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打造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
2020-04-20陈斯曼
陈斯曼
【摘要】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塑造学生灵魂、提升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学科。优美的循律、诗意的歌词、鲜明的节奏,常常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通过音乐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综合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音乐教学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如何不负众望、打造高效课堂,让初中音乐光芒四射,是我多年不断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音乐 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201-02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释放学生的真情实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这时期的他们脆弱敏感,有着丰富细腻的感情,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音乐中,音乐也更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振。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大胆的表现自己、展示自己、释放自己,从而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
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众所周知,想象是音乐的灵魂,也是感悟音乐意境、领会音乐感情的重要手段。初中生的想象力较丰富、爱幻想。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倾听他们的心声,设计出能够体现他们主体作用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真正践行新课改理念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例如,教学花城版初中音乐《南泥湾》,这首歌词描绘了八路军三五旅战士参加大生产运动的情境,把荒草遍地、恶兽成群的荒山秃岭改编成庄稼遍山野、牛羊满山坡的陕北江南。考虑到很多学生并没有到过陕北南泥湾,没有亲眼目睹歌曲中描述的“遍地是牛羊、鲜花开满山”的情境,要想让学生理解歌词中的意境比较困难。于是,在导入时,教师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为学生播放一首阿宝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让学生感受陕北的民俗风情,引发学生对陕北生活的想象。欣赏完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词,设计一个插图,用绘画勾勒自己心目中的陕北。在这样开放的活动中,学生异想天开,展开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与歌词内容、意境相匹配的图画,做成PPT,上课的时候为学生呈现出来,并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创作感悟”。学生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画,就能正确理解歌词传达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大胆说。
大胆说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唱”的鼓励和引导,而忽略了学生的“说”,不利于学生对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对音乐的互动和交流,从而让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多说,活跃教学氛围、在讨论交流中增强对音乐的理解。
例如,教学第三单元“脍炙人口(一)”时,这单元的主题是思念故乡、赞美故乡,教材中设计的曲目是《四季歌》《故乡的亲人》《可爱的家》,这些歌曲较为陈旧,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如《成都》《故乡》《千里之外》等。这些流行歌曲学生爱听、爱唱。教师运用多媒體为学生出示这些歌曲的“MV”,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歌曲情绪、音乐风格与课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学生的情绪一下被有效调动起来,特别是说到这些歌曲的经典唱句时,全班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唱到,“成都,带不走的只要你,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本来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
三、倡导学生大胆演。
初中生喜欢表演,并且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优势,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让学生有机会大胆表演,在表演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把握音乐的感情基调。
如在学习《康定情歌》时,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及背景文化,并通过用打击乐曲给歌曲伴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演活动。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宋祖英与多明戈鸟巢音乐会演唱的《康定情歌》,这段视频妙趣横生,既没有传统民族音乐的严肃,又富有艺术表现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布置的背景知识,感受理解音乐。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打击乐器,自行编配节奏为歌曲《康定情歌》伴奏,自伴自演,通过歌舞的形式,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舞蹈的魅力。学生在边唱边跳中,发展了创新思维,培养表现能力,张扬个性。
总之,音乐是情感的传送带、是灵魂的净化机,在带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的释放学生的音乐个性,以人为本,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谢婧.浅析“舞蹈进初中音乐课堂”的反思[J].北方音乐. 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