占比重应该在40%及以上,由于经济法基础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运用较强,对学生的考评,不能仅仅以理论水平作为参考标准,更需要将学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虑在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教学课程上对相关案例分析,不仅可以从中看出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及应用变能力,而且还可以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施课证融合的方法有多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把考证内容与课程内容一一对应,重新组织设计课程,改革现有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一般是合班授课,人数较多,在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初级会计师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参考,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如对基础会计中已涉及的会计法内容进行删除,还有因后续将会开设税法课程,可以对税法部分可以进行合理的删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表内学到有效的知识;另外,教师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公司法等都是会计专业人员需要经常用到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在学习这些法律制度时,可以要求学生们在上课之前寻找有关公司成立、合并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适应对案例进行讨论,学生的学习参与率得以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习的法律制度。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技能。课证融合的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学生的考试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是课证融合的主要推动者,基于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应是教师先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计划,即如何推进课证融合,基于课证融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其次是要深入分析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提取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学习。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都离不开教师的技能。为了提升教师教研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培或省培,不断开阔教师视野。从而有效展开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初级会计师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李莉.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经济知识,2017(08).

[2]张敏.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纳税,2019(09).

[3]王露佼.信息化下的高职《经济法基础》教学设计[J].纳税,2018(09).

[4]李莉.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7(08).

[5]邓雅馨.课证融合模式下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财务学习,2018(08).

[6]李新萍.“课证融合、学赛互促”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07).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分层、分段”课证融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