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匠精神”在中职建筑装饰专业中的渗透

2020-04-20孙燕

职业·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渗透中职

孙燕

摘 要: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中职建筑装饰专业中渗透工匠精神,是社会转型的需要,是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对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兼具良好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合格毕业生,实现中职学生的人生梦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 建筑装饰专业 工匠精神 渗透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被提升到了国家的层面,足见国家对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视。然而,现阶段,仍有相当比例的中职学校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存在问题,比如学校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视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课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毕业后频繁更换工作,工作脱离专业等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将职业素养纳入课堂教学中,将“工匠精神”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养成对于文化学习和专业技能的高标准、严要求,从而实现中职学生“人人皆可成才,个个人生出彩”的人生梦想。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词典上的解释就是有技艺专长的人,技艺精湛,匠心独具。那么何谓“工匠精神”?综合各方面的解释,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笔者的理解是,“工匠精神”应落到个人层面,一是精益求精的要求,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要精通,技艺要精,一丝不苟,科学严谨;二是敬业乐业的态度,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敬畏之心,热爱之心,热爱职业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三是奉献担当的精神,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敢负责敢担当,能牺牲能奉献,坚守职业的操守。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中渗透的可行性

1.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要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离不开一线技术工人队伍,离不开大国工匠精神的坚实支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重塑工匠精神,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细节,创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民族品牌。

2.中职建筑装饰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一个专业的建设发展,社会需要是很重要的因素。经调查,建筑装饰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多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建筑装饰技能,懂得做人的道理、能吃苦耐劳,具有责任心、恒心和奉献精神。企业所需也正跟“工匠精神”的“精益、专注、敬业、拼搏”等内涵相吻合,因此,中职学校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通过学习企业文化、进行企业实践等方式,注重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技能和职业素养兼备的合格毕业生。如果学校培养的装饰专业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和认可,就业形势一片大好,那么来年这个专业招生就会理想,这个专业也就会越来越壮大和发展,反之,如果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达不到企业需求,就业率降低,势必影响到来年招生,长此以往,装饰专业发展就会越来越萎缩。

3.学生立足社会的需要

一个人自立于社会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吃苦耐劳,做事认真、勤奋钻研、有责任心、有恒心、能坚持等重要品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说是立足社会之必备因素,那么其他的品质和素质则决定了一个人在专业上、在工作中能走多远。因为具有了这些品质,能在社会工作中搞好配合,做好分配的任务,能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能静下心来钻研业务,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能受到企业的欢迎并愿意用心培养。所以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应该将这些品质的培养当成育人目标,将“工匠精神”渗透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和素养,帮助学生提高立足社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及未来个人职业的良好发展。

三、在中职建筑装饰专业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几点措施

1.转变教育理念,营造培养“工匠精神”的大氛围

“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的要求。中职学校层面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调整站位,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以赛促教、课程融入、主题教育、榜样引领等举措,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工匠品质的培养融为一体,真正在全校营造和创设培养“工匠精神”的大氛围,带动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工匠精神,形成渗透“工匠精神”的意识和行动自觉,使学生不仅习得一技之长,还能意识到品质、质量的重要性,意识到严谨、科学、坚持、担当、奉献等的重要性,树立起崇高的职业信念。

2.創设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环境能促进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要将蕴含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装饰企业、定期到企业见习、建设企业文化长廊、企业专家进校讲座、企业文化进课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装饰设计和施工全部流程,熟悉并接受装饰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节等,以文化引领带动,真正使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内心、落实到行动上来。

3.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培养,比如在室内设计基础课中,出方案阶段,一定要求学生按照比例来布置平面、立面、顶平面,虽然是出草图,也要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习惯;在效果图表现中,要教会学生起稿必须符合透视原理;在预算、施工等课程中多引入真实的施工案例,通过一起起因计算或设计失误引发事故给企业带去重大经济损失的例子,教会学生对待工作要勇于负责和担当,从而使学生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以科学、严谨、敬畏的态度对待自己职业。

4.加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培养

工匠精神的渗透最主要的力量就是老师。老师只有深谙工匠精神的精髓,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现在学校的教师大部分缺少企业从业经验,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更无从说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请进来。即从企业聘请优秀的专家、骨干来学校任教,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他们会将企业一线的技术施工要点及需求及时灌输给学生,同时可以参与我们的日常教学研讨,和老师们一起交流研讨,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编制符合社会需求的大纲和教材。二是送出去。将老师们送出去学习。去高校学习最新的理论和观念,去企业顶岗实习,接触和了解最新的材料和工艺,学习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素养。

5.校企合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渗透除了文化、理论、课堂的渗透,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中,在做中学。学校要加强与建筑装饰企业、建筑大师工作室等的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跟岗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师傅手把手地教,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学会如何把图画得更标准,如何把工艺做得更精致,用心体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精髓。

“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一种长期的坚持。作为一名装饰专业的教师,笔者愿尽所能,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毕业生做出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2).

[2]张晓丽.“工匠精神”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24).

(作者单位:烟台城乡建设学校)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渗透中职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