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疗法用于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效果观察

2020-04-20杨金娥丁玲丽唐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产后

杨金娥 丁玲丽 唐坚

【摘要】 目的 探索揿针疗法用于缓解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88例产后宫缩痛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持续时间、不同时间段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后24、48 h, 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血清P物质(SP)、血清前列腺素E2(PGE2)、24 h催乳素(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SP、PGE2、24 h PR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48 h出血量分别为(243.96±34.84)、(305.22±36.78)ml, 均少于对照组的(351.18±45.68)、(398.66±40.18)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的70.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宫缩痛产妇实施揿针疗法效果显著, 揿针疗法能够增加PRL分泌, 促进产后子宫恢复, 缓解当前疼痛感, 适合临床推广。

【关键词】 揿针疗法;产后;宫缩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68

宮缩痛主要是指产褥期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感, 属于产妇最常见症状, 早期可出现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出汗、失眠等症状, 若未及时缓解、控制, 可给产妇生活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为此还需注重围生期保健管理, 从而促进产妇身心健康恢复, 缓解当前疼痛感 [1]。为了对产后宫缩痛产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部分学者提议运用中医疗法, 从中医角度分析, 宫缩痛属于“儿枕痛”、“产后腹痛”等范畴, 与月经痛相似, 是产后子宫收缩引起的小腹疼痛, 可影响产后恢复, 可因情志抑郁、运行受阻、血流不畅、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导致, 不通则痛, 增加腹痛率, 为此常运用揿针疗法, 其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作用, 可减轻宫缩痛感, 促进产后子宫恢复, 缓解当前焦虑感, 提高睡眠质量, 获取满意治疗效果 [2, 3]。本文为进一步探索揿针疗法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 进行此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3日~8月13日本院收治的188例产后宫缩痛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94例。观察组年龄21~32岁, 平均年龄(26.53±6.59)岁;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9.84±5.65)周;孕次1~4次, 平均孕次(2.59±1.31)次;产次0~2次, 平均产次(1.16±0.88)次。对照组年龄22~33岁, 平均年龄(26.89±6.42)岁;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9.79±6.22)周;孕次1~4次, 平均孕次(2.23±1.46)次;产次0~2次, 平均产次(1.29±0.97)次。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中医诊断标准:脉沉涩, 苔薄白, 舌质黯红, 反跳痛, 压痛, 腹软, 面色白或红, 恶露色暗, 腹阵痛。纳入标准:①产妇均为单胎顺产, 产程进展顺利;②产妇均未使用催产素引产;③产妇意识清楚, 未接受过雷火灸、揿针疗法;④产妇未使用过止痛药物。排除标准:①出现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者;②羊水过多者;③合并巨大儿、双胎者;④存在下肢感觉障碍、肢体偏瘫、精神障碍者;⑤合并造血系统疾病者;⑥使用物理治疗者。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帮助产妇拟定休息和运动方案, 注意产后休息、卫生、营养支持, 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腹部保暖, 且保持母乳喂养, 出现宫缩痛时给予下腹部按摩和热敷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疗法进行治疗, 埋针穴位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等, 确定穴位后进行局部消毒, 在穴位上张贴揿针快速按下, 根据产妇疼痛程度合理选择双侧或单侧埋针数量, 1次/d, 连续治疗3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不同时间段NR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 采用NR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后24、48 h疼痛感, 共10分, 10分代表剧烈疼痛, 8~9分为较强疼痛感, 5~7分代表产妇痛苦, 2~4分代表轻度疼痛感, 0~1分代表无明显疼痛感[4]。

1. 3. 2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 主要包括SP、PGE2及24 h PRL水平。实验室检测:抽取受检者5 ml空腹清晨静脉血, 实施血清分离处理, 维持15 min, 保持4000 r/min速度, 在检测SP浓度时使用放射免疫法;在检测PGE2时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检测24 h PRL水平时使用光化学免疫测定。化学发光分析仪选择贝克曼ACCES 2型号, 试剂由美国贝克曼提供。

1. 3. 3 产后出血量 包括产后24、48 h出血量。

1. 3. 4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 :产妇能够正常生活, 睡眠不受干扰, 疼痛感有明显的减退或完全消失;有效:能够正常生活, 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疼痛感呈消退趋势;无效:生活和睡眠仍受到干扰, 疼痛感明显。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不同时间段NR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后24、48 h, 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SP、PGE2、24 h 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SP、PGE2、24 h PR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不同时间段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24、48 h出血量分别为(243.96±34.84)、(305.22±36.78)ml, 均少于对照组的(351.18±45.68)、(398.66±40.18)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的70.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宫缩痛常发生在产后1~2 d, 常规情况下可在第3天明显缓解, 但在哺乳过程中可因催乳素分泌增多, 加重疼痛感 [6]。而乳汁的分泌受到了遗传、环境、心理、生理、内分泌的影响, 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促使交感神经兴奋, 引起下丘脑内分泌失调, 促使产妇睡眠和情绪改变,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7], 早期常通过合理膳食、穴位按摩、情志疗法, 缓解当前宫缩, 稳定情绪, 但整体效果不佳, 无法在短时间内缓解产妇不适感, 为此还需另外选择一种既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措施[8]。

中医学中宫缩痛主要是因气虚运行不畅、迟滞而痛。中医角度可从2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为血瘀子宫, 寒邪乘虚侵入胞脉, 起居不慎, 产后元气亏损, 再加上肝气郁结, 情志不畅, 疏泄失常, 可导致瘀血内停, 气滞则血瘀, 阻滞冲任子宫, 不通则痛;另一方面为素体虚弱, 气血两虚, 导致气血不足, 引起不通则痛 [9]。揿针又称之为埋针, 能够将麦粒型针或特制的图钉型针具刺入皮内, 有效刺激皮部, 调整经络脏腑功能, 有效达到防治作用, 且揿针属于创新型皮内针, 属于一种微型针灸针, 结合了经络腧穴理论和经筋皮部理论, 运用针刺电化学效应, 释放微量元素, 改变局部电位差, 在体内产生微电流, 有效达到改变神经目的 [10]。本次针刺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等, 其中关元和中极都市足三阴经和任脉的交会穴, 两穴搭配可发挥益肾调精、暖胞宫、调冲任等功效;关元穴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 具有补益下焦、培元固本等功效;合谷是调理人体气机之大穴, 常用于各种气血不和之疾患中, 可发挥通经止痛、理血活血等功效;三阴交具有补气调血等功效, 配合足三里, 可发挥调理作用, 诸穴共用, 可发挥冲任得养、气血充盈等功效 [11]。

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 通过电针三阴交能够降低内啡肽含量, 增高子宫丙二醛含量, 降低热休克蛋白70表达, 发挥明显镇痛功效;电针合谷穴可发挥明显镇痛作用, 可直接抑制对侧皮层第二体感应区和皮层牙髓诱发电位, 提高人体耐痛阈和痛阈, 有效抑制疼痛感 [12]。揿针疗法用于宫缩痛产妇中, 主要作用机制分析如下:①揿针能够促使脑内递质数量增加, 释放阿片肽, 激活外周神经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有效增强镇痛作用, 发挥更好镇痛效应;②揿针具有通行气血、疏通经络等功效, 能够释放β内啡肽, 调节宫缩, 提高机体对宫缩疼痛耐受性, 获取满意镇痛效果 [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后24、48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SP、PGE2、24 h PRL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24、48 h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 揿针疗法能够提高疼痛阈值, 调节产妇体内痛觉系统, 刺激体表穴位, 有效发挥明显镇痛功效。

综上所述, 对产后宫缩痛产妇实施揿针疗法效果显著, 揿针疗法能够增加PRL分泌, 促进产后子宫恢复, 缓解当前疼痛感, 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颖玉, 金美媛, 郑能能, 等. 中药化瘀止痛方穴位贴敷防治产后宫缩痛的效果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9, 57(16):113-116.

[2] 赵艳, 朱翠萍, 程晓红, 等. 针刺在分娩镇痛中应用与安全性临床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 2017, 36(8):905-909.

[3] 孙霞, 徐昕, 徐溢萍, 等. 电针联合耳针在分娩镇痛促进产程中的应用.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9, 26(2):264-266.

[4] 刘群, 李雪梅, 任奎羽, 等. 温和灸治疗对原发性痛经产妇子宫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中国针灸, 2018, 38(7):717-720.

[5] 张彩霞. 针刺治疗产后宫缩痛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9(21):105-107.

[6] 邱静, 佟志刚, 朱士杰, 等. 缩宫催乳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产后乳房胀痛及对产妇泌乳的影响.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14(7):983-986, 991.

[7] 辛凤. 针刺三阴交、阴陵泉穴对治疗二胎产后宫缩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14):113-114.

[8] 马志红, 闫芳, 杨艳, 等. 针刺治疗自然分娩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 健康之友, 2019, 33(4):27.

[9] 李盼盼, 马君慧. 中医综合护理对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效果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10(12):144-145.

[10] 杨瑰艳, 陈求珠, 符慧玉, 等. 耳针疗法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 中国针灸, 2019, 39(7):717-720.

[11] 雷小林. 撳针对疤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妇宫缩痛的镇痛效果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9):81-82.

[12] 汤小敏. 辨证取穴对生理产产妇产后宫缩痛影响的临床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1):64.

[13] 陈霞. 中医针灸联合护理干预对二胎产后宫缩痛的效果观察.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23(37):157.

[收稿日期:2020-01-15]

猜你喜欢

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产后康复的影响
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产后大出血患者不同输血治疗方案的相关研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性格不好才会得产后抑郁症?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重症治验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