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化设计理念下的儿童医疗产品设计研究

2020-04-20杜晓雪刘芹

艺术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理特点情感化设计心理特点

杜晓雪 刘芹

摘 要:儿童健康是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儿童医疗产品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目前市场上的医疗产品多偏向功能主义,对认知发展不完善的儿童患者来说缺乏情感上的考量。本文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就医时的心理,利用情感化设计理论,对儿童医疗辅助产品进行设计分析,打造儿童友好型产品。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儿童;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医疗器械

中图分类号:TH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5-00-04

1 情感化设计概念

由“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追随情感”,人们对自身的精神需求更加重视。从功能主义到如今的人性化设计、情感化设计,以及感性工学的研究,人类情感开始被定量分析、理性研究。

产品情感化设计即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能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情感化设计在满足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考虑用户的情绪和情感,使产品变得有温度、人性化。

诺曼根据人脑信息加工的3种水平,将人们对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为3个阶段: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其中,本能水平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生物性的反应,对应视觉体验;反思水平是有高级思维活动参与,以记忆、经验等控制的反应,对应情感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形象;行为水平介于两者之间,即用户和产品交互时所感知和体验到的可用性,对应易用性、有效性、功能性等。[1]

而我国现有的多数医疗辅助产品主要注重功能的优化,且多以成人尺寸进行医疗设备研究,缺乏对儿童患者的情感照顾。应通过情感化设计给予儿童患者更多的人性关怀,削弱儿童恐惧心理,增加其对医生的信任感与顺从度,在其认知发展过程中减少不良的就医体验。另外,对医疗器械的优化设计,可以缩短诊疗时间,减少患者哭闹对医生造成的干扰,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2 儿童生理特点分析

情感化设计与人性化密不可分,因此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身体的各个机能都在成长期,相比成人,各个器官和神经系统都不够成熟,因此对儿童医疗产品的开发设计只缩小其规格是不合适的。

在肌肉系统方面,儿童的肌肉发育不完善,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先于精细动作,因此低龄儿童只能做一些粗大动作训练。粗大动作训练对儿童认知表现、工作记忆、社会情感和心理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一些医疗辅助产品应该减少复杂、精细的操作动作。在骨骼系统方面,儿童的骨骼硬度相较成人较小,能承受的外力也较小,对长期使用以及频繁使用的产品,要避免造成骨骼弯曲或者变形的情况。在神经系统方面,0~3岁时婴幼儿脑神经纤维快速发育而神经纤维髓鞘化到4岁时才完成。[2]3~6岁期间儿童的神经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儿童普遍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且好动,因此儿童家居医疗康复产品要防止儿童的误操作。除此之外,针对具体病症的检测设备更应具有特殊性,避免医疗介入造成二次伤害,比如儿童的眼睛处于发育阶段,发光的医疗设备要柔化光线。

3 儿童就医时心理分析

儿童面对医疗检查时经常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安抚,不仅会影响检查效果,而且会影响医生看诊效率,造成门诊压力。对儿童自身来说,不愉快的医疗经历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就诊,甚至会造成心理问题。对看护人来说,出于对孩子的担心,以及经历繁复的挂号、检查、治疗等流程,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通过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分析,针对其心理进行情感化设计,可有效缓解儿童就诊检查时的不安情绪。

3.1 恐惧心理分析

儿童在就诊过程中极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与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完善有关。一方面,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从多个维度来判断事物,由于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医疗器械给儿童冰冷生硬的感觉,容易使他们联想到以前遭遇的事实,产生想象中的威胁。

恐惧心理会使儿童产生防备、哭闹等抵抗情绪,通过氛围渲染,喜爱模仿的其他儿童会被同伴感染,也会产生哭闹、逃避检查的行为,对其他患者的就诊造成干扰,影响医生门诊效率。

3.2 依赖心理分析

儿童由于独立性不足、身体不适等,会对家长过于依赖,而在冰冷陌生的医院里,儿童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会加强。[3]由于依赖心理,患儿在治疗或者检测时可能会继发分离性焦虑情绪。

依赖心理使儿童就医时表情呆滞、行为迟缓、无语言表达欲望,造成医生问诊困难。面对情绪低落的儿童,儿科医生常常需要调动其情绪,工作量就会加大。未来儿童医疗产品设计应顺应儿童的天性,使产品与用户双向交互以及进行多通道反馈,当用户在操作产品时,仪器与患者进行简单互动,转移负面情绪,诱发正面情绪,这就达到了满足用户情感诉求的目的。

4 儿童医疗器械的设计分析

4.1 造型情感化

造型元素决定人们对物品的第一体验,也是最直接的体验。现有医疗器械大多以规则的几何形态为主,给人理性机械、严谨冰冷的印象,且多以成人规格进行设计,容易使儿童产生抵触、恐惧情绪和应激反应。

形和体对人们情感的激发,一方面来自要素本身的情感特性,另一方面来自造型要素组合时尺度、比例、构成及结构的情感。相比规则的几何体,儿童更喜欢具象的、充满生命力的形态,动物、植物的仿生型对其更具亲和力,迎合了孩童好奇、热爱自然的特点,符合其早期认知心理。例如洛可可的听诊器,通过对鹅卵石的仿生,温润的背部线条结合人机工程学的考虑,可以满足无论是儿童视觉上的感受还是医生使用时的手感,通过对具象形态甚至结构的模仿,带给患者以及医护人员良好的使用体验。(如图1)

在第二层次上,通过合理造型,遵循儿童和医护人员的人机尺寸,增加产品易用性、可用性。尤其在造型细节方面,要考虑安全性,为了防止儿童受到伤害,要避免尖锐的角,接触边缘要进行倒角處理,一些控制面板要高于儿童可触碰高度。

在反思层面上,通过形态联想,借助儿童熟悉的有关形态的意象,经过仿生、元素提取等,对医疗器械进行再包装,提升用户使用后的满意度。如图2的儿童CT,除去低辐射量,外观运用了海盗船的一些元素,可以舒缓患儿的情绪,减少医护人员和医学检查给患儿带来的不安。

4.2 材质情感化

材料本身没有情感,它的情感来自人们对其材质产生的感受,即质感。不同质感给人们不同的感知,感知引起一定的联想,人们就对材料产生了联想层面的情感,例如木质亲和、陶瓷温馨。

本能层上,材料要给患者温和、自然的感觉;行为层上,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易用性、低毒性以及使用的乐趣等;反思层上,可借助材料联想、材料隐喻等避免儿童的自尊受到伤害,减少胁迫感。

而医疗产品的材质有其局限性,功能的独特性以及疾病的特殊性对材料的要求使得很多产品材料不能任意选择,例如需要观察的仪器使用透明材料,带电的要用绝缘材料等。考虑到精密性、耐磨性以及易于保养等问题,很多医疗设备以金属、塑料制造。金属典型的质感是科技感、精密感、疏远感,它带来的情感体验受本身质感、加工处理工艺及配合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比如通过喷涂,掩盖其本身的金属色彩,增加了无限色彩的可能。塑料作为人造材料,自由度高,表面处理方法多样,并且相较其他材料色彩丰富,易弯曲变形,给人一种柔软、温和、轻巧的情感体验,非常适合医疗产品,但需要考虑其环保性、低毒性等。

为儿童设计的医疗器械可以根据其性能需求选择基础材料,在此基础材料上考虑儿童情感需求进行相应改良。由于儿童皮肤相对较为脆弱、敏感、娇嫩,比较容易受伤,所以皮肤接触部分要尽量使用温和材料,或搭配防寒垫圈。对于塑料,可以利用其模仿性,模仿木材、皮革、竹材等多种材料以及动植物,增加产品与儿童患者的亲近感。

4.3 色彩情感化

人对色彩的情绪体验比微妙的图形要素显著得多。色彩能明显影响心理体验,使人产生各种情感。比如暖色扩张性强,使人兴奋,冷色收缩性强,使人宁静。在医疗领域,器械大面积使用沉稳具有信赖感的色调,以黑灰白为主,白色给人安全、单纯、干净的感觉,灰色给人平淡、安宁的感觉,黑色给人坚固、深闷、恐惧、力量的感觉。

人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来自对色彩的物理属性直观感知导致的相应心理变化,即对色彩三大属性——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体验。对儿童而言,由于接触社会有限,会将其脑海中的固有色与眼前事物形成联想,比如黑夜、乌鸦、白雪、灰尘等,产生不适感。他们非常喜爱自然界的动植物,一些适量的鲜艳活泼的点缀色会使其身心放松。在色彩纯度方面,色彩纯度越高,色相的情感越强烈,因此在医疗器械方面使用低纯度的色彩,能使医生与患者的心态趋向平和,缓解焦躁情绪。在明度方面,色彩的明亮程度影响人们对物体的重量感和体积的感受,例如对穿戴式的医疗产品,可以用浅色系的配色,打造轻量感。

色彩和情绪有直接关系,日本学者利用SD法研究了色彩情感效果的尺度,发现单色可以提出3种基本因子——活动因子、潜力因子和评价因子。其中活动因子与冷暖有关,潜力因子与亮度有关,评价因子与美的效果有关。[4]儿童由于经验、表达抒发能力有限,处于生病或康复阶段,内心敏感脆弱,容易产生忧郁或狂躁等情绪,因此对长期进行治疗的患儿来说,可以采用“色彩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对情绪低落的患儿施以暖色,对情绪狂躁的患儿施以冷色。

不仅单色可以影响用户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色彩的搭配也能影响人们的情绪体验。针对医疗产品,颜色搭配要合理,避免过于复杂的配色,同时避免大面积刺激性的颜色。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弱,容易受伤,因此颜色上要体现色彩的安全感。在行为层上,色彩对提高效率作用显著,操作部位较多的产品,可以用色彩进行功能区分,亮色用于高频操作,暗色用于低频操作,警示色用于危险部位。

反思层的色彩设计。由于年龄的局限,色彩可能引起孩子的联想以及带给孩子象征性、荣誉感,但是不当的色彩设计会给儿童带来心理阴影。对长期使用的辅助医疗产品,要避免颜色过于醒目使儿童受到异样关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4.4 功能情感化

现代医疗器械发展水平高,在功能方面已经达到高标准,产品功能更加完备,操作界面更加简单。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可以通过更人性化的功能、平衡复杂性等提高产品的“温度”。

对医护人员来说,从使用产品的安全性、易用性入手,优化操作步骤,有利于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减少操作误差。对儿童来说,将检查过程以有趣的方式呈现,或者增加安抚功能,其接受度会更高。比如Buzzy止痛器械,在医护人员打完针之后,止痛器散发的冷气可以缓解皮肤的疼痛感,同时产生振动和嗡嗡声,引起患儿的注意。

5 结语

随着情感化理念的逐渐深入,在满足基本功能、不影响基本医疗检查流程的前提下,儿童的情感需求会得到逐步的满足。

在设计时,以儿童心理、生理状况为出发点,本能层次上,在最初感观效果上使儿童放下戒备,从造型、材料、操作体验上提高亲和性。在行为层次上,需考察儿童的习惯性认知和动作,优化功能和人机交互方式。在反思层次上,通过游戏、音乐等转移儿童注意力,使其在放松状态下进行检测,便于提高数据准确性,同时也实现了“成功”“激励”等深层次的情感提升,儿童会在情感上对医生产生信任感、依赖感。

参考文献:

[1] DONALD Norman .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出版社,2005:72.

[2] 毕珊珊,强明礼.基于0-6岁婴幼儿生理特征的早教型家具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0):17-26.

[3] 贺贝加.儿童医疗器械情感化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19.

[4] 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56.

作者简介:杜晓雪(1994—),女,江苏宿迁人,研究生,艺术硕士,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产品造型艺术及应用实践。

刘芹(1981—),女,江西抚州人,研究生,艺术学博士,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產品造型艺术及应用实践。

猜你喜欢

生理特点情感化设计心理特点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POEMS综合症1例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