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音乐活动:小乌龟

2020-04-20陈嘉靖

教育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山坡乌龟动作

陈嘉靖

(湛江艺术学校,广东湛江,524033)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艺术领域强调幼儿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把感受放在活动的首位。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歌曲教学居多,而歌曲教学往往重视学,轻视感受。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及发展水平,笔者选择了《小乌龟》这一通俗易懂、旋律简单的歌曲,旨在让幼儿在生动化、游戏化的音乐体验当中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感受——体验——表现”为设计线索,用多种形式让幼儿体会歌曲的节奏、乐趣,与其他领域活动结合渗透,让幼儿在音乐的体验和感受的轻松氛围中学唱歌曲,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和表现力。

二、活动目标与重难点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游戏中体会《小乌龟》中的四个乐句,模仿学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肢体动作的配合感受歌曲四二拍子的节奏,大胆演唱歌曲。

情感与价值目标: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激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重难点

重点:在体验中掌握歌曲旋律,学唱《小乌龟》这首歌曲。

难点:以积极、饱满的情感大胆演唱歌曲。

三、活动准备

《小乌龟》音乐、小乌龟公仔、小乌龟手指偶、碰铃。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吸引兴趣

1.出示小乌龟

教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谁呀?” 教师模仿小乌龟说话的语气口吻,并且融入语言节奏。教师再向幼儿问好:“小朋友,你们好!”()。”引导幼儿也用同样的语言节奏回应问好:“小乌龟,你好!”()。”让幼儿初步感受四二拍子的节奏。

2.讲故事

有一个关于小乌龟的故事,要跟你们分享。从前,小乌龟住在山坡的下面,小乌龟的奶奶住在山坡的上面……

3.歌词融入

用问题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呀?它要做什么呢?(小乌龟上山坡)。

小乌龟都干嘛去了?(去看它的奶奶了)

小乌龟是怎么去的呢?(爬呀爬呀)

小乌龟是怎么爬的呢?我们来学学小乌龟吧。(幼儿自由发挥乌龟爬的姿势)笔者总结幼儿模仿爬的动作,并和他们一起学小乌龟爬行。

小乌龟爬山坡累了,他们发出什么声音呀?(嘿嘿呦,嘿嘿呦)

小乌龟去看奶奶还带了好吃的,还记得是什么吗?(带了面包和糖果)

小乌龟去远足去看他的奶奶,它的心里怎么样?(小乌龟一路非常高兴,沿途乐悠悠)

设计意图:歌曲《小乌龟》可以根据歌词和情节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熟悉歌词和歌曲内容,体会歌中主人公的情绪情感,进而生动、准确地表现歌曲。出示公仔小乌龟,以故事为导入,从视觉和听觉上迅速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人物、情节,从歌词入手,带领幼儿反复熟悉和体会歌词的内容和意境。

(二)创设情境,熟悉旋律

1.播放音乐

教师说:“小朋友们知道吗,这个故事还可以唱出来。我们来听一听是怎么唱的?”幼儿欣赏音乐,教师边唱边做动作,面带微笑地做好示范。教师引导:“好不好听呀?这首歌曲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小乌龟》。”

2.设置情景

师:“现在我是乌龟妈妈,你们是小乌龟,小乌龟们跟着妈妈一起爬山坡好吗?请小朋友们起立,带上甜甜的笑容。”(播放音乐两遍)幼儿跟随教师模仿小乌龟爬山坡的动作并逐渐熟悉歌词,学着跟唱。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自由模仿小乌龟爬行的动作,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这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灵活地创设情境交融的氛围,让幼儿扮演小乌龟,在角色模仿中、在体验中逐渐熟悉歌曲旋律,让幼儿主动学习,寓教于趣,寓教于情。

图1 活动图片一

(三)手偶配合,感知节奏

师:“小乌龟爬山坡爬累了,现在乌龟妈妈带了好玩的东西。”(乌龟手偶)

师:“小朋友们看看,乌龟妈妈是怎么跟乌龟手偶来做游戏的?”

笔者示范一遍:跟随音乐做向上爬的动作,每一句的结束点拍一下手。提问幼儿拍了几下?(四下)接着提问:“一共有几个乐句?”(四句)

教师发给每位小朋友两个手偶,并清唱示范一遍。教师说:“这一次我们带上小乌龟手偶来跟我们一起爬山坡。”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注意观察幼儿的节奏,拍手的点是否准确,根据幼儿的情况适当示范和说明。(重复两遍音乐)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在这一环节中用了形象生动的小乌龟手偶做配合歌曲旋律的小游戏,小手指跟随音乐让小乌龟手偶逐渐往上爬,在每一句的结束点拍一下手,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感知节奏。

(四)乐器伴奏,体会乐句

师:“我有更好玩的游戏,我们用碰铃来为这首歌曲伴奏吧。”教师出示碰铃,向幼儿交代碰铃的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并首先示范唱,用碰铃配合节奏,每一乐句的结束点碰一下,再用语言引导、提醒幼儿:“听一听碰铃在什么时候碰了一下?一共碰了几下,一共有几个乐句?”然后,教师总结:“我们一共碰了四下,我们有四个乐句。”教师把碰铃发给每位幼儿,边唱边伴奏。

设计意图:在组织幼儿的歌唱活动时,教师引导幼儿用节奏乐器(碰铃)演奏等方式为歌曲伴奏,可以丰富和提高歌曲的艺术表现力。以不同的形式来让幼儿体会乐句结构,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歌曲教唱形式,这也体现了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五)齐唱歌曲,动作配合

师:“现在我们都变成小小乌龟去远足喽。”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清唱,加上动作,鼓励幼儿大声歌唱,接着放音乐伴奏,边唱边做爬山坡的动作。教师带领两遍之后,逐渐放手让幼儿独立演唱歌曲。可请唱得好的幼儿大胆表现。

设计意图:有了以上几种形式的歌曲节奏、乐句体会之后,这个环节主要注重幼儿的歌唱能力,旨在突破重难点,引导幼儿独立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此外,边唱边动是幼儿歌唱时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幼儿年龄特点的集中表现,幼儿可以通过动作来记忆歌词,增强节奏感。

(六)歌词改编,区域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想想,除了小乌龟可以和我们爬山坡,你们还想什么动物跟我们一起爬山坡?”幼儿:“猴子、小猫、小狗……”教师:“那现在变成小猴子去爬山坡喽。”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歌唱并模仿小猴子的动作。教师:“我们的区域音乐小剧场有很多小动物,你们可以带着它们一起爬山坡。”

设计意图: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幼儿尝试增编新的歌词,替换爬山坡的主人公,丰富幼儿的想象,发散思维,在歌词的替换中帮助幼儿更好地熟悉旋律、掌握音准。此外,利用区域活动(音乐小剧场)的资源优势,对本次歌唱活动进行延伸。

图2 活动图片二

三、活动反思

这次歌唱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优势体现在能够做到与其他领域活动相结合,如与语言领域活动的结合(故事导入)、与科学领域活动的相结合(观察小乌龟外形、模仿爬行动作)等。本次活动可以满足幼儿园整体课程改革综合化、一体化的需要,有助于将各种教育因素全面整合地利用起来,促进幼儿在音乐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活动,幼儿能细致解读歌曲,找准歌曲的重难点。游戏让歌曲学习由枯燥变得有趣,幼儿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掌握歌曲节奏和歌词,并且为下次的创编留有余地。

同时,本次歌唱教学活动也存在不足,笔者思考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第一,幼儿的情绪情感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教学当中,虽然笔者用多种方式让幼儿体验歌曲,但是幼儿体验得不够,每种形式体验的时间和次数少,情感的表现也很平淡。歌曲本来就短,幼儿刚开始进入就结束了,如果把歌曲改编为两遍,或者多让幼儿一边唱歌一边体验,幼儿的表现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二,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表现力有待加强。依据小班的年龄特点,笔者在组织活动时说话语气的风格应趋向童趣化,语调抑扬顿挫、生动化的语言才能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若用“成人化”的语言,会让幼儿难以理解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在环节过渡时,少用“好不好呀”“好吗”这样的提问,否则会使幼儿产生听觉疲劳,分散注意力。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多用生动、有趣的、幼儿容易理解的话语引导、提醒、吸引幼儿参与。

虽然笔者预先设计好了教学方案,但是真正落实到活动中,“执行力”还是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幼儿易被笔者的动作、教具(手偶、碰铃)所吸引,而忽略对歌词的理解记忆,这样对幼儿的记忆是有影响的。这跟笔者自身的处理是有关的,没有运用自身的语言技巧把幼儿的注意力从教具上吸引过来。因此,笔者需要继续加强语言感染力和表现力,注意语言的轻重高低,面部表情、举止、身段、动作神态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积累教学经验。

猜你喜欢

山坡乌龟动作
作家现在时·朱山坡
动作描写要具体
山坡上的比赛
乌龟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和乌龟赛跑
山坡上,立着这样一棵老树(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