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左县蚀叶蛾无公害防治技术

2020-04-20高玉杰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喀左阿维菌素成虫

高玉杰

(喀左县利州街道办事处林果服务站,辽宁 喀左 122300)

蚀叶蛾(Oxytrypiaorbiculosa)属鳞翅目夜蛾科外来害虫,2015年在喀左县首次发现,危害刚萌动的马蔺,啃食根部和茎基部,咬断叶片致其分散,4头幼虫危害一墩直径50 cm的马蔺可致其枯萎,严重时整株枯死。笔者利用三年多时间开展调查和试验,基本摸清了蚀叶蛾在喀左县的发生和为害规律,找到切实可行的无公害防治措施,筛选出对环境污染小和低残留的药剂及配比,为该地区蚀叶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蚀叶蛾发生规律

在喀左县绿化景区1 a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春5月幼虫孵化,幼虫6-8月危害严重,啃食马蔺土中根部和茎基,可致寄主枯萎,8月下旬预蛹,9下旬及10月成虫羽化。雌成虫寿命7~10 d,雄成虫寿命5~7 d,具趋光性,雄成虫趋光强于雌成虫。当晚交尾60~120 min,交尾后雌成虫在寄主根部产卵,伸出产卵器3~5 mm,将卵产到寄主萌芽处,每雌可产200~300粒,通常经5~7昼夜产卵结束,雌蛾在一寄主处产卵3~6粒不等,成虫产卵率只有75%左右。

初产卵浅淡绿色,幼虫孵化前卵变黑褐色,未受精卵色泽不变。翌春5月中旬至5月末卵孵化成幼虫,孵化率较低,通常在50%左右。初孵幼虫棕褐色,孵化后群聚在原地取食卵壳,食尽卵壳后,经24 h胴体变黑褐色,头壳褐色有光泽,2龄后黑褐色,3龄以后幼虫腹背有对称圆环。1~2龄幼虫取食心叶,3龄以后幼虫取食寄主基部。1~3龄幼虫取食量较少,4龄后食量渐增,7月下旬幼虫进入4龄,食量大增,进入暴食期,1头幼虫1 d可取食一束马蔺心叶。幼虫6龄,幼虫期90~95 d。幼虫平均每10~15 d蜕皮1次,每蜕皮一次幼虫外皮颜色深褐发光。

8月下旬9月初老熟幼虫在寄主危害部位结薄茧预蛹,此茧橢圆形。幼虫成熟后结茧前停食18~24 h,潜入根基土内1~3 cm处,用躯体拱成椭圆形间隙筑简陋的茧,以容纳虫体在土壤内预蛹,茧外表粘土屑和腐枯枝屑。约5~7 d完成后进入预蛹期,预蛹幼虫头部向地表,初化蛹时肢翅部呈翠绿色,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蛹期15~17 d。

2 蚀叶蛾无公害防治效果

2.1 试验防治方法

2.1.1 药剂种类及配制比例 为尽量减少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和残留,防治对绿化区危害马蔺的蚀叶蛾,首选物理措施,药剂选择低毒无公害的生物、仿生及植物制剂或者化学农药[1]。药剂包括:1.2%苦烟乳油1 000、1 200、1 400倍液,0.9%阿维菌素乳油1 000、2 000、3 000、5 000倍液;Bt乳剂1 500、2 500倍液,20%杀玲脲悬浮剂2 000、4 000倍液。

2.1.2 试验方法 在绿化区,选择幼虫为害期进行药剂灌根。灌根24 h后观察死亡情况,并及时清除死虫,记录死虫数,以后每间隔24 h调查一次,视情况连续观察4~7 d,若连续3 d累计死亡率不变则停止观察。根据观察结果求出均值,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表1)。

校正死亡率(%)

2.2 试验结果

从对不同药剂及其浓度防治蚀叶蛾效果(校正死亡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2)可知,尽管试验4种药剂及其不同浓度防治蚀叶蛾的死亡率为93.2%~100.0%,都在90%以上,可以有效控制蚀叶蛾危害,但不同药剂及其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为了保证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建议选用1.2%苦烟乳油1 400倍液或0.9%的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或Bt2乳剂2 500倍液或20%杀玲脲悬浮剂4 000倍液。

表2 各种药剂及不同浓度间方差分析表

注:较正系数C=1.69 821E+005,F0.05(10,66)=1.977 476。

2.3 蚀叶蛾无公害防治技术

针对喀左县危害绿化区苗木的蚀叶蛾,在5-8月幼虫孵化和危害期,可采用无公害药剂灌根防治,优先选用的药剂和浓度为1.2%苦烟乳油1 400倍液或0.9% 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或Bt2乳剂2 500倍液或20%杀玲脲悬浮剂4 000倍液,防治效果在90%以上,可有效控制危害。

猜你喜欢

喀左阿维菌素成虫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助剂“犇牛金刚钻”+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草地贪夜蛾药效试验
喀左县自然资源局获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称号
1.8%阿维菌素微乳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研究
喀左县卧龙岗元代窖藏清理简报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浅谈辽宁喀左与宜兴紫砂艺术产业的比较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