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水驱替开采Ⅱ类水合物藏规律研究

2020-04-20夏志增王学武时凤霞郭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产井产气水合物

夏志增,王学武,时凤霞,郭瑾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东营 257061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甲烷等气体与水作用形成的笼形晶体化合物[1],分布广、储量大、能量密度高,是最为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我国陆地和海洋中的水合物资源相当丰富[2-3]。根据地质构造和储层条件,水合物藏可分为4 类(Ⅰ—Ⅳ类)[4-5]。如图1 所示,其中,Ⅱ类水合物藏由水合物层和下伏水层组成,顶底为非渗透层。从地质学、地球化学及热力学等角度分析,Ⅱ类水合物藏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类型,最有希望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6]。

从经济和技术角度看,降压法[8]和热激法[9]是实际水合物藏开采最为可行的方式,常用于现场的开采试验[10-14]。但与常规油气藏不同,水合物藏在开采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即固态的水合物吸热分解为可动流体(气和水),单一的降压法或热激法的作用效果往往十分有限。Moridis 等[15]研究了定流量抽取地层水,以实现Ⅱ类水合物藏储层降压的方法,但产气效果并不理想。Gao 等[16]开展的降压分解实验也表明,在单纯降压条件下,Ⅱ类水合物岩心的生产指标欠佳。杨圣文[17]研究了定井底流压结合井筒加热进行Ⅱ类水合物藏开采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井底流压下的开采效果,结果表明,降低井底流压能改善水合物藏的开采效果。Moridis 等[18]提出了单井条件下,分阶段进行井筒加热和注热水开采Ⅱ类水合物藏的方法,但施工程序较为复杂,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困难。Reagan 等[19]对Moridis等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度、储层非均质性等对开采效果有明显影响。

图1 水合物藏类型示意图(据文献[7]修改)Fig.1 Sketch map of hydrate reservoir types (from reference [7])

实验研究[20]和数值模拟研究[21]都表明,热水驱替法能够结合降压法和热激法的优点,是水合物藏开采的一种有效方法。对Ⅱ类水合物藏而言,将热水驱替和井组[22]结合具有明显优势。鉴于Ⅱ类水合物藏分布的广泛性,且相关开采模拟仍有待加强,本文结合实际水合物藏参数,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热水驱替方式下Ⅱ类水合物藏的开采规律,并与降压法的开采效果进行了对比,以加强对水合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

1 研究方法

1.1 开采方法

采用五点井网,热水驱替开采Ⅱ类水合物藏的示意图如图2 所示。由于水合物层的渗透率很低、注入性较差,中心注入井在下伏水层的上部区域射孔,向储层注入热水;4 口生产井定井底流压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井近井地带的低压环境和注入井持续的热水注入使得储层中的水合物大量分解,分解得到的气体运移至生产井采出。

1.2 数值模拟方法

图2 热水驱替法开采Ⅱ类水合物藏示意图Fig.2 Sketch of Class Ⅱ hydrate reservoir development

由于水合物藏开采试验不多,数值模拟是目前研究水合物藏开采动态规律的主要手段。HydrateResSim(HRS)是专门用于水合物藏开采的开源学术代码[23],它考虑了水合物藏开采过程中的相变、传热、多相渗流等机理,能够对降压法、热激法等方式下的水合物藏开采进行有效模拟[24]。在HRS 中,相变过程采用主变量变换法处理,数学模型的离散采用积分有限差分法,离散得到的非线性方程组使用Newton-Raphson 方法迭代求解。

本文在HRS 基础上开展模拟研究,研究的水合物假设为单一的甲烷水合物,体系考虑4 相3 组分,相包括气相(G)、水相(A)、水合物相(H)和冰相(I),这4 相均为储层孔隙中的一部分。其中冰相和水合物相为不可流动相,水相与气相为可流动相,其流动遵循达西定律。组分包括甲烷组分(m)、水组分(w)和水合物组分(由甲烷组分和水组分根据水合数表示,本文水合数取值为6)。其中,水相、气相和水合物相中都存在水组分和甲烷组分,冰相中只存在水组分。

组分κ 的质量守恒方程如式(1)所示:

式中,φ 为储层孔隙度;Sβ为相β(=G, A, I, H)的饱和度;ρβ为相β 的密度,kg·m-3;为组分κ(=m, w)在相β 中的质量分数;为相β 的质量流速,kg·m-2·s-1;qκ为组分κ 的源汇项,kg·m-3·s-1。

体系的能量守恒方程如式(2)所示:

式中,ρR为岩石的密度,kg·m-3;CR为岩石的比热容,J·kg-1·K-1;Hβ为相β 的焓,J·kg-1;Hd为水合物的形成/分解焓,J·m-3;KR为岩石的导热系数,W·m-1·K-1;Kβ为相β 的导热系数,W·m-1·K-1;qe为热量的源汇项,J·m-3·s-1。

模拟研究时,采用平衡模型描述水合物的分解与形成,采用的相对渗透率模型[23]和毛管力模型[23]分别如式(3)、式(4)所示:

式中,krA为水相相对渗透率;SA为水相饱和度;SirA为束缚水饱和度;nA为水相相对渗透率递减指数,本文取3.572[25];krG为气相相对渗透率;SG为气相饱和度;SirG为束缚气饱和度;nG为气相相对渗透率递减指数,本文取3.572[25]。

式中,pc为气水间毛管力,Pa;pc0为模型参数,本文取2×103Pa[25];λ 为模型参数,本文取0.45[25]。

2 研究实例

2.1 数值模拟模型

参考Mallik 地区Ⅱ类水合物藏的参数[26]建立基础模型(如图3 所示。模型大小为165 m×165 m×90 m,从上到下,依次由顶部非渗透层、水合物层、下伏水层和底部非渗透层组成。采用直角网格系统,x,y,z 方向对应的网格数分别为33×33×22。模型参数如表1 所示。采用五点井网热水驱替方式进行模拟研究,生产时间为3 年。其中,注入井和生产井的井径均为0.1 m。各生产井的射孔范围为[-1 m,15 m],以3 MPa 进行定井底流压生产;注入井的射孔范围为[-1 m,0 m],以200 t/d 的速度注入50 ℃的热水。

由于相变的存在,水合物在开采过程中会与周围环境进行大量的热交换,热效应显著。而水合物藏的顶底非渗透层虽然几乎没有渗透性,但通常赋存着大量热量,在开采过程中能够以热传导的方式为水合物的分解提供能量[27],因而对水合物藏的开采效果有直接影响。在本文的模型中,顶底非渗透层均为30 m,这个厚度足以刻画开采过程中的热效应[28]。

2.2 开采规律

2.2.1 产气动态

产气速率和累产气、分解气速率和累分解气曲线分别如图4 和图5 所示。从图4 可以看出,产气速率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①和阶段②),呈现先快速上升,然后以较快速度下降至趋于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在阶段①,经50 d 达到峰值产气速率约为7.0×104m3/d。在阶段②,产气速率先以较快速度降低,然后逐渐趋于稳定,在生产末期,产气速率约为5×103m3/d。分解气速率的变化与产气速率变化相同(图5)。对应产气速率和分解气速率的变化,累产气和累分解气前期快速上升,而后近似线性增加。截至生产结束,累产气1.31×107m3,累分解气1.33×107m3。除极少量溶于地层水中的气体外,Ⅱ类水合藏中的采出气全部来源于水合物的分解,因此,分解气几乎被全部采出(>99%),地层中的残余极少。

表 1 基础模型参数Table 1 Basic model parameters of the Class Ⅱ hydrate reservoir

图3 基础模型示意图Fig.3 Sketch of the basic model

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在阶段①,由于定压生产以及水层中水的产出,储层压力下降较快,生产井近井地带的水合物快速分解。同时,热水的注入也导致储层水合物的大量分解,但产出的气体主要来自生产井近井地带水合物的分解。在阶段②,随生产时间的增加,在生产井的降压作用和注入井的热水作用(图6)下,水合物持续分解,但由于水合物饱和度持续下降,总体产气速率逐渐降低。

储层温度场的变化如图6 所示(剖面图)。可以看出,随生产时间的增加,水合物的分解导致温度降低,模型的温度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注入井近井地带由于热水的注入,高温区域不断扩大,能够持续为水合物的分解提供能量。

2.2.2 水合物饱和度

图4 产气速率和累产气Fig.4 Gas production rate and cumulative produced gas

图5 分解气速率和累分解气Fig.5 Gas dissociation rate and cumulative dissociated gas

模型水合物饱和度场的变化如图7 所示(剖面图)。可以看出,随生产时间的增加,在生产井的降压作用和注入井的热水作用下,生产井周围、水合物层与下伏水层接触面、注入井周围的水合物饱和度逐渐降低;至生产末期,相当一部分水合物已经分解,剩余的水合物主要存在于井间地带。顶部非渗透层携带的热量也促进了水合物的分解,因而水合物层顶部(即顶部非渗透层与水合物层的交界处)的水合物分解明显。当生产结束时,水合物层的平均水合物饱和度降至0.176。

图6 温度场 (为展示储层温度的变化,示意图中只显示了部分网格)Fig.6 Temperature field evolution

图7 水合物饱和度场Fig.7 Hydrate saturation field evolution

2.3 开采效果对比

鉴于降压法在水合物藏开采方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对比热水驱替开采水合物藏的效果,建立了降压法开采的对比模型。在降压法开采模型中,将中心注入井关闭,生产井以定井底流压方式生产(3 MPa),其他储层参数及生产参数不变。

在热水驱替和降压开采条件下,水合物藏的气体采出程度、水合物分解程度及累积气水比如图8所示。其中,气体采出程度为采出气量与气体总储量的比值,如式(5)所示:

式中,η 为气体采出程度;NG为采出的甲烷量,m3;RG为水合物藏中甲烷初始总储量(包括水相中的溶解气以及水合物中蕴藏的甲烷总量),m3。

水合物分解程度为分解的水合物量与水合物总储量的比值,如式(6)所示:

式中,β 为水合物分解程度;DH为分解的水合物量,kg;RH为水合物藏中的水合物总储量,kg。

累积气水比为累积产气量与累积产水量的比值,如式(7)所示:

式中,r 为累积气水比;VG为累积产气量,m3;mA为累积产水量,t。

从图8 可以看出,截至生产结束,相对于降压法,热水驱替的气体采出程度和水合物分解程度更高(分别高出约40%和24%),且热水驱替条件下的气体采出程度和水合物分解程度均大于60%,处于较高水平。两种模型的差异来源于外源热水的注入。相对于降压模型,热水驱替模型中热水的注入扩大了水合物的分解范围,携带的热量提高了水合物的分解程度,相应地气体采出程度也较高;在降压和热水的综合作用下,开采指标优于降压模型。因此,热水驱替对Ⅱ类水合物藏的开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开采指标较好。但热水驱替的产水量较高,其累积气水比仅为降压开采的1/3,这是由外源热水的注入导致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因而开采过程中的水处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图8 气体采出程度、水合物分解程度和累积气水比Fig.8 Gas recovery percent, hydrate dissociation percent and gas-water ratio

3 结论

(1)热水驱替开采Ⅱ类水合物藏时,水合物藏的产气速率和分解气速率首先快速上升,然后以较快速度下降至趋于相对稳定;累产气和累分解气先快速上升,然后近似线性增加。气体采出程度和水合物分解程度处于较高水平(>60%)。

(2)热水驱替对Ⅱ类水合物藏的开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相对于降压开采,在热水驱替条件下,水合物藏的气体采出程度更高,水合物饱和度的降低更显著;但累积气水比较低,伴随较大的产水量。

猜你喜欢

生产井产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研究进展
基于分子模拟的气体水合物结构特征及储气特性研究
油水同层生产井注水效果评价指标修正方法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地震处理关键技术应用
鄂尔多斯某区块致密油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研究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加温加碱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产气量影响研究
Meso-mechanical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a penetration 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