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设计路径探究

2020-04-20杨娟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

摘 要:本文厘清了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内涵和特征,指出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言语实践活动的依据,探讨了群文阅读教学之议题设计的路径,即议题要来源于言语实践活动,议题表述要体现学生的言语思维发展序列,议题达成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群文阅读;议题内涵;议题特征;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B-0079-02

学习任务群视野下的群文阅读教学着眼于从单一文本阅读走向为学生提供一组具有内部共性的多文本阅读,这种基于多文本的群文阅读教学在大量阅读甚至是跨媒介阅读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提供了实践路径。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是阅读实践活动得以充分展开的依据,对于群文阅读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本文将基于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内涵和特征,探讨学习任务群视野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计的路径。

一、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内涵及特征

(一)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内涵

议题作为群文阅读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基于群文阅读教学来开展言语实践活动的依据。在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上,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中一组具有共性的文本蕴含的,可以引发师生在基于阅读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生成言语作品的一个话题。而能够作为群文阅读议题的话题,类似于文本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对于群文阅读教学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可以激发课堂教学议论,引发学生思维火花。

(二)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特征

1.统整性。由于议题的选择是着眼于一组文本的整体,所以议题首先应该具备贯通且统整这一组文本的特征,即议题对我们选择的一组文本的整体性能起到很好地关照和融通作用。这个贯通一组文本的整体性的议题,为学生思维聚焦发出了指令,为学生基于群文阅读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2.开放性。议题是为师生在基于文本阅读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进行讨论提供话题的,因此要具有一定的张力或者弹性,这样才能为学生参与基于一组文本的整体性的言语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空间,并为学生基于这个空间进行言语思考和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提供动力,为学生言语作品生成提供多元可能性。

3.聚焦性。议题是基于一组文本提出的,并且要将这一组文本视为学生开展言语实践活动的一个整体,使之成为聚焦学生言语思维和生成言语作品的纲领。因此,议题要具有将学生阅读、教师教学和文本特质进行视域融合的特征,指向一组文本的整体性阅读,为教师基于这一组文本的整体性教学定向,为学生进行基于这一组文本的整体性思考导航。

二、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设计的路径

(一)议题要来源于言语实践活动

语文学科教学具有鲜明的言语实践特征,基于一组文本的整体性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必须体现语文学科的言语实践特征。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必须要源于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一方面,这种言语实践活动指向学生基于文本的真实阅读活动,即议题必须体现学生阅读的视角和学生阅读的立场,如对于《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權宣言》《共产党宣言》《国际歌》这一组文本的阅读,我们从学生的阅读视角出发,可以确定一个统领这组文本的整体性议题,即“影响人类精神发展的宣言”或“这些宣言影响了人类精神发展的哪些方面”,借此在不断地阅读循环、理解深化中,实现学生对文本深层次意义的构建。另一方面,这种言语实践活动还可以聚焦于这一组文本的精神内蕴或体式特征,即议题源于文本的本质特性,以文本的本质特性规定言语实践活动开展的路径和方式,体现语文学习的思维品质,如《谈中国诗》《说“木叶”》《咬文嚼字》这样一组文本,我们可以设计“论述(学术)类文本中的说理方式”这样一个议题,以此体现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观点”“材料”“论证”这三个基本要素的辩证关系,以期通过这样一组文本发展学生推理、批判与发现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品质。

(二)议题生成要体现学生的言语思维发展序列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设计的议题与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出现教师对议题的设计和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不能进行视域融合的困境,从深层表现出议题设计和学生基于这一组文本阅读的言语思维发展序列不同步。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设计,要直接指向这一组文本的整体性,在言语思维驱动下进行文本信息获取和文本信息整合,为学生基于议题展开学习活动,即言语思维提高和言语作品生成提供导向和定位,以此发展学生言语思维的系统性、批判性和学生基于文本阅读的元认知能力。如《祝福》《孔乙己》《孤独者》这一组文本都是中国现代小说,文本中都有一个人物——“我”,可以设计“鲁迅小说中的‘我”这样一个议题,在学生对这三个文本进行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围绕议题设计三个阅读任务,即小说围绕“我”分别发生了哪些故事?故事中的“我”是谁?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以此可融合学生和教师在文本阅读活动中的视域,进一步达到驱动学生发展言语思维,生成言语作品的目标,给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提供场域。基于议题在序列化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序列化。

(三)议题实现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 提出了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的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是顶层的语文学科目标设计。如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是我们需要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思考的问题。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达成要为在阅读教学中达成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助力。

第一维度,议题的达成要指向语文学科作为言语实践课程的特性,即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材料积累和语言规则构建的目标。长此以往,可在量的积累中促成语言构建的飞跃。

第二维度,议题的达成要基于一组文本的整体性阅读这一言语实践活动,为发展学生的高阶言语思维能力提供阅读教学路径。如,基于一组文本发展学生多文本甚至跨媒介、多角度对比分析和整合的能力。

第三维度,议题的达成要为培养学生发现、并欣赏评价文本的能力提供阶梯,基于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实现生产富有美感的语言文字和以文化人的目标。

第四维度,议题的达成要在一组文本的阅读中,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吸收、传承与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意识。

综上,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范式,丰富了学习任务群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实践经验,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提供了视角和路径。

基金项目: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构建高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DX[2019]GHB127。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刘俊峰.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

[4]于泽元,袁伶逸.群文阅读的内涵、精髓与核心价值[J].基础教育课程,2016,(11).

[5]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J].语文建设,2018,(1).

[6]杨娟.“选集型”书目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学语文,2020,(3).

[7]刘俊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11).

[8]赵福楼.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现实选择—构建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复合教学模式[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2).

[9]王雁玲,任培,黄利梅.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思考与建议[J].教育科学论坛,2015,(5).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
连缀,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密钥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