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育联盟教育集团中德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0-04-19梁荣照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德育

梁荣照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开展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以此来提升其课堂教学实效性。通过加强德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教育联盟;德育;高效课堂

德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特定教育环境下,采用合理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但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受到了忽略,更加注重的是智育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导致部分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让其学生的行为训练得不到加强。为此,应该加强对德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单一与实际生活形成脱节

由于受到农村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农村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时,表现出了教育内容单一以及与生活实际形成脱节的问题。许多农村小学并没有真正将德育固定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忽略,并没有加大校内仪式活动德育功能的开发。此外,学校与学生家庭缺少相应的沟通。许多学生父母常年务工,这些留守儿童由家里老人照顾。本身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对于孩子的学业以及品德教育完全无法参与。

2.教学模式单调

部分农村小学虽然开展了德育课堂,但在实际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其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调。依然延用了传统“一言堂”德育教学模式,甚至没有开展相应的德育教学考核模式。

3.缺少向各学科教学的渗透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想要在农村小学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农村小学德育向其他学科渗透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许多学校的德育课程基本是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师来兼任,缺少专职德育教师。这样的师资结构,容易造成农村品德知识与行为出现脱离的问题。

二、农村小学德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加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想要切实地提高农村小学德育课堂实效性,我们需要增强德育资源開发与利用意识,通过不断地挖掘出潜在的价值性资源,才能够不断丰富德育课堂。农村小学德育教师,需要具备对有价值德育资源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并通过合理化的利用,才能够增强德育课堂实效性。例如,可以利用好雷锋学习日,在学校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后的愉悦心情。再比如:在学校中举办屈原纪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

2.遵循“以生为本”教育原则

在此环节中,为了能够让德育与实际生活形成融合,我们应该在开发农村小学德育资源过程中,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深入浅出”的生活化德育教育模式。将农村小学生所具备的生活经验列为有效的德育资源,实现农村小学德育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德育教育理念,并有效丰富了农村小学德育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农村小学德育内容更加与生活相贴合,实现多元化教学。也正是因为所开发的德育资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非常容易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共鸣,有效增强了农村小学生德育参与度。此外,在实际开展德育课堂教学时,我们应该为学生预留更多的展示机会。德育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协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终实现让其良好品质外化成为良好的道德行为。在进行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应该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最大化地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尊重。结合农小学生特有的身心特征,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个体需求,合理化地选择德育资源,有利于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增强了德育教育实效性。

3.加强对家庭德育资源的重视

农村学生家长几乎都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需要全面地负起责任,完全将孩子教育寄托给学校来完善。这样的德育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出家庭德育的作用。其实,家庭作为孩子成长过程的启蒙,对于孩子品德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孩子可以理解成为家长的“影子”。在孩子与家长生活相处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各种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均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孩子还会将家长视为自身的学习榜样。孩子在生活中会不自主地模仿家长的行为以及言语,然后内化成为自身的价值观念。所以,在开展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家庭德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家长意识到,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孩子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而才能够通过以身立教的方式,以良好的品格影响孩子价值观念,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

4.通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为能够提高农村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现状,需要制定有效、合理的德育教学模式。通过将德育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才能够增强德育实效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才能够更加乐于接受德育知识,并将其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因此,通过课外活动可以为德育知识理论实践提供条件,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所学习到的德育知识中的内涵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在学生对德育知识进行理解过程中,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感的教育目标。此外,学生对于这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非常喜欢,让学生可以把自身亲身体验的道德付诸行动,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例如:可以由教师组织安排,让学生参与到田间劳动活动中,让老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开展共同劳作。学生也能够通过这样的实践,切实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能够更好地将所学习到的德育知识进行巩固与内化,真正起到了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效果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相对薄弱,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我们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转变对学生德育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地探究高效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并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德育重视,通过不断地创新与探索,增强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孟祥嵩.农村小学德育现状[J].少年儿童研究.2011 (20).

[2]毛勇海.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与对策浅议[J].新课程学习(下).2011 (01).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