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创设计师能力要求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
2020-04-20唐晓岚星2
唐晓岚 熊 星2 吴 荣
(1.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 210037;2.江苏开放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南京 2100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风景园林行业逐步成为现代城乡人居环境与休憩活动空间的缔造者。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度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五年规划,从此风景园林的服务领域从过去的城市公共绿地逐步扩展到国土全域[1]。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使风景园林行业肩负了更重的责任。2018年,国务院实施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风景园林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2]。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将风景园林提升为一级学科,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各高校逐步形成了全日制学术硕士、专业硕士以及非全日制的风景园林硕士等多层次的研究生培养体系[3]。与学术硕士研究生相比,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往往缺乏深度;与在职攻读学位的非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相比,专业硕士研究生因为缺乏职业经验,相关的岗位能力训练效果难尽人意[4]。主创设计师是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理想的就业岗位[5]。基于此,笔者以主创设计师能力要求为导向,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途径,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一、风景园林主创设计师需具备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协同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6]。主创设计师作为设计队伍的灵魂人物,是项目的安排者、构思者,也是各项工作的融合者。剖析主创设计师的专业能力需求,并以此为导向,有助于高校构建实用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风景园林方案的设计流程,主创设计师需具备较强的方案构思、方案展示、成本控制及工程实践等专业能力。
(一)方案构思能力
方案构思是风景园林项目设计创作的先导性环节。在方案构思阶段,主创设计师需要从整体到局部对方案进行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竖向设计、植物配置和材料分布等各方面的设计。也就是说,主创设计师在进行方案构思时,不仅要懂得利用对景借景、引导延伸等设计手法进行各类场所的空间营造,还需兼顾对各个设计关键节点形式和功能的创新。
(二)方案展示能力
风景园林设计师要将头脑中的方案构思展现出来,就需要具备较好的设计表现能力,即手绘表达能力和运用绘图软件进行设计的能力。首先,方案草图是一个设计的基础,设计师须具备准确的手绘表达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脑、眼、手的互动使手绘成为推动设计师思维的媒介。其次,精准化、形象化的设计需求使得电脑设计制图已成为当今设计工作中必备的表现方式,所以主创设计师还应具备熟练使用常用绘图软件的能力,以完善、准确地表达团队的设计方案。
(三)成本控制能力
园林项目设计方案是为项目的实现服务的,而项目建设重要的一环就是成本控制。设计方案能否落地的关键就是建设成本的合理性。所以,主创设计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项目经费,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努力达到项目的美观和成本预算上的平衡。例如,可以通过软硬质材料的优选、土方量计算与调配的优化等方法节约项目成本,利用雨水回收、新能源介入等技术手段,以经济合理的造价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园林项目。
(四)工程实践能力
设计不是纸上谈兵,工程实践能力是园林主创设计师需要不断积累才能达成的。在现实中,有很多美好的园林项目的设计蓝图只停留在设计阶段,不能在工程实践中得以实现,就是因为设计内容缺乏合理性与可行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主创设计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在园林项目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超出设计图上预判的事项与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主创设计师寻求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只有当主创设计师积累了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他们才会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团队的配合下准确、快速、有效地完成设计任务。
二、风景园林主创设计师需具备的岗位能力
(一)创新思维能力
主创设计师的“主创”不仅是“主要创作”的意思,更是蕴含了“主导创意”“主持创新”的深层含义。主创设计师作为设计方案的“发动机”,创新思维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之一。“意识为本,方法为表”。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在设计作品生成过程中,设计师需充分发挥其心智条件,打破惯有的思维模式,赋予作品全新意义。设计师要想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掌握专业的前沿资讯、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在同类设计项目中找到细微差别,并在形式和功能上推陈出新,创造一种更趋于合理的全新的设计方式[7]。
(二)调查分析能力
观察是设计的第一步。在项目设计的初始阶段,主创设计师需要同团队设计人员一起对项目对象进行调查、对场地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场地的地质、水文、土壤、气候、植被等要素。在此基础上,作为项目方案的主导者,主创设计师还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事先预判并掌握场地周边环境以及生态、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可能对设计产生的影响,并对此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总结,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主创设计师需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逐一将它们提取、分类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实质,提炼影响设计的关键因素,以便在以后的设计中遇到同类问题时可以迅速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主创设计师需要具备各种相关学科知识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
(四)领导和协作能力
一个风景园林项目从设计到实施完成需要不同部门和设计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主创设计师作为项目的核心成员,在设计团队中起着领导的作用。一方面,主创设计师需要布置团队成员的工作任务,与甲方、施工方等多类人群进行沟通协调;另一方面,还需要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把控。所以,主创设计师的领导和沟通协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五)设计表述能力
设计师有两种表达设计思想的语言,一种是图纸设计语言,一种是口头表述语言。图纸设计语言是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形式,是在规划设计专业标准与规范要求下产生的图形化与文字化语言,图纸设计语言的表达能力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才能获得。口头表述语言是设计师与甲方、客户等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沟通的方式,是围绕专业内容以语言陈述的形式进行的汇报或介绍。设计师口头语言表述能力的强弱,对于甲方或客户理解项目设计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图纸设计语言与口头表述语言都是重要的沟通方式,二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作为设计项目的主导者,主创设计师既需要做好与项目成员的沟通,也需要做好与甲方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只有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述能力,才能将团队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及设计成果阐述清楚,并在设计团队和客户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重专业能力、轻岗位能力
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往往是按照学生毕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来设置的,比较重视学科体系的逻辑性、完整性以及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课程多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围绕设计实习和其他形式的设计实践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因此风景园林硕士学位得到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和美国风景园林认证协会的认证,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可以直接在部分州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美国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8]。但是在我国,部分学校还在试图将专业硕士培养为“设计院的实习生”,毕业生进入设计院后必须经过5~7年的“实习生”阶段,才能真正开始独立工作[9]。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其实践能力和岗位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培养和锻炼。
(二)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传统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一种以导师为中心的培养体系,学生的学习受制于单一导师的知识讲授与实践,在教学上倾向于理论讲授,设计实践的训练也是以导师工作室为中心,设计实践内容具有较大的随机性[10]。而风景园林是实践性较强的复合型学科,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往往依托于多维度、多类型的项目实践的锻炼。仅仅重视理论教学,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现行的对研究生的考核往往以试卷、调研报告、设计成果和科研论文等形式呈现[11]。研究生奖学金、评优等考核指标也是参考学生的论文数量等书面的学术成果。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导致学生愿意花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精力在论文写作与方案设计等书面材料的研究上,很少重视自己沟通协调能力的锻炼。现行的考核体系也并未将主创设计师应具备的、重要的专业沟通协调能力列入考核内容。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只有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才能提升项目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12],忽视沟通与协调是园林设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的重要原因。
四、以主创设计师能力要求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
(一)建立“双能力”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和岗位“双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为了适应当前行业发展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南京林业大学结合研究生学习能力强的特点,遵循教学活动与师生互动的规律,构建了以主创设计师能力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双能力”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
图1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双能力”人才培养体系
(二)明确“双能力”人才培养流程
“双能力”人才培养要结合风景园林项目设计工作的各个流程与各阶段的工作特征,以课程模拟项目、实际项目及设计竞赛项目为依托,将实际的设计流程与“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主创设计师的各项能力,从项目前期开始,经过初步设计、总体设计、扩充设计直至施工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训练并塑造研究生的4大专业能力和5大岗位能力。以主创设计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双能力”培养流程见图2。
图2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双能力”人才培养流程
由图2可以看出,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主要围绕方案构思、方案表现、项目成本控制及工程实践经验展开,并将专业能力培养细化在各阶段中。如:方案构思能力细化为项目风格定位、环境生态设计、硬景样式设计及软景植物搭配等;方案表现能力细化为对设计草图推敲、分析图及图册制作、手绘效果图及电脑效果图的绘制;项目成本控制能力细化为项目概算核定、土方调整规划、软硬景材料选择;工程实践能力细化为时间节点控制、相关人员安排及方案可实施性等。研究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主要围绕创新思维、调查分析、解决问题、领导协作及表述沟通展开。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平行方案设计、设计感知与表现;调查分析能力包括前期场地分析、社会经济调研、调查资料整理;解决问题能力包括现场施工协调、设计变更处理;领导协作能力包括相关人员协调、相关设计对接、设计方案决断;表述沟通能力包括现场对接沟通、设计方案汇报。
(三)采取“体验式”课程教学方式
1.围绕典型案例开展“体验式”教学
主创设计师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践经验。在美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结合项目开展的设计课、研讨会、设计实习等占比较高,而且内容宽泛,形式多样,美国高校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3]。所以,在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模拟实际案例设计场景,进行设计体验,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是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开展设计课程的主要平台,在基地规划之初,学生以主创设计师角色代入的方式与规划设计人员同时进入场地,通过沟通与交流,学生与规划设计人员一起对白马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现场调查、规划设计、景观创作等。白马教学科研基地的规划设计涉及了围绕整体空间布局开展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道路交通组织及沿线景观规划、场地水系组织及中心水系环境规划等内容。学生参与了基地大门、围墙及蝴蝶馆等景观设计工程。结合白马教学科研基地规划建设衍生出的模拟实践的项目,涉及了园林植物配植与造景、园林工程技术与应用、细部设计与施工等多个相关课程内容,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项目不同阶段的规划设计流程与实施有了深入的理解。
2.围绕设计竞赛项目开展“体验式”教学
竞赛是实践教学的环节之一,竞赛的奖励机制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将大学生竞赛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能够扩展学生的专业思维,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所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赛代考”“以赛代学分”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竞赛。目前国内开展了“园冶杯”“艾景奖”等众多园林设计竞赛,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既能与其他院校进行横向交流,还能发现其他院校对某些具体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学生通过对参赛项目的观察与整理,获取了设计灵感,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设计竞赛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以校内实际场地作为竞赛项目,不断强化学生参与竞赛的真实体验。学生通过竞赛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
3.围绕学术论文写作开展“体验式”教学
将学术论文写作引入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学术论文是对实践体验的浓缩和精炼,学术论文写作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归纳能力,同时学术论文的写作也是研究生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笔者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了突出实践性的学术论文的写作任务,强调论文要体现专业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论文写作,明确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为将来毕业设计文本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四)建设高水平教学队伍
1.构建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的教学队伍
在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导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学术经历、实践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发展,单人对单人的“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的需求。为了弥补导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南京林业大学探索了“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智囊团”专家系统为基础,以导师为主导、相关领域专家为辅助共同开展教学。专家的挑选范围不应局限于本专业、本学校,也可以聘用相关企业的工程师作专家导师。当研究生在专业学习及研究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向在“智囊团”中的专家导师请教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校外导师还将参与硕士研究生的项目研究、课程论文等多个培养环节的指导工作,以弥补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14]。
2.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风景园林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若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南京林业大学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获取双职称,即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要取得工程师、建筑师、规划师等多个专业技术职称[15]。学校还设立了教师培训专项基金,用于选派优秀教师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企业挂职,参与实际园林规划设计项目。通过教学促实践,实践促教学的方式,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以主创设计师能力要求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得到双提升
随着以主创设计师能力要求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双能力”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通过采取“体验式”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进一步增加了对主创设计师这一角色的职业认同。通过构建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参与的园林规划设计项目、学科竞赛、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的数量逐年上升。
(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不断上升
在以主创设计师能力要求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双能力”培养模式实施后,提升了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已毕业的研究生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已毕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工作岗位起到了骨干作用和核心作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与称赞。
资助项目:江苏省2009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和创新研究——以风景园林硕士教育为例”,项目编号JGLX09_027;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2019年研究生教育管理课题“林业院校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知识结构与专业课程设置探索”,项目编号2019-NLZX-ZD15;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国家公园体制下风景名胜区规划分析案例”,项目编号2018AL07;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环境教育理念在林学类高校环境景观设计课程群中的渗透力及其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B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