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前世今生
2020-04-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迅速酿成一场影响巨大的公共卫生危机。疾控中心提示: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你可知道口罩是怎么发明的?
1.医学进步促进了口罩的发展
在古装戏中,我们看到处理疫情时医生有戴着蒙住口鼻绢布的画面,这是真的。有史料记载,在元代这种“口罩”就已经出现,表明人们已经有了个人防护的意识。当然,口罩的发展是随着医学进步而来的,是人类对传染性疾病认识的结果。
1847年春,奥地利助教伊格纳茨·菲利普·塞麦尔维斯偶然发现了感染是由致病菌造成的。1861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证实了空气中有细菌的存在。1897年,德国微生物学家凯尔·弗洛格验证了呼吸道飞沫的危害性。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对病菌防护的要求也相应提高。1895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发现空气传播的细菌也能造成伤口感染。他提倡医护人员在手术时有必要掩住口鼻,发明了早期的医用口罩。
莱德奇发明的口罩只用了单层纱布,紧裹口鼻,不仅呼吸不畅,且体感不适。1897年,德国医生米库利奇的学生胡伯纳等人对之实施了改进,剪成长方形两层纱布口罩,放置了铁丝支架,口罩由平面变成了立体,解决了呼吸不畅的问题。
对口罩的改进并未就此止步。1899年,法国医生保罗·伯蒂发现只有6 层纱布的口罩,才能有效预防口腔飞沫的传播。正是口罩结构的不断优化,才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危机。
2.传染病暴发促进了口罩的普及
口罩诞生不久,遭遇了传染病的考验。1910年10月25日,肺鼠疫由俄国贝加尔湖经中东铁路传入中国满州里。11月8日传至哈尔滨。肺鼠疫由东北波及到河北、山东一带,形势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12月,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临危受命,出任全权总医官。他在深入排查肺鼠疫的传播途径后,发现导致肺鼠疫迅速传播的罪魁祸首正是飞沫。伍连德立刻在哈尔滨实行严格的防疫管控措施,并发明了一种新式口罩。这种仅需花费国币2 分半的口罩,源源不断地向市民供应。这场席卷5省6 市的肺鼠疫灾难中,死亡6 万人,在4 个月后彻底终结,其中口罩的贡献功不可没。人们为了感激伍连德的成就,将他发明的口罩称为“伍氏口罩”,一直沿用至今。1935年,伍连德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提名。
不仅是中国,全世界很快认识到口罩的重要性。1918年春,为期2年的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经3轮传播,累计有10 亿人不幸感染,死亡保守估计超过2500万人。当时,各国政府强制要求人们戴口罩,遏制流感的进一步扩散。进入21 世纪,“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使口罩再度受宠。
3.环境变化丰富了口罩的功能
事实上,口罩除了阻断口鼻飞沫,还有其他的功能。1952年12月5日,伦敦上空形成由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和烟雾颗粒组成的“毒霾”。吸入毒霾,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导致支气管炎、气喘、肺炎等疾病的发生。4天内至少有4000人死亡,随后的2 个月又有8000 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空气污染,使人们越发认识到口罩的防护价值,成为效果显著的防霾神器。近几年,每逢冬季雾霾光临,口罩就成为跻身热销的时令商品。
佩戴口罩对于防护个人健康的作用,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可。据统计,2018年中国各类口罩的需求量达40亿只。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卷土重来,按照传染病防控的要求,每个人都要戴好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切断病原体飞沫传播,从佩戴口罩开始。口罩回归阻断飞沫传播的初心,继续履行守护健康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