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舞台实践课程的创新思考
2020-04-20张兆麟
【摘要】音乐表演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不同在于其更注重实际操作与实践,而实践平台的匮乏和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严重制约了表演类专业的学科发展,从而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加了障碍。“互联网+舞台实践”的概念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移动终端,开发可供教学与实践使用的平台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及开拓网络实践平台,从而达到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表演;“互联网+舞台实践”;资源整合;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248-02
【本文著录格式】张兆麟.互联网+舞台实践课程的创新思考[J].北方音乐,2020,02(04):248-249.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正迎来“互联网+教育”的高速发展时期,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生活服务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预计2018年“互联网+教育”交易规模将超4000亿元,用户规模将超1.6亿人。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百强榜”》中总共涵盖7个类别,其中音乐类只有两家企业入榜,这说明“互联网+教育”在音乐教育与学习实践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著名的高校目前都开设有网络公开课,相对于我国普及率较高,除此以外也有针对器乐演奏开发的软件和APP等,这些都领先我国在互联网领域里的音乐教育研发。但就未来发展而看,侧重线上线下的教学交互体验是“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音乐表演类专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给学习者提供一个不可想象的舞台,例如“西北民族大学2019年新年音乐会”共实现30万人次浏览观看,这是现实音乐会中无法完成的互动,而它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
舞台实践课程都是音乐表演专业,其中又分为民族器乐、西洋管弦、声乐、键盘等,根据一般高校培养方案,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演奏、演唱的表演能力和舞台经验作为毕业的重要评判标准。舞台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可通过软件开发实现专业课在线学习、公开专家课、学习与交流论坛、伴奏在线收听、音乐会观看、在线答疑、在线乐曲评分系统等功能,给线上线下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交互体验,从而丰富音乐类舞台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给学科建设和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一、软件开发的多样性探讨
(一)试听开发
对于音乐表演术科专业学生,视听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要等同于或大于理论书籍的阅读,学生通过视听可以达到一个最直观的学习过程。在互联网APP应用与开发处于高速发展的今天,尤其对于高质量视听体验已不是难以攻关的技术,但是紧贴高校音乐教育培养方案的视听课程还为数不多,这就要求音频、視频在采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要在避免涉及版权侵权的前提下开发配套视听课程,从而使学生达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目的。
(二)互动教学开发
网络平台实现教学互动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随时建立互动,比如公众号、学习论坛、留言板、在线评论等。这些不同形式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甚至是听众和演奏家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分享与交流增加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三)数据库的建立
进一步探究利用大数据对教学做出的帮助,这不是局限在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运用大数据促进教学改革,最终形成教学相长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可以针对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曲目难点疑点,甚至是舞台心理素质等问题进行跟踪,通过这些数据储备对问题的形成与解决进行分析并摸索出教学规律,针对不同教学难点形成多种解决方法,以此帮助教学人员提高教学水平。除此以外,还可建立音乐理论知识题库等,以趣味的方式进行网络答题,达到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增强音乐素养的目的。
(四)网络直播与舞台实践相结合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观看网络直播早已成为年轻人日常休闲娱乐最多的方式之一,而在网络直播中不乏一些低俗的为博眼球而产生的低质量内容,它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我们不能忽视,反之,如果利用好网络直播进行舞台实践教学就可借助它的强大传播功能扩大求学群体。如今网络直播产生的传播效应早已打破了传统音乐会的传播效应,再大型的传统音乐也会受场地的制约,只能对有限的观众进行传播,而网络直播可以实现对上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传播。舞台实践课程通过网络直播可以把在线观看和在线回看作为可重复教学资源利用起来,当舞台实践音乐会作为数据进行大量储备后,就产生了音乐图书馆的效应,既可用于教学也可对外开放,服务社会。
(五)教学管理功能的开发
软件教学管理功能的开发目的在于辅助现有的教学功能,针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把教学与教务功能相结合可起到方便教学管理的作用。学生通过实名制注册可以实现舞台实践教学回放、学分管理、成绩管理等诸多功能,教师可以查询课程安排、课程进度、作业完成情况及调阅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功能。教务管理功能可以更加清晰便捷地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跟踪,较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更加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且节约教学成本。
二、线下教学体系的配套开发
(一)依照高校音乐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设置相对应的网络课程
网络技术的开发要紧紧围绕为音乐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开展,要明确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给传统音乐教育带来便利而不是取代,为线下授课做好辅助的工作,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虽然互联网在资源共享等方面占有巨大的优势,但是不能忽略受众群体的区域性差异和个体差异。比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音乐教育水平与学生专业水平有明显差异,学生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专业水平也有差异,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培养目标肯定有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培养方案进行区分设置。
(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针对我国音乐教育师资不均衡特点可以利用APP平台,聘请国内外名师做网络课程的讲解,充分利用互联网缩小地域间师资力量差距,开设专家在线互动,加强学习交流。与此同时,建立网络资料图书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调阅网络课程,对于同一知识点可以参照更多的课程进行学习。电子乐谱与书籍的网络共享不仅可以方便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可节约大量的印刷成本,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轻松与便捷。
(三)线下布置作业线上完成
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的交互功能,教师可以线下布置作业,线上实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学生在保证舞台、演员、观众的三要素基础上,通过对自己演奏或演唱视频的上传让老师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做好因材施教工作,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或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解答,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后教师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随时通过一对一视频在线解答进行教学调整。
三、互联网+舞台实践课程的难点与展望
(一)大数据的建立
利用大数据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改革是未来“互联网+教育”的趋势之一。在信息库的建立上要实行实名制注册,针对学生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形成大数据,将人工智能引入APP答疑系统。在数据积累和分析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定用户量的保证,在APP开发初期要不断对应用程序进行修正,为保证数据的建立还需引入一些著名公开课程吸引用户,对于非音乐类专业学生也可进行部分学习内容的开放,例如音乐类网络公共选修课的开放等。
(二)系统评分与人工评分相结合
针对音乐舞台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际表演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经过评分系统的智能化分析能给学生在表演中出现的音準、节奏等考点给予纠正和评分。实际上,目前在很多网络歌曲演唱功能上已有成熟的评分技术,但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演奏或演唱的曲目大多是传统古典音乐,所以它的评分系统要较于一般的通俗歌曲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做支撑对尽可能涉及到的课程曲目进行逐个分析处理。除系统评分外,针对专业学生还需要人工评分,评分系统的开发并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因为音准和节奏等考点可以量化,但是对于音乐情感表达和演奏或演唱作品的完整度方面必须由专业教师来完成打分。
四、结语
一直以来,教育都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依据,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普及,“互联网+教育”俨然成为教育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教育”这一概念,旨在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此外,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都被明确提及。综上所述,“互联网+”的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而音乐表演专业更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强大资源和共享优势得以发展,在人们脑海中对传统课堂、琴房、音乐厅的印象也即将被颠覆,更多不可想象的教学模式和实践平台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将被一一实现,这不仅是对舞台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更是科技发展和文化教育高度融合后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张兆麟(1984—),男,汉族,甘肃兰州人,音乐学硕士,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圆号演奏,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