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与“融”: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构建研究

2020-04-19曹蕾侯娅婕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意识形态

曹蕾 侯娅婕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着国家安全、社会发展、人民安康。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遍布社会和校园。高校是为我们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类人才关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乎国民健康安全的命脉,因此,在医学院校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抵制不良意识形态影响,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医学院校的话语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医学院校;意识形态;融合机制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建设具有强大凝集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乎国之安危、人之发展、民之安康。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类人才关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乎国民健康安全的命脉,医学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的探索有利于帮助医学院校抵御不良意识形态干扰、确保医学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一、间不容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之“危”

人类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与频繁,与之相对,在密切交流的背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则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严峻的挑战。

1.多元价值取向“覆盖式”入侵

现代化社会中,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在该趋势下,纸媒、电视传媒、网络传媒传播速度更快,信息量剧增、呈现形式更趋多元。世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经由以上媒介大量涌入中国大学生的视野。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因其良莠不齐,在拓展中国大学生思维维度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大学生受到西方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使其陷入价值取向不清、思想消极堕落的泥淖。其中不良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型、自私自利型、享乐主义型……事不關己型”[1],这些价值取向阻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严重的,甚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受到了阻碍。

2.不良意识形态“洗脑式”传播

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方式和途径较为传统、渗透力不足,这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对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接受较为被动。与之相对,借助于全球化的便利,大量不良意识形态通过媒体进行“洗脑式”传播。网络媒介、纸质媒介、电视媒介等各种传播手段,可以实现最基本的文化渗透且成本低廉。重复的“洗脑”与“改造”,使受众日益接受其传播的价值观念而失去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尚未形成成熟独立思想的学生首当其冲,其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遭遇了困难与迷茫,甚至进一步影响到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

二、“德”与“融”——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之“机”

面对当前严峻的意识形态工作现状,确立一种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迫在眉睫。意识形态工作非单线作战,需要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协同育人。在“德”育为首的前提下,实现各部门各岗位之间意识形态工作的融合机制,是保证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优质高效推进的必备之钥。

1.党政部门奠定主基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做好医学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医学教育有序进行的必然要求和必备条件。学校的党政部门身负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应从根本上为医学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主基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工作氛围,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其他部门的意识形态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形成完整的政治教育体系。

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党政部门统一指引下,统一思想、统一步伐、统一节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正能量,使医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教授专业知识,使医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弘扬主旋律,使医学生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2.思政教师承担主任务——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

医学院校的学生处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阶段,长期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迷惑和冲击。当前社会上存在较多不良的意识形态,为之影响的医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可能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离不开思政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授与传播。思政教师应利用好课堂这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抓好意识形态教育,将思政课程与医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3.辅导员、行政人员维护主渠道——时时事事处处全方位引导

辅导员和行政人员是高校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以专业学习为主的医学类院校,辅导员和行政人员对学生进行思想辅导和教育的职责愈加重大。大学生由于在面对不良意识形态影响时,个人的辨析能力不高,辅导员和行政人员应配合思政老师、响应学校党政部门的号召,对医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其走出意识形态概念模糊的盲区,净化校园环境,使医学生们成长为德才兼备、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知识丰富扎实的合格的白衣天使储备军。

4.学生骨干夯实主基础——自觉自发自律提高洞察能力和辨析能力

医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进行,除了必备的外在条件,更离不开学生的内驱力。医学生自发自觉地提升自我辨析的能力、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因此,学生骨干更应在医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协助学校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掌握话语权,合理给同学们进行意识形态工作宣传,使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效果更显著,更具长效性和突破性,也使普通学生对于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具有更高的接受度和积极性,同时自觉自发自律提高自我的洞察能力和辨析能力。

三、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的意义与思考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医学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更离不开各部门、各岗位的集体配合。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全方位、全岗位、全角度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有利于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稳步、有序、高效、深入推进。

1.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可以将高校各部门各岗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将分散的部分凝结成统一的整体,在进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时候,具有更好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良好的整体环境和高效的运行机制。

2.提高医学生辨析能力、提高个人思想意识水平

经过校园环境系统性的熏陶和全員育人、全员宣传,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个人思想意识水平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为医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顺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政治保证。

3.为医疗卫生行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为医疗卫生行业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政治立场坚定、自我辨析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医学生队伍组成了白衣天使的高质量储备军。良好的人才储备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而高质量的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于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医疗卫生行业涉及与病患及其家属的常规沟通,政治立场坚定、自我辨析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既可以抵御在工作当中可能接触到的思想意识风险,又有利于传播正向的意识形态,从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从高校做起,有利于从根本上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韩刚,李新海,周振刚.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76-78.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德”与“融”: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构建及其惠民意义初探”(2019040401017)项目类别:青年课题。

作者简介:曹蕾,河北医科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意识形态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