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020-04-20刘凤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学生

刘凤清

【摘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发挥它的立德树人作用,本文主要是以“服务社会”一课教学为例,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目的在于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学生  社会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72-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责任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初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基本需要,也是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社会”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八年级德育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贡献社会”的重要课程。它的主题和目标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如何以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典型的课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中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灵魂。德育与法治课程作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根据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由于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应试教育在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入学率,许多学校继续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学生只学习硬生生的知识,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没有得到引导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已不止一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少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今天的青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青年人有梦想、希望和责任,国家的光明未来将得到保障。因此,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也是精神成长的指南针,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以“服务社会”一课教学为例

(一)高效的导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只有40分钟,教师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高效的导入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服务社会”一课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学生以往参加服务社会的照片,课堂上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请学生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曾经服务社会的经历与感受,提问环节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回想自己曾经是否有服务社会的经历、自己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哪些想法,并在课堂与师生进行分享,此时教师展示学生曾经参加服务社会的照片,不仅能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服务社会活动的真正意义,感受到服务社会的光荣感和自豪感,还能顺利地过渡到课堂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

具备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具备服务社会的意识,教材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服务社会观念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开展探究,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对生活的正确价值观念。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面对社会问题的机会,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赢。

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小策划家”公益实践活动,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分为筹备和宣传两个环节。筹备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组内成员共同商议确定公益活动的主题,并在卡纸上列出活动主题、活动意义以及活动要求,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参与小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活动和策划指导,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策划服务社会相关活动,提供融入社会的平台,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宣传阶段:组织各小组选定的组长上台宣传,通过宣传活动使其他小组学生能够清晰了解本组的主题、意义与要求,争取吸引更多的同学来参与,通过宣传活动,各活动小组能够分享小组合作探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服务社会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并鼓励学生将书本上所划分的重点理论亲身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对学生的策划活动进行及时而恰当的点评和反馈

对学生的策划活动进行及时而恰当的点评和反馈,有以下三点意义:第一,对各活动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评价各小组的主题确定是否具有创意、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策划活动的热情;第二,对活动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各策划方案的意义,通过学生设定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奉献对于自我成长的促进作用;第三,明确各策划方案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引导学生能够产生参与服务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并鼓励学生把策划方案落实到实处,让学生自觉向社会发出“奉献社会我践行”的意愿和倡议。

(四)利用身边的典型人物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责任教育应该从开始,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形成一种氛围。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英雄、模范人物或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的教育来激励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和责任感。一是名人的故事。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这种现象来看待本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典型人物的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世界。二是发挥教师指导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有良好的道德观,用强大的社会责任心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并要求学生去做。教师先做,这样学生才能受到“教育”。培养社会责任的过程在展示和影响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第三,利用身边的人,特别是地方、学校、班级学生的事迹,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简而言之,我们必须让学生通过教育和影响对自己,家庭,他人和社会负责。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意识到服务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为了保证“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必须真正做到我们所做的,并且能够真正体现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意义。

结语: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不断扩大视野,并在个人经历中使他们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欢.十九大精髓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考[J].陕西教育(教学),2018(6):10-11.

[2]韩会芹.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J].文理导航(上旬),2018(12):70.

[3]李桂杰.论如何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论坛,2018(42):48-5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学生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学生写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