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的自身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西北农林大学2016—2018年毕业女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2020-04-20

中国林业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职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陕西杨凌 712100)

一、研究背景

女硕士研究生是国家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就业情况及职业发展状况体现着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女硕士毕业生从1998年的1.2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25.4万人,占比从1998年的29.8%上升到2015年的50.9%,年均增速达到17%。虽然女硕士研究生毕业数量在持续上升,但是近两年女硕士研究生初次就业率却比男硕士研究生低了10个百分点。

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陕西省硕士生男女比例从2015年的1∶1.03上升到2016年的1∶1.06。2016年男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2.66%,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3.70%,低于男生约9个百分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2018年男女硕士研究生人数比例分别为1∶1.42、1∶1.49、1∶1.40,女硕士研究生初次平均就业率低于男硕士研究生初次平均就业率7%左右,年终平均就业率低3%左右。可见,女硕士研究生人数比例呈增长态势,但整体的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

女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正值婚育年龄,就业成本较高,导致就业市场相对狭窄,加上社会传统观念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往往在毕业时面临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困境。

剖析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成因,探讨有效对策,帮助她们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是新时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迫切要求,对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自身原因问卷调查的设计

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自身原因研究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对2016—2018年硕士毕业生开展的网上调查。调查采用自编的“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问卷采取开放式和封闭式设计相结合、单项和多项选择与自主填写相结合的形式。2016年参与调查的人数为1 927人(其中男生798人,女生1 129人),2017年参与调查的人数为1 888人(其中男生761人,女生1 127人),2018年参与调查的人数为1 946人(其中男生824人,女生1 122人),调查对象基本涵盖了2016—2018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剔除填写不完整等无效问答,问卷有效率达95%以上。

问卷内容涉及了毕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对薪酬的期望,就业地域选择等内容。通过对已毕业的男女硕士研究生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差异性比较,可以看出女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存在着思想误区,面临着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深层次困难。

三、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自身原因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女硕士研究生缺乏职业生涯的规划

2016年的调查项为“是否开展过职业生涯规划”,表示“开展过生涯规划”的女硕士研究生比例为45.79%,比男生低7.47%。2017—2018年调查项为“是否有明确的个人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2017年选择“非常明确”和“比较明确”女生比例为56.34%,比男生低14.22%;2018年选择“非常明确”和“比较明确”的女生比例为57.58%,比男生低13.99%;由此可以看出,职业目标明确的女生比例在逐年提高,但2018年表示“不明确”“不太明确”或“没考虑”的比例,仍超过4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2018年男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见表1。

表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2018年毕业的男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比较 %

探究女硕士研究生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的原因,首先可以追溯到考研的动机。有研究表明[1],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率有所降低,即使能成功就业,但起薪低、工作收益少。针对这种现状,女大学生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而选择读研,这既存在着教育收益率上升的积极激励作用,也存在着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歧视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所以,在没有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的情况下,很多女大学生无视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因素,而是将读研作为可能获得好工作的途径或者逃避严峻就业形势、避免被歧视的权宜之计。调查结果表明,部份女生选择读研并非是职业目标引领下的主动选择,职业发展问题也没有因读研而解决。

其次,女硕士研究生缺乏明确职业规划说明高校对研究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和指导不足。目前各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有关课程设置及相关活动主要针对的是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相对薄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布的2013—2015年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关于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满意率仅在50%左右[2]。同时,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学业压力大,尤其是女硕士研究生,往往是宿舍-实验室两点一线,她们更专注于个人专业学习任务的完成,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主动性。可见针对女硕士研究生开展充分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迫在眉睫。

(二)女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发展主体意识淡薄

调查结果显示,2016—2018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对薪酬的期望值持续走高。女硕士研究生对薪酬的期望值主要集中在“4 000~5 999元”,期望薪酬在6 000元以上的女生比例低于男生。薪酬的期望值在6 000~7 999元区间的女生比例分别低于男生8.98%、14.22%、12.92%,薪酬的期望值在8 000(含)元以上区间的女生比例低于男生7.49%、8.22%、15.0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2018年毕业的男女硕士研究生对薪酬期望值比较见图1。

在就业地域选择方面,2016—2018年,女硕士研究生明确表示要回生源地就业人数比例分别为59.10%、56.49%、54.28%,男生比例为51.65%、47.04%、46.31%,对就业地域不做限制的女生比例分别为23.75%、25.39%、26.26%。女硕士研究生明确表示要回生源地就业人数比例远高于男生。从对薪酬的期望和就业地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严峻的就业形势及社会传统观念对女硕士研究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她们在职业选择上自信心不足,缺乏个人发展的主体意识。

图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2018年毕业的男女硕士研究生薪酬期望值的比较

1.女硕士研究生对自身能力普遍缺乏自信

严峻的就业环境导致女生就业的期望与社会现实出现较大差异,她们很容易丧失就业信心,忽略自身内在的发展需求而盲目选择读研。即使考研顺利,她们的内心还是缺乏自信心。高薪酬岗位一般要求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求职者,而女生期待高薪酬的比例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她们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

2.社会传统观念限制了女硕士研究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在社会传统观念中,男生更倾向于承担养家糊口的主要责任,而女性则无须承担这方面的责任。女硕士研究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她们与男性竞争的自信力则越来越弱[3]。很多女性仍信奉或坦然接受这样的传统性别角色的分工,并不试图去改变现状[4]。有学者调查发现,学历越高的女生选择职业的空间就越小,她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就越大[5]。

3.女硕士研究生选择就业地域时往往忽略个人发展的主体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选择回到生源地工作的女生一般先确定回到生源地就业后,再明确具体的求职目标和方向。她们认为,回到生源地就业可以照顾父母,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生活相对容易些,而对生源地提供的就业空间、发展的机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个人主体因素考虑得较少。

(三)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求稳期望较高

据调查,2016—2018年,期望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女硕士研究生比例分别为51.09%、52.06%和53.69%,分别高于男生17.09%、19.66%、21.81%。定位到企业就业的女生比例为44.72%、43.60%和41.71%,分别比男生低12.85%、16.70%、19.37%,其中民营企业对女硕士研究生的吸引力最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2018年男女硕士研究生意向就业单位类型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求稳期望明显。究其原因,首先社会对女性的家庭角色的期待大大高于对其他社会角色的期待,因此女硕士研究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家庭观念,追求事业和家庭的两全其美[6]。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希望寻求稳定性高的工作,就是为了以便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完成家庭角色[7]。其次女硕士研究生毕业时的年龄基本在25岁左右,这个年龄是结婚生育的高峰期,考虑到生育对事业的影响,她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机关事业单位,以降低失业的风险,这也反映出她们追求安稳生活、不愿承担风险、惧怕竞争的心理状态。

图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2018年毕业的男女硕士研究生意向就业单位类型选择情况的比较

但是,目前招收公务员的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岗位数量不断缩减,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教育、科研等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提高进人的门槛,因此女硕士研究生的“求稳”目标很难实现,所以她们的求职期望和就业观念是脱离社会实际的。调查结果显示,3年来,平均每年约有28%的女生期望到国有企业工作,仅有约4%的女生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这源于女硕士研究生认为国有企业相对可靠、福利待遇稳定,而民营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考虑雇佣成本,对女女硕士研究生比较挑剔,加上薪酬不高、福利保障不完善等因素,民营企业往往成为女硕士研究生最后的选择。

四、突破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女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价值引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研究生普遍面临着学业、就业、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所以各高校应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针对高校女硕士研究生群体,各高校应通过课堂教育、科研实践、文化活动以及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切实加强女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价值的引领。

1.强化人格教育

各高校应引导女硕士研究生树立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有研究表明,虽然女硕士研究生在学历和能力方面不比男生差,但常常因自信心不足而低估了自己的职业能力,在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时,不知不觉将自己的择业范围限制在比男硕士研究生更狭小的范围[8],很难实现自身价值。所以,强化独立的人格教育,有助于她们主动把握命运、发挥潜能、积极参与竞争,实现个人最大化发展。

2.强化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各高校要鼓励引导女硕士研究生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献智献力。尤其要引导她们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努力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到国家最需要的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大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关系到女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人生幸福,也关系着国家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

1.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和日常教育管理体系,促进职业生涯教育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效结合

根据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各高校应开发和设置职业生涯类课程或指导专题讲座,着力唤醒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自主意识,引导她们积极探索自我、了解社会实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尤其要充分发挥导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作用。各高校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步进行就业辅导,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2.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精准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各高校应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开展女硕士研究生就业调研,有效分析学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匹配岗位,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利用手机微信、QQ等向女硕士研究生提供优质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为她们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各高校还应积极开展就业形势教育,举办职业素养提升、简历面试辅导等专题指导活动。尤其要加强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职业辅导和心理咨询室,开展个性化的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女硕士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三)全面提升女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1.夯实女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知识技能是核心竞争力,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立足点。因此各高校应引导女硕士研究生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建立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理论水平。各高校要围绕社会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执业资质有要求的优质就业岗位,学校可围绕执业资质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鼓励女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前获得执业证书,以增加其求职的砝码和竞争力。

2.提高女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较高的综合素质是成功求职并获得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应统筹各类资源,丰富女硕士研究生的文化生活,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女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她们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首先各高校要重视女硕士研究生的可迁移技能的培养。可迁移技能是职业生涯发展中除专业能力之外的重要技能,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适应能力等,这些技能可以促使女硕士研究更好地胜任不同的工作岗位。其次,还要加强对女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她们建立科学的学习习惯,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要提高女硕士研究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她们具备积极、主动、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更好地适应职场和社会环境,为高质量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四)强化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相较于其他教育形式,具有综合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它“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认知发展、技能的形成,也可以体现学生的情感、品德和态度等。”[9]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得较扎实,但是实务接触的相对较少,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求学时间长,对社会现实认识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所以社会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女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强她们的社会责任感。

1.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女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能力

针对硕士研究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套用本科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做法,而是要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规划有效结合。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或独立申请完成科学研究项目,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因此各高校应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环节,以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女硕士研究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女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顶岗实习一方面可以促使女硕士研究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提升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中体现自我价值,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责任感。女硕士研究生只有了解社会需求,把握行业发展现状,放弃眼高手低和不合理的就业期望,有意识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提高从学校到社会的转换速度和能力。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职业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职业写作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