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020-04-20曹景菲
曹景菲
摘 要: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在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教师群体积极主动地分享经验,提升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的同时,发展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能力的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具有去私人化和目标化的特征,成为教师研究、教学、学习的载体,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提升教师的自主意识,加强教学实践能力,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培养反思型教师。在21世纪提倡培养核心素养的时代,只有具备合作学习、分享交流、批判重造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B-0113-02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群体当作专业學习共同体成为主要范式。1995年,博耶尔首次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指出它是一个由学习者共同构建的组织团体,在该组织内,学习者相互交流、沟通、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问题,并且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了个体成长。这样的新模式在教育领域应该被提倡。教师群体依据自身教学活动经验,相互合作、共享经验,共同解决教学实践和科研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在传统观念下,教师个体都是独立存在的,很少与同事和专家相互探讨交流,专业之间相互隔离,加上职后培训不被重视,导致教师只能局限于自身具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范围内。围绕共同的目标,学校、教师群体和科研专家打破传统封闭隔离的状态,面对具有差异化的学生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在这样的一个外在驱动下,促使教师成为自觉的学习者,真正做到教学结合,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会自然而然地持续进行,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内在驱动。积极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即保证了教育的总体质量,也使教师能够得到持续发展。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分析
(一)去私人化
教师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从个人钻研转变为合作共享。要保证整个群体的良好运行和质量的提高,要求成员必须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念和情感体验。教师学习共同体存在去私人化的特征,学习共同体并不与个体完全对立,而是更多地通过冲突来塑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成员都是至关重要的,个体都具备独特的认知结构,个体之间通过知识与观念的碰撞,来创新和丰富学科素养。对待学习群体中各种理论及观点要进行合理批判地看待,成员之间进行辩证性的论证,分析证明问题的论据和问题的相关材料充分展现各自的观点,呈现出共同协作的学习过程。
(二)目标化
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具备共同的目标,针对各种理论和观点,通过互相合作及批判性争论,最终实现自身认知的内部完善。成员有机会获得外部环境的动力,在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主体身份,促进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需要相互鼓励,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为目标,在获益也需要为群体承担责任。整个群体杜绝形式化,教师需要化被动需要为主动,共同信奉学校的愿景。在学习共同体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个体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部分教师观念会被丰富,同样部分教师也会在权衡后削弱个人观念以此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
构建教师共同体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即既是施教者又是受教者。除在与其他教师和专家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与丰富教学知识与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重塑教师的角色,加强教师的主体意识。
首先,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主体意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个体的主体意识包括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和教师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思想意识。帮助教师树立主体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出发点,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指导认真行动有序开展。教师自愿参与到教师群体的交流谈论中,共同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作为学习者的教师融入到学习中,并树立学习意识,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教师个体的自主意识。当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时主体应是教师时刻谨记的,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无论在掌握学生心理、课前研究教材备课还是在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过程中,都需要注入学生主体意识。
其次,由于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过高、教师工作任务过重等问题,导致教师自己的职业热情和动力减弱,很多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够间接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群体提供了一个提升自信的有效平台,加强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教师群体根据专业发展的内部需求分享经验,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主动创生者。结合其他同事共享的资源从自身经验出发,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和内化,从而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师面对社会、面对学生和面对自己的自信心。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思想意识不再停滞,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与群体其他成员共同面对差异化的学生,提升职业认同感。
(二)促进教师群体理论水平的提升
教育中一直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参加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缺乏教育理论知识,一味地偏重于教学技能,总体质量不高。而侧重学术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更多具体的教学活动经验,缺乏对教学实践的了解。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不仅包括教师还有教育科研专家,而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专家可以分享更多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从教育理论的新角度给予专业支持。优秀的教研专家可以有效地引导教师开展理论学习,积极调动教师的参与性,让教师接受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并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教研专家在与参加具体教学活动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更多教学实践经验,从而丰富教育理论。
(三)有利于反思型教师文化的形成
反思型的教师是在自身具备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理论知识和他人经验,通过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对象进行理性地分析判断,能够积极主动的调节教学过程,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并促进自我发展。合作反思是教师加强自身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方式,回顾教学活动,探讨遇到的教学问题和解决策略,之后完善其教学活动。真正的教学反思能够激发教师智慧。在错综复杂的教学活动中,仅靠单个教师无法达到真正地改善和创新。成员之间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关注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从真正的问题导向出发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之间获得满足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教师对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当前素质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能够真正做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提高。这个过程促使教师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思想,形成和积累个人的实践知识。社会建构主义认为,通过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自身的认知过程去建构知识,是个体与他人合作进行意义建构的结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作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材料,而是能够主动的参与、发现、交流、合作、反思,每一个个体都是知识的来源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员之间共同协商,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建构的目标。教师学习共同体丰富了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加强教师主体意识,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渐培养成反思型教师,促使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合理地利用教师共享的资源和科技网络,真正让教师实现终身专业发展。与此同时,在学校中教师学习共同体营造出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学术讨论的和谐氛围,这种校园文化是需要教师群体共同建构的,只有具备丰富知识技能和正确价值观念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確价值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三维学习共同体的建设[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4).
[2]周淑艳.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陈振华.教育知识建构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