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4-20孙滨陈艾芳

艺术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孙滨 陈艾芳

摘 要:缺乏风险意识和财务管理技能,过度消费和不能抑制自身欲望是大学生陷入“校园贷款”风暴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南京市某高校为例,调查高校学生对校园贷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和意向特征,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对校园贷风险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和消费观念尚未得到正确确立,并从政府、学校、大学生自身3个方面提出对高校校园贷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5-00-04

近些年来,校园贷肆虐。据调查,某些大学50%以上的大学生借过各种各样的校园贷,虽然这两年我们重拳出击打击各种非法校园贷,如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三部门要求各地加大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校园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1]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2]但是这种校园贷只要有利可图,是不会悄亡的,它们会改头换面再出现的。如这两年新出现的佳丽贷、套路贷等,各种各样的贷款机构诱惑大学生。因此,大学生如何充分认识校园贷款的风险,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和消费观念,已成为大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

1 高校校园贷剖析

1.1 校园贷的起源

校园贷款最初是由校园或地方政府提供的,最开始是为了给予由于家庭困难无法支付学费的学生贷款而成立的,最先成立的初衷是很好的,之后银行发现了满足学生贷款需求的商机,于是许多银行推出了信用卡,但学生没有收入来源,无法偿还,因此出现了许多坏账。于是银监会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使用,之后大学生无法获得资金,寻找门槛较低的在线贷款,随后出现了一系非法校园贷。

1.2 校园贷的概念

宏观上来看,现有研究主要是从贷款人、贷款用途、贷款途径、贷款目的来定义校园贷的。因此,本文综合这4个方面将校园贷定义为以大学生为贷款人,以互联网或非互联网方式通过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或线下实体贷款公司建立的贷款经纪平台作为主要借款人,以满足教育、创业和大学生消费的目的,以摊销的形式提供资金并获得短期贷款业务。[3]

1.3 不良校园贷的主要类型

(1)不良贷。该平台主要利用虚假宣传,降低贷款标准,隐藏真实的费用标准来鼓励学生过度使用或吸引恶意贷款给学生。不良学校贷款的利率通常不明,贷款额度低,审计不充分,应收账款收取暴力,风险控制难,容易将风险转移给家庭以及存在不合格的校园中介等风险。

(2)高利贷。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借款人和贷方同意年利率不超过24%,应予以支持,借款人和贷方同意利率在24%~36%之间的灰色区域。如果借方和贷方同意利率超过36%,则该利率被视为利率且不受支持。校园贷款的月利率为0.99%,易造成学生对校园贷“低利率”的幻想,但中间平台服务费导致每年超过24%的超高利率,如果未能按期偿还,算上滞纳金,则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3)裸条贷。这通常是非法债权人的行为,要求借款人使用裸照或淫秽录像带作为贷款抵押的证据。“裸条贷”通常会给借款人造成心理压力,使借款人不堪重负,并采取极端的行为。

(4)培训贷。培训贷是一种新的校园贷款,旨在欺骗那些尚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这种校园贷款欺诈行为实际上是骗子通过虚假宣传诱骗学生参与贷款支付。

2 高校学生对校园贷的调查分析

以南京市某高校为例,其采用线上调查方法进行,在高校共调查250人次,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内容包括个人情况、网贷经历及认知、还款额度等方面组成。现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1 认知特征

首先,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分期信贷的风险和逾期后果只是有简单了解,甚至有少部分的学生毫无了解。大多数学生只看到了网贷的便利:帮助大学生解决紧急的消费需求,增强购买力。这意味着多数学生被校园贷表象所迷惑,不知道违背校园贷款会导致什么法律后果。据社会调查,校园网贷带来的不良影响多数原因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对风险认识不够、不深、不多。而大学除法学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接触法律相关知识,即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浑然不知。而无知最容易引起不法分子乘虚而入。

2.2 情感特征

首先,有接近七成的学生对校园贷持反对态度,但是有接近六成的学生曾经有过网贷的经历,网贷也是校园贷的一种。虽然大学生的资金来源是以家庭资助为主,但是大学生规模大,消費能力可观,是网络消费主力军,所形成的网络消费信贷市场巨大。大部分学生知道的网贷平台,如蚂蚁花呗、京东校园白条,严格来说都是校园贷的形式。[4]虽然当前国家、教育部、学校多次强调校园贷的监管和风险规范,学生们也对校园贷有了一定的警惕,蚂蚁花呗的出现也几乎解决了所有的安全问题,大学生自然愿意选择让他们更有安全感的借贷平台。[5]但是仍然没有与社会有过多接触的学生在校园里一旦产生了过度消费,就容易被非法校园贷侵害。

2.3 意向特征

据本次调查,有80%的学生会将贷款用于购物等商品消费,这表明许多大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面对诱惑时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学校园就像一个小社会,除了学习外,课外活动也非常广泛,许多学生养成了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中国青年报》关于大学生消费调查的报告对2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近80%属于“月光族”。学生肆无忌惮的超前消费方式使低门槛的校园贷成为他们的理想选择,调查的学生中有不少会在急需一笔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资金时考虑网络信贷。

3 对高校“校园贷”存在问题的回顾

3.1 对校园贷风险认识不足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对之监管不利的问题。[6]当前分业监管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监管真空、监管重复以及监管不协调,给监管套利创造了机会,并可能引发金融体系风险。[7]校园贷款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已帮助许多大学生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问题。但与此同时,校园贷款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并且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大多数学生只看到了校园贷的便利,却没有对校园贷的风险和逾期后果有充分了解。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有近四成不了解校园贷背后实际的月利率、年利率。多数受访大学生只关注校园贷名义上的日利率,很少有学生在借贷时认真计算过利率。例如,某借贷平台广告“每日利率”为0.05%,但实际上年利率=0.05%×360=18%。目前,中央银行贷款(一年内)的基准年利率为4.35%。一些借贷平台的日利率非常低,但实际上却令人恐惧。

3.2 法律意识淡薄

从一群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利率,合法的借贷程序和正常的收款程序,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校园贷款才能称为合法的校园贷款。但是,一些不道德的校园借贷者因校园借贷增加和监管不严,而大学生尚没有踏入社会,缺乏法律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因此以校园借贷的名义提供借贷。以高利贷为例,根据法律法规,年利率超过24%的贷款可以退还。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一些大学生无法及时还款,被贷款公司勒索恐吓,于是拆东墙补西墙,并使用新债务来抵消旧债务。最终贷款的漏洞越来越大,陷入了困境。特别是一些不道德的校园贷方迫使无法按时还款的女大学生签署“裸条”来延长还款期限。

3.3 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贷款消费的概念变得流行,社会上贷款购买房屋或汽车变得越来越普遍。大学生也试图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超前消费。据本次调查,有80%的学生会将贷款用于购物等商品消费,用它来购买昂贵的手机、化妆品、相机以及其他电子产品,或支付上个月超支的费用,或支付交友、娱乐和旅行的费用。结果一些大学生失去了理智,陷入了透支陷阱和信用危机,最终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过度消费和无法抑制自身欲望的能力是大学生陷入“校园贷款”风暴的重要原因。[8]

4 对高校校园贷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4.1 政府建立监管机构,全面管理校园贷款

每个地区都需要不同部门的监督,以防止违规。目前,校园贷款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因此部分商家一直处于违法状态。校园贷款主要针对大学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很弱,除非有独立的监督部门监督校园贷款平台,否则这会增加校园贷款的风险。监督校园贷款需要银监会和大学教育部的合作,应始终注意从大学校园贷款平台获得的资金流向,注意校园的在线贷款情况,以及采取严格的执法措施和预警机制,响应大学教育部门。还应密切关注在校学生的状况,是否有异常消费,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并确定贷款来源。需要评估借贷学生实际贷款利率和每笔校园贷款的其他信息,为学生创建校园贷款平台的“禁区”,选择一个安全可靠的校园贷款平台,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防止侵权。[9]

4.2 高校做好安全防范教育

尽管大学生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但缺乏社会经验,对安全预防措施的了解较少。许多大学的安全教育仍然不够全面和系统,教育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相对于初中和高中,大学更加社会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不安全因素也有所增加。因此,当前的重点应该放在增强学生对安全预防措施的意识上。通过提供相关课程、开展大型主题活动等,长期、系统、深入的自我保护教育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减少伤害的可能性。毕竟,与学习、工作能力相比,安全的生活是最有价值的资产。

4.3 大学生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缺乏风险意识和财务管理技能,过度消费和不能抑制自身欲望是大学生陷入“校园贷款”风暴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学生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0]首先,大学生应了解法律知识,拒绝高利贷。根据法律规定,个人贷款利率可以合理地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是最高利率不能超过银行类似贷款利率的四倍,并且超过四倍不受法律保护。[11]因此,如果发现相关贷方的利率比基本利率高出四倍多,就不要贷款。其次,学习金融知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一般来说,大学生缺乏对金融知识的了解,金融通常在投资、资产管理和借贷领域承担某些风险。因此,大学生需要学习特定的金融知识,增强识别风险的能力,并增强对风险预防的认识。最后,大学生要主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2]没有经济基础的大学生主要依靠家庭的支持,因此大学生应该明白,父母赚钱并不容易。建议大学生创建每月消费图表(如支付宝有每月消费记录)。根据过去的记录,研究可以减少哪些消耗以及计划和执行所需的支出,最好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消费、娱乐消费和不必要消费。

参考文献:

[1] 路超. C银行内蒙古分行营业部校园贷款营销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2] 孟晓梵.当前校園贷的风险及多元规制研究[J].法制博览,2018,(21):46-47.

[3] 王立军,田谧.高职院校“校园贷”法律教育引导机制三维构建——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法学,2019,37(02):134-142.

[4] 单青玉,郭承龙.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使用意愿研究[J].电子商务,2018(12):92-94.

[5] 朱蓉,贝淑华.“蚂蚁花呗”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分析——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9(21):245-246.

[6] 袁安鑫,周春应.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以钱宝网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96-97+107.

[7] 骆婉琦,周春应.新型金融监管体系、监管问题及监管协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1):88-90+101.

[8] 李一陵.一些“校园贷”把大学生引入火炕[N].中国青年,2016-10-20(02).

[9] 张仁,曹锦涛,巫世斌.高校校园贷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0):58-59.

[10] 许博文.校园贷问题风险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7(25):47-48.

[11] 陆皓.我国文化产业间接融资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4.

[12] 季美君,封琳.校园贷的潜在风险和防范措施[J].广东经济,2017(2):127.

作者简介:孙滨(1998—),男,安徽濉溪人,南京林业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通讯作者:陈艾芳(1982—),女,浙江浦江人,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教育。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