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20-04-20林碧春

课外语文·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作作文

林碧春

【摘要】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听说读写是形成习作能力的基础,同时要培养孩子积极的写作态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并为学生自由表达创造条件,形成综合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实践;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9-0120-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创设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写作。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大特点是阅读与表达并重,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写作能力。

一、听说读写是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遵循小学生习作规律,层层推进。一方面淡化文体,降低要求;另一方面放缓坡度,由放到收,先从让学生喜欢写、培养兴趣着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写,以达到能写、写好的目的。

(一)先说后写

说是写的先导,是写的基础。学生会说才会写;说得好,才写得好;说得有条理,才能写得有顺序。如教学统编版四上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我让学生先画思维导图,学生画了一个动物园,再把家人想象成某种相似的动物,配上这种动物的头像和特征的文字,然后让孩子借助思维导图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或上台展示介绍,最后才动笔,这样使写作水到渠成。教师应从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习惯,使他们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感用言语表达出来与人分享。通过学生口头作文之后,教师进行评价、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二)读写结合

多读多写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路子。因为阅读是知识的积累,是作文的基础,而作文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阅读的延伸和发展。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最佳范本。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还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练笔。可以选择本课学习的几个富有新鲜感的重点词语让学生串写一段话,也可以根据课文某段的写作特点设计小练笔,小练笔贵在“小”,贵在设计,贵在坚持。还可以让学生把每天的所做所思、所闻所感提炼成一个个新颖的作文题目,写在《素材本》上,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积累的习作素材多了,看到作文题就不会再望题兴叹了。

(三)课外阅读

统编教材一大编写特色是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中,表明阅读的重要性。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籍。课外阅读不要只限于优秀作文选,应引导学生广泛涉猎,阅读各类有益书籍,如古今中外名人故事,科普知识,科幻探险,中华经典传统文化等。让学生吸收大量间接经验,扩大知识面,这样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

(四)创设氛围

仅凭课本每组中的几个习作题目训练是不够的,应压缩课时,精简课时,增加作文训练次数,每周腾出一两节语文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书心得交流、写作。平时我让学生分组每周写一篇“循环日记”,学生在写日记时,可以欣赏其他同学的日记,达到互相观阅品评,互相促进提高的效果。也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手拉手”互访活动、“成语接龙赛”“谈天说地”,以此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二、生活是源泉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表达能力,并不等于能写出好作文。教师要做生话的有心人,带领学生寻找生活的源泉,使创作源泉长流不息。

(一)以丰富情感激发写作兴趣

“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是情感的一种抒发和表达,文章是从实际生活中流注出来的感情。习作教学要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发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练笔。要引导学生观察国事、校事、家事、生活中的小事,养成对事物动脑的好习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内心充满着盈盈欲溢的情感。感情丰富了,自然就有表达的激情和欲望。所谓“情因境迁,辞随情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如若做到让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那么写作的动力已足矣。

(二)从体验生活积累材料

现在孩子的课余生活虽然多姿多彩,但常常对周围的人与事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生活停留在表层体验,因而写起作文来或是空洞无物、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或是依猫画虎、移花接木、敷衍了事。教师可通过引导孩子写生活日记,写观察日记,让生活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写作源泉。并引导学生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实践中学会观察分析,通过体验表层生活,挖掘其广度深度,剖析其内涵意义,积极为孩子建立一座作文“材料库”。如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观察日记,我提前两周布置学生确定观察对象,并设计一张《观察记录表》印发给学生。学生有了真实而持续的观察体验,写作时就能应对自如,信手拈来。有的学生还写了水培绿豆和土种绿豆两种方法的对比观察日记。

(三)将写作带入生活实践

首先,命题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其次,要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及时引导学生写作。如某节语文课,突然天色暗了下来,骤然狂风暴雨;教室里意外地飞进来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班级课前突发小事件等等,我会灵活捕捉写作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把讲读课变为习作指导课。由于将学生置于真实情景,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写出来的片段让人如临其境。所以每次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参观、调查、访问、班队等活动后,我会让学生写一篇作文。习作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写起来大家能敞开心扉,无不情真意切。

三、想象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写作可以把学生内在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生命力释放出来。

(一)提供想象空间

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在习作训练中得到培养。平时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可借助童话引路、古诗改写来挖掘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可通过童话续编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发展创造力和开拓力。统编版语文四上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神话故事”,本单元的习作是《我和__过一天》,很多同学选择自己喜欢或崇拜的神话人物作为写作对象,如孙悟空、哪吒、葫芦娃、哆啦 A梦等,由于对题目十分感兴趣,写作时兴趣盎然,文思泉涌;借着学生的兴致,我又让他们写另一个题目《假如我拥有的神力》,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兴致勃勃,脑洞大开。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妙趣横生。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有一定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鼓励他们浮想联翩,如习作《足球与鲜花》《蜘蛛与商店》《树叶与小河》。

(二)提供表达空间

要使学生写出富有鲜明个性的文章,就應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各抒己见的空间,使学生在习作中“写我的自得之见,抒发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教师平时可结合阅读教学,出一些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作文题。如教完《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写“你认为圆明园的遗址要不要重建”。教完《凡卡》,让学生写“凡卡后来的生活怎样”。教完《穷人》,让孩子续写故事结局。教学时抓住写作训练点,多为孩子创造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借作文题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如《当我看到成绩时》《我心中的秘密(烦恼)》等。通过习作表达,不仅锻炼学生的辨别能力,也释放了情感体验。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班刊、班报、“佳作展示园地”、开通班级习作微信公众号发表作品;鼓励孩子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图文并茂发朋友圈,让家长的朋友来评论点赞;开通个人写作微信公众号等,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途径,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以语文实践为基础,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发挥写作张力,提升创作思维,使之形成综合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尤丽.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6).

[2]金鹏莉.小学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作作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