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转型视阈下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0-04-20张娜

北方音乐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

【摘要】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艺术类实践课程教学该如何科学应对和调整,才能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本文选取某地方高校艺术实践课程舞蹈学专业《钢琴》课程为例,从课程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科学整合与改革,使其更符合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129-02

【本文著录格式】张娜.地方高校转型视阈下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北方音乐,2020,02(04):129-130.

转型发展是当今地方高校面临的新形势、新课题、新机遇和新挑战,应用型高校发展定位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致力于培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拟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关于艺术实践类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故选取某地方高校舞蹈学专业《钢琴》课程为例,紧密结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教改优化,使其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更符合可持续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一、艺术实践类课程教学现状

艺术实践类课程是基于艺术专业开设的相关实践性课程,其特点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实操应用性。如今,高校正值从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发展的转型过渡期,其课程授课模式还未真正凸显其应用性特点,教学的主体地位仍是以教师讲授、示范为主,学生习得知识的方式依然是填鸭式、被动学习,未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践性,课程设置、学时、评价、考核方式依旧沿袭以前的培养模式。显然,这已不能适应现今转型发展的步伐,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拟到的目标

本文选取某地方高校艺术实践课程舞蹈学专业《钢琴》课程为例,从该课程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拟达到以下目标:

(一)《培养方案》的修订

从课程《培养方案》的课程性质、周学时、总学时、学分等方面,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其各方面是否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并对其进行优化整合。

(二)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教师备课应充分挖掘课堂所授知识与思政内容的连接点、切入口。譬如:可结合课程所教授的某部(首)艺术(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作曲家)生涯故事、作品(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等方面,融入实践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对艺术作品内涵的揭示,带领学生通过作品透视人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百折不挠、发现生活美、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热爱学习、热爱他人、接纳自己等课程思政教学。

(三)知识技能教学内容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准绳,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教学与应用型教学两大模块,并在教学课时上进行科学优化与调整。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傳统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法、演示法、示范法为主,教师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课后学习辅导,教学改革可从教学方式与手段方面进行有效拓展,利用网络进行翻转课堂实效性研究。

(五)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师课堂教学上,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通过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譬如:开展课堂“小组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协作)、讨论、自主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探究、交流最终自己得出结论;还可以采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师通过此类教学方法不仅能让知识内化,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性学习目标。

三、教学改革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1)突出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特点,使之更符合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

(2)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教师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及课堂教学效率,将知识最大程度的内化。

(3)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科学分析与修订课程《培养方案》相关内容及课程教学内容,使之更有效地将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技巧有机结合。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尝试采用传统课堂授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有效延伸课堂教学,使学生课后实践与应用更为凸显。

(5)教学改革不仅是方式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思路、思想、意识上革新。本文希望对同行有所启示,以创新艺术实践课程的教法和学法,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四、以舞蹈学《钢琴》课程为例探究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置

课程学时由一个学期36.0学时《钢琴基础》课程调整为两个学期共计72.0学时,教改后教学内容分两个阶段进行:即第一学期《钢琴基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钢琴弹奏基础,能够识谱,自如地弹奏较易程度的钢琴练习曲乐曲;教学内容是结合练习曲、乐曲教授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断奏、连奏、跳奏),以及基本节奏型组合弹奏等;第二学期为《应用钢琴弹唱》。内容设置是在第一学期钢琴基础上突出“应用性”特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视奏歌曲旋律的同时通过配弹方法边弹边唱,教学内容设置应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歌曲即兴伴奏与弹唱的能力”。即在第一学期基础上注重师范技能技巧应用能力的提升,能够为简单的歌曲配和声、弹伴奏,即兴弹唱。教改前一学期36.0课时稍瞬即逝,才入门刚产生些许兴致就结束了,学生都还没有看清钢琴学习是怎么回事儿就悄然消失了,那么学习的延续、深入及能力的提升更无从谈起,也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经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此课程总学时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在应用能力上得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思维的缜密性、知识的整合及综合应用能力都得到非常显著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改前主要以讲授法、示范法、演示法为主;教改后还融入了分析法、歌唱法、小组合作法、线下网络平台回课(交流)等方法相结合。

“分析法”是教师授课时分析乐曲或练习曲的曲式结构、旋律序进、和声配置及如何选配伴奏音型等。此教学法能帮助学生理性地理解乐曲,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同时,此教学方法可以与分组讨论法相结合。

“歌唱法”是教师课堂上指导学生在歌曲弹奏的同时进行歌唱,即边弹边唱,弹唱同时进行。这是师范类学生应用能力得以体现的重要方面。此教学方法能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学生课堂上的专注力更加集中,弹奏及歌唱应用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小组合作法”是突出學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引导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课堂讨论的一种课堂组织教学活动。此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线下网络平台回课法”,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QQ、学习通等)进行课下答疑、讨论、教师指导、上传作业、资料分享等课后进行课堂学习的延伸,此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困,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进行课下良性的交流学习互动,大大地提升了学习效果。

(三)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采取的研究方法

主要是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演示法、练习法、线下网络平台回课法等方法。其中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歌唱法等是贯穿于课堂授课之中;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与反思。

(四)考核评价方式与内容

教改前考核内容是在考试前两周由教师指定考试曲目,学生经反复练习后参加考试,教师从乐曲弹奏的流畅性、音乐性、节奏(奏法)的正确性维度去评定学生的成绩。教改后,教师不指定曲目,第一学期的考试范围则是整个学期所学的所有知识,按教材划分为乐曲、练习曲、基本练习(音阶、琶音、和弦)这几个类别,使学生更能全面地掌握知识;第二学期是测试即兴弹唱能力,临考前由学生随机抽取教师准备好的歌曲进行现场考试。此考核内容的改变,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及提升钢琴弹奏的应用能力,是师范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教学改革紧扣“应用型”特点,主要从课程设置(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及内容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实践。经过两个学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教改后教学效果及学生反响良好,并将《培养方案》中的学时、开设学期进行了修改。除此之外,在与同类院校探讨关于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关于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时,教改组成员介绍了此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及成效,得到了同行的肯定。

经教学实践证明,此教改实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操性。现今,在该校舞蹈学专业《钢琴》课程中已全面推行,教改教学效果和学生反响良好。在校外推广也存在一定的可行性,高校、高职等其他层次的艺术实践类课程教学,从“专业类别”角度有舞蹈学、音乐学、学前教育学等专业有关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课程类别”有《钢琴》《舞蹈》《器乐》《声乐》《美术》《手工》等相关艺术类课程教学;从“授课人群”及“授课方式”来看,还适用于其他类别《钢琴》集体课程授课,如幼儿、老年及社区《钢琴》集体课。除此之外,该授课模式还能被《钢琴》个别或小组授课所借鉴,尤其是幼儿《钢琴》个别或小组授课等,其受益范围之广;其次,本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强,较易推广及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尤其在教学实施时一定要自然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内容。

五、结语

本文选取某地方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舞蹈学专业《钢琴》课程为例,从其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科学整合与改革,使其更符合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地方院校课程教学在转型发展背景之下应科学积极应对及调整,立足于紧密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高校而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张娜(1978—),女,汉族,江西宜春人,副教授,硕士,现就职于宜春学院,从事钢琴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