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以音乐教育实践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研究

2020-04-20王珲

北方音乐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音乐教育传统文化

【摘要】高校作为实施普通高等教育的主体,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笔者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积极探索高校音乐教育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传统文化;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198-02

【本文著录格式】王珲.高校以音乐教育实践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20,02(04):198-19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是千锤百炼、凝结而成的文化底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承担着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使命。

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发展的历史渊源及意义

蔡元培是我国倡导、践行近代美育和高校美育的第一人,他积极践行包括美育在内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方针,促进艺术教育及审美教育与各学科融合,并提出“敦重乐教,提倡美育”的宗旨,为国乐的改进发展提供了实践平台,使音乐教育成为实施美育的重要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在以开放的态度去接受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更应该建立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音乐教育理论。《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载体之一,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高校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价值内涵,通过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播与交流。[1]

(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发展的现状

本文以普通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普通高校的传承路径。

存在的问题:(1)目前在普通高等院校中,《音乐鉴赏》作为八门限定性选修课之一,是当前高校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主要平台。但在实际教学中,《音乐鉴赏》课程中、西方音乐鉴赏的课时分配上,着重于西方音乐的讲授,中华优秀音乐文化比重较小;(2)高校承担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较少,从学缘结构上,教师偏向于实践类音乐教学,在理论及鉴赏类课程中,传统文化及审美理论的支撑相对薄弱;(3)在授课对象的差异上缺乏深入的分析。

二、音乐教育实践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路径路径研究

(一)“以文化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于课堂的内涵式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而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建立起音乐是文化有机组成的观念,才能认知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也就是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自身。[2]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针对非专业类高校学生艺术培养的综合性和特殊性,音乐课程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探索普通高校音乐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遵守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文化三个原则。[3]在建设课程或体系时,内容及标准要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将重心从“教学内容”向“学生学习结果”转移。培养目标从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审美情趣出发,使学生能理解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备文化自信;其次,教学内容能够在中华文化母语体系下,借助不同艺术门类及多学科、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从做中学”,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于音乐实践教育教学

音乐教育对人的感情世界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音乐通过乐音、节奏、和声等渗入人的灵魂,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它以审美对象特有的美的情绪、情感为纽带,使丰富的思想、伦理、智慧等内涵,与美的形态一起深深地潜入人的心灵,深入持久地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达到教育、净化、精神享受的目的。音乐教育正是要激发美感意识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是全面而又深刻的。

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的主体能动性,即培养人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而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部分,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音乐外化的形式,渗透音乐审美教育,推动学生自我审美意识和观念的发展,实现审美的广义价值。以笔者学校为例,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以大学生艺术团为抓手,排演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高水平节目,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地域特色的精神风貌;为实现2020年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响应国家号召,将实践教学的开展融入国家政策和党团活动中,积极投身艺术扶贫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工作;在国际交流中,艺术团化身中国传统文化使者,用音乐架起友谊的桥梁,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三)“以美育人”,打造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校园文化是人类社会大文化作用于学校,由学校自身进行内化的结果,它以社会主导文化为基础,又以本校的价值观为核心。[4]所以,美育教育不仅仅在于对艺术内在的审美,更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等更大范畴的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发展,结合艺术教育的优势,打造校园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品牌,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理念指导下,为人才培养注入人文艺术审美教育的新维度,从广度与深度上拓展审美教育的实践空间。

以笔者学校为例,通过讲座、艺术沙龙、大师工作坊及高水平教育实践交流活动,开展以人文艺术、传统文化为主线人文艺术活动,邀请全国名家及演出团体与师生对话交流;依托大学生艺术团,在校园中组织草坪音乐会、快闪、歌唱比赛等活动,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音乐类活动,形成品牌效应,活跃校园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拓宽国际化路线,理性接受外国音乐文化,形成开阔的视野与格局,达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成长于网络的一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传统模式与我们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文化要借助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打破空间与时间限制,抢占高地。而且音乐艺术作为感性的艺术,具有可视性和可听性,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性和表达技术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全方位铺开,拉近距离,架起新的沟通方式,无形中掌握话语主导权,充分凝练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髓,重构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打造新媒体语境下人文素养品牌,发挥媒体的文化育人作用,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包容性,可以跨越地域、阶层、时间的界限,产生巨大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音乐教育作为实践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面对的学生作为实现“两个百年”的中坚力量,要从课程、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扎根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将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泽洲,向慧.蔡元培的高校美育思想与实践述要——纪念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J].高教论坛,2018(8): 119-122.

[2]项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认知》課论纲[J].音乐探索,2012(1):41-48.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84-85.

作者简介:王珲(1989—),女,河南,硕士,助教,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音乐教育传统文化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