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病新解,从“肠”计议

2020-04-20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崔伯塔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2期
关键词:粪菌克罗恩炎症性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崔伯塔

你知道吗?“皮肤”跟“肠道”看似相差十万八千里,实则暗地息息相关。两者的桥梁,医学上称之为“肠-皮肤轴”。皮肤和肠道存在共性,它们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屏障,保护人体免受外源性致病源的侵入。它们表面定植了大量微生物,组成特定的微生态环境,调节肠道和皮肤的免疫。

免疫失调是导致皮肤和肠道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两者的关联,可以在一些疾病中得到体现,如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治疗起来很棘手,迁延不愈。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与一种少见的肠道疾病—克罗恩病有很大的相关性。克罗恩病是一种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肛周病变、营养不良等,其治疗非常困难。据统计,银屑病患者比普通人更易发生克罗恩病,发生率差不多是普通人的3倍;反过来,克罗恩病患者发生银屑病的概率也是普通人的7倍。也就是说,如果患上其中一种病,那么得另一种病的可能性就大大升高。

除了银屑病,炎症性肠病患者往往还会有如皮肤干燥、瘙痒、皮疹、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皮肤表现。黑斑息肉综合症是表现为口唇周围的黑斑以及肠道的大量息肉为主的病症。

这些肠道疾病与皮肤病变的相关性,客观证实了“肠-皮肤轴”的存在。此外,某些肠道疾病和皮肤病治疗方案的雷同,也为皮肤病“肠”治提供基础。如银屑病和克罗恩病,它们往往都会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来控制症状。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免疫紊乱”在某些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常见皮肤病,如银屑病、痤疮、红斑痤疮、化脓性汗腺炎、过敏性皮炎等,这些皮肤病患者的肠道菌群都可能会出现紊乱,表现为菌群结构失调、多样性下降,某些特定致病菌比例增加,而常见的人体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比例下降。

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IL-17、IL-23等促炎因子分泌增加,IL-10、IL-12、IL-22等抑炎症因子分泌减少,最终促进皮肤炎症的发生。

寻常痤疮,是12~24 岁年轻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变,患病率达到85%左右。最近的研究发现,中-重度寻常痤疮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明确相关性,这些患者肠道放线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细菌减少,变形菌的比例上升,而口服尼氏大肠杆菌可以改善这类患者的皮肤病变。炎症性肠病患者服用益生菌,也会减轻或减少皮肤病变的发生情况。这些证据也证实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皮肤病变的可行性。

一些医生和学者基于“肠-皮肤轴”,提出了“皮肤病肠治”的新治疗策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皮肤的病变。

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很多,包括使用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等。目前最有效的肠道菌群重建的方式是“粪菌移植”。粪菌移植是指将健康人的肠道细菌分离出来,移植到患者肠道中,通过重建患者肠道菌群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前期研究证实,粪菌移植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难治性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价值。

目前,世界有超过300 项的临床研究在探讨粪菌移植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疾病,如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症、肝性脑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银屑病相关性关节炎、儿童过敏、孤独症、癫痫、帕金森、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价值,部分研究已经取得不错的前期结果。

猜你喜欢

粪菌克罗恩炎症性
粪菌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粪菌移植在肠道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克罗恩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粪菌移植”可治疗哪些疾病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