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挖掘“课堂潜能”让音乐课变得与众不同

2020-04-20康婷

北方音乐 2020年4期
关键词:音乐课新课标

【摘要】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和改变:(1)课程性质更加明确。(2)课程基本理念更加综合。(3)音乐特点更加突出。(4)内容标准更加具体。(5)设计思路更加清晰。摸索、探求新标准,教师在教学上应确立新的教学观,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活力的课堂。笔者认为,备课是上课的前提,要想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真正实践新课程,就必须进行教师备课行为的转变。

【关键词】音乐课;新课标;教师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169-02

【本文著录格式】康婷.深入挖掘“课堂潜能”让音乐课变得与众不同——浅谈新课标下教师备课行为的转变[J].北方音乐,2020,02(04):169-170.

一、转变观念,备课首先备学生

音乐学科的课程理念是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关注学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此,教师备课必须首先备学生,必须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

例:小学五年级音乐课《狮王进行曲》(自选教材)

描述一:这是一堂以口风琴吹奏为主的音乐综合课。在备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感受其音乐形象;(2)复习和弦的吹奏,学习掌握新的和弦#;(3)学习吹奏乐曲主题,并能进行二声部合奏;(4)为乐曲主题音乐创编符合音乐形象的歌词。

教学结果:尽管教学容量稍大,内容较多,只因教学环节紧凑,教师思路清晰,故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很活跃,配合默契,完成较为圆满。课后学生向笔者反映,他们都很喜欢这堂课,感觉意犹未尽,还想唱他们自己编写的歌曲,弹奏两个声部的乐曲。可以说这是成功的一堂课。

描述二:不久,笔者在另一小学进行了借班上课。同样是这节课,教学内容不变,教学目标不变。

教学结果:虽然笔者是按相同的要求、过程、环节进行教学,但授课时,笔者感到学生的彈奏和问题的回答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学时笔者不能得心应手,没有游刃有余的感觉,相比前一次,教学目标的最后达成有所欠缺,学生的体验也不够深刻。

为什么同样的课只是学生有所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笔者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笔者在备课时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教师教学的唯一对象,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应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普遍需求,这样有针对性地备课,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前一堂课,笔者考虑了这一点,将课堂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在后一堂课,如果笔者也能了解学生基础、能力等诸方面因素,并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内容、进行适当修改、调整。目标可以小点,内容也再少些,最终即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势必目标实现得会更好,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更深刻。

反思二: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对学生的挖掘,把学生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如:有的学生钢琴弹得不错,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钢琴与口风琴合奏;有的学生课外学习舞蹈,模仿能力特强,可以让他模仿狮子进行舞蹈。实践证明,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事情时,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当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时,他们的积极性最高,学得最好。

由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点对学生这一宝贵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给学生创设一些有利的机会,这无疑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也能调动和发挥其他学生的智慧。

二、提高认识,深入开发教材的“课堂潜能”

所谓教材,狭义的理解为教科书。广义的说法,教材包括了教师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理解,教材都是“教”与“学”的材料。教学活动是以它作为师生之间的媒介而得以开展的,其关系如下图:

它们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完全拘泥于教材,将使教学刻板化、程式化,而完全脱离教材又将使教学弥散化、无序化。新课标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新理念,都促使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研究和使用教材,开发教材的课程潜能。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传统教学过程的设计尽管达到了“学生学会歌曲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这一教学目标,但课堂气氛死板、不活泼,教学设计无新意,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被动地接受学习。新课标下,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则反常规而行: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随后在音乐中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让歌曲在学生舞蹈时很自然地流淌在他们心间。然后再进行歌曲学习,是一种体验性歌曲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知识点,又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在快乐的音乐中完成本课教学。

这样的设计思路是笔者将教材仅仅看成是达成教育目标的媒体,所以不受教材思路的约定,同时从把握新课标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体现新课标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等理念,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开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二)立足音乐学科,融合相关学科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教学综合包括了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美术;音乐与戏剧、影视;音乐与历史、地理;音乐与科学等。总之,发掘音乐教材的多学科元素既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及实施音乐综合实践课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探究模式,整合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这一过程是围绕着“能够让学生学到什么”和“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这两个问题展开的。教师在备课行为中除了备好学生、备好教材,笔者认为还应着重备好教学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正确分析教材,设计学生的行为,教师根据目标,才能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形式和实施教学。

回顾以往我们的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其模式注重传承知识,强调“双基”,一般都是依据教材制订目标,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达到教师制定的预期目标,注重结果。如今,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现行的教学目标可以转变为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开发教材,然后整合课堂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更注重过程。

所谓目标的整合,就是把分解后的目标进行梳理,形成以本层级的主攻目标为重点的有结构的目标群。这是由一条清晰的主线索串连起来的,这条主线索就是我们所要构建的“纲”,也是我们期望逐步形成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路与操作思想雏形。

假设对整合目标缺乏必要的认识,甚至以为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概念,那就容易产生两种后果:一是教学过程缺乏整体性,容易出现知识割裂、“穿鞋戴帽”的形式化倾向,缺乏结构化提升,忽略把握学生持续发展生长点的问题;二是教学缺乏个性特色,影响教师从“操作工”向“研究者”“教育家”递进、发展。反之,通过从局部到整体的整合和从简单到复杂的整合,就能对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的学习目标进行结构化和整体化的处理,从而建立起一个有结构的目标群,以保证教学过程的展开是和谐的、全面的、符合科学规律的,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分清轻重主次,把握方向与节奏,确保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新课标就如航标指引着我们努力的方向,告诉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新课标又如一叶帆,承载我们去探索新的教育理念。

让我们牢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为之奋斗。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音乐课新课标
喜欢的课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小提琴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英国音乐课濒临“灭绝”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