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设置

2020-04-19屈雨丰米光鑫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会计专业校企合作

屈雨丰 米光鑫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财务工作者的要求也从原来的简单记账报账转变为“懂业务·会核算·擅工具·乐协同·高素质”。由此中职院校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细化考核标准;多维度激发学生潜力。校企协同帮助学生感知职场环境提升职业素养能力,为社会提供满足人才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设置

现阶段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在校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会计行业高速发展,中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以期会计在校生面对就业时能有足够的优势。使其能够与市场人才需求接轨,因此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共同研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是必由之路,以“改变企业无合适人才,学生无合适岗位”的供需失衡现状。

一、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设置要求

首先,校企合作的会计课程设置需要以打破各专业课学科壁垒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两大问题为重点考虑。一个人工作能力的体现多数情况下在应对日常业务时工作者是否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转化的方式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会计工作一般包括九大岗位,分别是出纳、审计、税务、材料物质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和利润核算以及总账报表等,各岗位并非独立存在。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全方面了解各岗位工作职能及要求,学习训练相关技能。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换言之,一个优秀的会计工作者能够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通过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协同配合将工作很好的完成,然而就目前的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来看,大多数学校还是以专业知识点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并未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

其次,校企合作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关注学校、企业双方的职责分工。在目前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时,校方主要提供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方提供实习的场地,完成实操指导。通过日常教学不难发现学生普遍表现出了对理论知识的抗拒及对实训过程的茫然。这便是由于传统校企合作过程各方职责未细化;课程设置不完善;考核方式不全面等问题引发的。校企双方细化职责深度配合才能形成“学生乐学——学校乐教——企业乐留”的良性循环,不断为人才市场供应高技能高素养的会计专业人员。

二、中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架构

(一)以学校教学体系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架构

现阶段的中职会计课程往往是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融为一体的,理论知识仍然占据了课程的核心,关注点大多在于专业基础理论的掌握和日常业务的核算,而企业方则专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加之学生大部分时间还在校园内企业方老师与学生日常学习交流较少。致使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储存不足,更无法将校企双方所授专业内容有机结合。所以这些课程的安排应具有顺序性可操作性,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更新以学校教学体系为导向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做好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兼顾文化基础课的提高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财经技能培训。

(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架构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需求往往就是岗位的需要,企业方关注常规的工作职能并要求会计人员同时拥有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其课程内容相对枯燥生硬无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虽然教学要求被提上了日程,教学效果却不明显的现象出现。由此可见企业方在完成会计岗位实训的同时还要配合学校完成职业素养培养并做好“学生——职场人”的角色转换演练不再被动接受语言灌输。使得学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学习体系网通过感知职场环境内化素养主动学习。

三、中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设置新思路

(一)以校企双师共培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和企业相互联系进行配合教学,也就是将以上两种教学体系相互结合,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共同设置相应的课程标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形成案例结合教学视频、课例等资源进行教学,教授专业课理论同时也感知岗位职业素养。学校老师不再只服务于教室;企业老师不再只负责工位;学生思维不再因场地、教师不同而顿挫。校企双方穿插教学互辅互助,学习场所从教室向实训室和企业工位延伸,使得学生把会计专业各科理论知识掌握完备,并不断地提升其自身的学习迁移能力,直至会计专业毕业生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满足社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

(二)以线上线下结合学习为手段进行课题设置

传统校企合作双方各自分管互不影响,课程设置时应当考虑细分至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线下教学结合线上微课、实操云平台等资源由校企双师互相辅助。达到会计学生“线下老师在旁能听懂,线上业务在手能操作”的要求。这项合作在详细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将学校老师的理论教学和企业老师的实践工作经验在课堂演练的过程中便完成结合,辅助学生切实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循序渐进完成课程目标教学。

(三)以横纵立体校企共同评价为依托进行课程设置

传统校企合作课程考核以双方各自所出的试卷成绩定胜负,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结合上述(一)、(二)所述的课程设置思路,教学考核方式应创新细化分为同年级横向对比专业知识理解掌握程度;不同年级学生根据分设岗位进行实操演练模拟职场职级制,纵向比较综合职业素养;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在学习过程中双重評价。这种教学考核标准将传统单一分数考核转变为多维度立体化考核,多方面推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得此种考核标准下所成就的学生,真正了解到会计行业所需人才的标准,并不断地提升自己达到目标,让其能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有竞争优势,也使得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颜晓贞.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 (12).

[2]于桂莉.零距离对接的校企双主体中职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 (12)

课题名称:中职会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探索研究

课题类别:自治区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NZJGH2019249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会计专业校企合作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