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CNKI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
2020-04-20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长沙 410128)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2个领域的交叉学科,主要以多学科的优势、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理论研究方法解决教育问题。教育生态学最早起源于西方,1976年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台湾学者方炳林最早进入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大陆逐渐出现一批学者开始进行相关研究,代表人物有吴鼎福、诸文蔚、任凯、范国瑞、贺祖斌等人。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兴起发展,文献数量逐渐增多,研究范围拓宽,研究内容多样化,研究视角由宏观理论研究逐渐转向微观具体问题的解决[1]。
当前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缺乏系统的定量分析,研究多数停留在对现象进行描述和理论分析上,缺乏数据支撑,难以挖掘出我国教育生态学的发展脉络和动态变化[2]。因此,笔者试图在共词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图谱法,使用Bicomb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建立主题词的词篇矩阵及共现矩阵,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了解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生态学的研究现状、热点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研究的样本文献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遴选平台。数据的检索路径为:主题=“教育生态”,研究年份为2000—2018年,数据库选定为期刊,文献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共检索出1 828篇相关论文。为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剔除会议、报纸文章和无关键词论文,并按照文献与主题相关程度进行人工删选,整理后得到有效样本文献共计796篇。
(二)研究方法
笔者使用的研究方法为共词分析法,该方法利用文献集中词汇或名词短语共同出现的情况,来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通过共词分析法可以探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以及发展脉络等[3]。
(三)研究思路和工具
将检索到的相关题录导入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进行关键词统计,结果显示共有3 004个教育生态学关键词,篇均3.77个。基于研究需要,抽取词频≥6的50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建立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并将其导入到SPSS 20.0软件中,生成相应的可视化图谱,再进行多维尺度分析,了解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的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二、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一)论文数量的描述性分析
论文数量随年份变化的情况,可用于描述这一领域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也能体现该领域研究热度的变化,见图1。图1为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图,可以看出21世纪初研究文献的数量较少,处于平稳状态;2005—2012年,研究文献的数量逐年变化,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从2012年开始,文献数量增加,并持续保持上升趋势;2017—2018年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呈下降趋势。
(二)高频关键词的计量分析
建立研究领域论文的高频关键词集合是进行共词分析、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基本前提。通过关键词频次的高低,能够诠释该学科对其关注的程度。高频关键词通常被用来确定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4]。通过对我国教育生态学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共得到3 004个关键词。为保证分析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将关键词进行同义替换,对处理后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排序前50位的关键词结果见表1。
图1 2000年以来中国知网CNKI来源期刊刊出的教育生态学文献及基于此确定的研究样本的年度分布情况
表1 2000年以来中国知网CNKI来源期刊刊出的教育生态学文献的50个高频关键词的排序
由表1可以看出,50个高频关键词呈现频次为949,占关键词出现总频次的约1/3,通过对前50位的关键词排序,初步了解到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生态学的集中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其中,前10位的关键词频次均大于等于30,依次为教育生态学(91次)、教育生态(76次)、生态系统(68次)、生态位(54次)、高等教育(50次)、创业教育(37次)、思想政治教育(34次)、生态环境(31次)、生态(30次)、可持续发展(30次)。这一结果反映,教育生态学研究多围绕教育生态原理、教育生态系统、教育生态环境研究等方面的主题开展研究。但是,仅仅通过对高频词的频次分析,难以发现其中内在关联,因此必须通过关键词共现技术深入挖掘隐含的关键信息。
(三)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相似矩阵和相异矩阵分析
笔者利用Bicomb软件生成了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以及共现矩阵,将词篇矩阵导入SPSS 20.0软件中,使用Ochiai方法得到50×50相似矩阵,见表2。然后,将相似矩阵导入Excel软件中得到50×50相异矩阵,见表3。共现矩阵、相似矩阵、相异矩阵都可以用来表示每个数据对应行列上的2个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
表2 教育生态学文献研究样本中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的分析结果
注:表中数值越接近1,则其对应行列的关键词之间相似度越大
表3 教育生态学文献研究样本中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的分析结果
注:表中数值越接近1,则其对应行列的关键词之间差异度越大
(四)高频关键词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指从研究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信息重叠、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紧密程度把研究对象的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不相关或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公共因子。利用SPSS 20.0软件,以教育生态学文献研究样本中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为对象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得出总方差解释表,见表4。按照“所提取因子累计百分比应达到50%以上”等原则,从关键词中提取15个符合条件的因子。这些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0.272%,意味着将50个高频关键词划分为15个类别,就可以解释教育生态学领域研究核心的50.272%的信息。但是,将教育生态学研究分为15个类别,则过于小和分散,不利于分类归纳。因此,笔者在总方差解释表的基础上,结合对教育生态学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的归纳总结,将教育生态学研究高频关键词划分为4类:一是教育生态平衡研究;二是专题研究;三是教育生态系统研究;四是实际应用研究。该因子分析结果可用于确定聚类分析的类别数量,各因子内容与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
表4 教育生态学文献研究样本中高频关键词抽取因子后的总方差解释
(五)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将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导入SPSS 20.0中,生成21世纪教育生态学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图。基于聚类分析,结合教育生态学研究21世纪以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将2000-2018年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主题分为4大类:一是教育生态平衡研究,核心关键词生态平衡、构建、可持续发展等;二是专题研究,核心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慕课(MOOC);三是教育生态系统研究,核心关键词教育生态系统、教育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生态位、对策、发展、优化等;四是走向实际应用的研究,核心关键词教学模式、生态课堂、策略,见图2。
(六)高频关键词的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是一种分析研究对象相关性的分析方法,它通过生成二维或三维图像表示图中的点所代表的对象之间的关联。将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导入SPSS 20.0中,得到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见图3。通过对图3进行分析可以得到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某一学术热点在其所属研究主题的位置,并推断出研究主题的变化趋势。
三、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领域热点主题的分析
通过对我国21世纪以来教育生态学研究领域样本文献的分析,笔者归纳、总结了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这些热点主题反应了当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动态。下面对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研究主题进行逐一分析。
(一)教育生态平衡方面
生态平衡这一概念最早是1935年由英国学者谭斯丽(A G TANSLEY)提出,在此之后专家、学者开始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相关研究。我国学者任凯和白燕在《教育生态学》一书中写到,生态学存在2项基本的原理之一就包括了生态平衡原理。教育生态平衡意味着其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内外交换基本一致,并且自身结构和功能稳定。教育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如果超过其能力限度,则会使生态平衡被打破,造成生态的失衡。生态系统不断的在平衡和失衡之间转换,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可持续性发展[5]。长期以来教育生态平衡一直是一个持续性的问题。根据前文分析,这一研究主题的核心关键词是生态平衡、构建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核心关键词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生态平衡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
图2 教育生态学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图
图3 教育生态学文献研究样本中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第一,教育生态的失衡问题探析。首先,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并即将步入普及化阶段,但是我国还存在教育资源供应不足的现象,并最终对教育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6]。其次,中国社会飞速发展,而教育的发展速度相对社会的发展速度较慢,即教育滞后,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系统的固化,它是对既有东西的模式化、僵硬化,严重影响其接受和适应新的需求时的速率,最终影响其发展速度。教育滞后将会导致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冲突与矛盾,影响教育自身的功能。最后,目前我国教育系统自身结构和功能存在问题,具体的表现在于教育区域布局不合理,东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出东强西弱;教育规模和质量不合理,过分追求教育数量,致使质量意识欠缺。
第二,教育生态平衡的路径构建。我国教育系统在生态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生态危机,为实现我国教育系统长期、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维持教育的生态平衡。关于构建教育生态平衡的路径,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相关意见。2008年杨正强[7]认为,应确定生态化的课堂教学目标;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情景;变革教学方式;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4大关系。2002年王录德[8]认为,构建我国高教行政生态平衡应建立多元办学体制;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科层化;管理过程法制化;招生就业市场化。2017年刘剑群[9]提出,高校教师发展系统的生态平衡构建应强化高校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构建合理的制度生态环境;创造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培育教师积极的心理生态环境。总的来说,当下有关教育生态平衡路径构建的研究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10]:①调整教育生态环境,以适应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②保证教育主、客体的平等;③注重并发挥教育的社会性;④使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协调对应。
(二)教育生态学专题方面
通过对样本文献梳理及高频关键词分析笔者发现,当前我国教育生态学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教育3个主题。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专题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自提出以来一直是研究热点,美国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之一,其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成熟,并于2005年提出创业生态系统概念,使创业教育向生态化研究的方向发展。我国创业教育最早在清华大学开展,受国外创业教育生态化的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研究成为我国教育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专题[11]。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生态链和生态圈的形成、创业教育生态因子的探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上。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包括学校创业生态系统和社会创业生态系统2个方面。根据关键词频次统计,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研究主要借鉴学习美国经验,其次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的经验。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近年,运用生态学方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已成为一种新趋势。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学研究可以分成下面2种类型:一是方法论,即借用生态学方法和原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二是内容论,将生态观、生态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12]。但不论是何种类型,其研究阵地主要在高校,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探讨和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生态圈、生态共同体的构建,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教学评价、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
第三,信息化教育专题研究。这一研究专题主要关键词有慕课,慕课作为近年出现的新兴事物,学者主要关注它的产生对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在这一系统内探寻其合适的生态位。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加快,使传统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在信息化教育生态研究中,学者重点研究了它所产生的生态学影响,主要包括对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系统、课堂生态系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影响等[13]。
(三)教育生态系统方面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整体之中,生物与环境两者相互作用,并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教育生态系统就是由人、教育和环境彼此关联所构成的一个持续运动又保持平衡的整体[5]。郭丽君等[14]学者认为,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生态系统,研究重点应为对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分析,辨析教育生态系统的物质、信息及能量的流动本质及其影响,尤其是对教育生态系统所包含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功能的探析。
以教育生态系统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最早一篇相关文献是吴鼎福1988年发表在南京师大学报上的“教育生态学刍议”文章,该文论述了教育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形状、影响因子及存在的危机等问题,其后其他学者也多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系统研究视角从宏观向微观转向,不再是对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具体来看,按照主体分类有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社会教育生态系统、家庭教育生态系统;按照学校层次分类有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学教育生态系统、小学教育生态系统、幼儿教育生态系统;按照学科分类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体育教育生态系统、英语教育生态系统、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等。除此之外,还有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班级生态系统等。伴随研究视角的变化,教育生态系统研究的内容也更为具体,主要集中在教育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及优化、因子运用策略、可持续发展、承载力研究等方面。关于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及优化,学者对不同类型教育生态系统均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②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③建构开放的生态系统。此外,我国教育生态系统研究还表现出从学理讨论向实证分析的方向转变,在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中,研究者逐渐尝试从实证视角出发,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开展论证研究。
(四)教育生态学理论实际应用研究方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生态学领域研究的视野范围逐步拓宽,研究内涵向纵深发展,并表现出由理论探讨日渐走向实践分析的特点[1]。在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初期阶段,大多数学者都是理论探讨,最早集中在对西方教育生态理论的分析,并开始探析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原理等问题。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教育生态学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呈现朝应用实践研究转向的发展趋势。
上述研究中得到我国教育生态学走向实际应用的研究,其核心关键词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等。笔者在知网中以生态课堂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计检索出377篇期刊论文,最早一篇为2003年曹永鸣刊发在《人民教育》上的文章,之后发文量逐年递增,2016年达到顶峰,这一变化情况与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关于生态课堂的研究,目前我国主要集中在生态课堂理念和生态课堂构建2个方面。①生态课堂。它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是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相互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15]。生态化课堂是用生态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和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使课堂教学达到动态平衡的发展。近年来,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呼吁用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积极推广生态课堂的理念。②生态课堂的构建。首先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然后再进一步开展行动上的变革。我国学者普遍认同构建生态课堂应从课堂生态化观念、环境、文化、评价机制、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教学模式作为关键词在样本文献中篇次为6,最早见于2004年朱开炎发表的文中。其中,既有建立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也有运用生态学理念指导选择教学模式的讨论。2008年王永红[16]认为,在教学模式的选用中以生态学观念来作为指导思想,代表着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学规律,建立最适宜的教学模式。2004年朱开炎[17]提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领受—领悟—提升”3个阶段。除生态课堂和教学模式之外,我国教育生态学在走向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还包括班级管理、德育等方面。
四、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及建议
(一)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
回顾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总体来看,前20年发展缓慢,直至21世纪初开始呈现兴起态势。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有2个明显的转变:在视角上从宏观研究逐渐向微观研究转变;在方法上,从理论探讨尝试向实践分析变化。通过分析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热点图谱可以看出,我国21世纪以来的教育生态学研究主要围绕研究对象(教师和学生)、研究层次(宏观和微观)2条主线交织展开,具体研究主题包括:教育生态平衡研究、教育生态学专题研究、教育生态系统研究、走向实际应用的研究等4大研究主题。根据4大研究主题在图中的位置情况,笔者对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如下分析。
第一,教育生态平衡研究主题基本位于图中第一象限,表明目前它在教育生态学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为研究核心且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是关注度较高的研究主题。
第二,教育生态系统研究主题主要位于图中第二象限,说明其在教育生态学研究中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目前处于研究边缘位置。
第三,在4大研究主题中,走向实际应用的研究这一主题距离坐标中心稍远,在未来研究中,该研究主题有可能过渡到其他研究主题或与其他研究主题融合。
(二)针对21世纪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3点有关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建议。
第一,加强对教育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正确把握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自教育生态学研究在我国开展以来,有关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就已经开始,其研究历史较长。生态系统实际上就是生态学的中心思想,但目前却未处于研究的核心位置,与其他研究主题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程度欠缺。因此,应强化对教育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正确把握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
第二,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层次和结构要全面发展。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在层次上基本集中在教育内部生态研究,对教育外部生态研究十分缺乏;在研究结构分布上,本科高校和大学生占据了绝大部分,总体上呈现分布不均的情况,而这种不平衡的分布将不利于教育生态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重视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虽然我国教育生态学有关实践分析层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该主题研究在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领域中时间较短,发展仍未成熟,与其他研究主题尚未构成紧密联系,影响度较小,理论分析若不走向实践探索终究只是空中楼阁。
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大学教师发展视野下的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研究”,项目编号BIA170209;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高校“双一流”高端领军人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XJK17AG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