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全景化教育模式初探

2020-04-19徐越林红阳冯桂梅马赫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医学生

徐越 林红阳 冯桂梅 马赫

摘要:为了引导医学生安全文明的使用网络,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相关对调查问卷。根据反馈的结果,学校要进一步做好家庭与社会的纽带,实现全景化共同育人,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以立德树人为前提,创建一个绿色、有序、安全、活力、沒有污染的“绿色”网络环境,为医学生进行网络文明教育和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医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全景化教育

从小伴随互联网成长的“95后”医学生,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他们的网络素养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对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部的同学进行了网上不记名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数据和统计结果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加客观理性的去面对网络素养对当代医学生的影响,同时进行全景化教育模式的探索。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是我们参考相关文献,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次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围绕医学生网络素养情况、网络安全和法律意识、网络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等方面,在网络上发布了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是以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部的265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向学生发起调查。发放问卷2700份,收回问卷2658份,剔除信息不全、选项不明确等无效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658份,有效率为98.4%。其中,男生为897人,占比例33.75%,女生为1761人,占比例66.2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素养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学生群体能够较熟练的掌握网络的使用方式。信息的获取渠道有很多,在调查对象当中有98.16%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其次是通过电视来获取信息,其它方式少之又少;并且有89.47%的学生能够较熟练的运用网络,服务自己。关于如何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学生会选择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有关提高网络素养的课程和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把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用社会实践作为评判网络内容的标准,并选择积极提高自身网络应用和参与能力。

(二)网络安全和法律意识

医学生整体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很多同学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各种社交软件发布个人真实信息,通过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因此为自己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也有同学因为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校园贷”等虚假信息,榨取他人财产的行为,63.66%的同学会选择劝说并举报该行为;有26.94%的学生会选择劝说但不会举报;有0.45%的同学会选择自己也参与其中,赚取生活费;有8.95%的同学会选择无视。学校是校园贷的高发地,新闻曾曝出大量新闻,大学生因还不上网贷而失去生命的。对于医学生而言,我们更要针对这类的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他们对网络安全意识,不要让悲剧再次发生。

(三)网络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医学生使用网络十分普遍,调查显示,有32.54%的同学上网时间为5小时以上,有72.05%的同学在网络上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利用各种资源查阅资料获取专业信息,但深度学习的能力还有待继续加强。同时也会有很多的学生会通过网络来观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读网络小说,学生因此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不能专心学习。很多同学沉迷于抖音、快手、小红书无法自拔,白白浪费时间,令人惋惜。有77.8%的同学会通过网络交流,通过email、钉钉、微博、微信、QQ等社交网站进行交流和交友。凡事都有利有弊,利用网络服务自己的同时,有些学生也会因此沉迷于网络,根据调查显示有60.8%的学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影、购物等娱乐活动。医学生是祖国医疗事业的未来,如果医学生的网络行为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不但培养不出优秀的医学生,而且还会为社会带来不良对影响,所以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加强,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四)家庭网络素养教育

家庭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中存在缺失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已经长大,不用再操心,思想上存在过于信任的问题,认为孩子的教育全是高校的事情,相信学校会管教好的,在行为上造成了对孩子教育问题彻底放手的现象。有63.47%的家长不会严格的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61.02%的家长不会对孩子的网络信息进行把关。这为家庭网络素养教育造成了客观的困难,导致家庭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缺乏。

三、医学院校自媒体网络文明素养全景化教育模式探析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景化的网络文明素养育人体系,有利于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教育衔接,相信大家教育的总方向是高度一致的。目前医学生是全日制的,除了周末和假期大家都是在学校。但是这不代表只有学校教育就够了,相反如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任一层面出现短板,都将使网络文明教育在时空上出现断裂,如果三者不能通力合作,不能完好的衔接每个缝隙,网络就会乘机而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有少数医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由于自控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总是半夜或者上课时间出入网吧等场所,最后辍学或者走上违法的道路。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悲剧,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利用“今日校园”这样的查寝软件对学生进行定时定位拍照查寝,有效约束学生。家长要勤与孩子沟通,利用周末晚上的时间“查岗”,尽可能地控制好学生的休闲时间。社会也应规范管理,禁止学生出入这些场所。所以有必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景化的网络文明素养教育模式。

(一)学校层面

学校网络安全文明素养培育队伍建设由机关队伍、院系队伍、班级队伍组成。

机关队伍由宣传、学工、团委系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组成,在网络文明安全文明队伍建设方面争取做到两点,一是思想重视,二是制度保证。学校宣传部及各单位学工办均需有针对性的建设与自己单位息息相关的校园网主页、特色微信公众平台结合学生关注的焦点、敏感问题增设一些专区来吸引医学生关注。只有扩大绿色文明的主流文化,牢固网络的文明建设,才是真正把握网络文化的主动权。团委举办大型文艺晚会,开拓有益于学生的校园文化,创办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学校还要从财力、物力和精力上加强电子图书馆的建设,有效的占领高校网络主阵地,让更多的师生能从资源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学习科学的文化知识和先进思想,轻松查阅国内外的各种资源。

院系队伍由院(系、部)党委(党总支)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专职辅导员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导师在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他们力争从职业化、专业化向專家化过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应抓好线上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将德育延伸到课堂教学体系中,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利用雨课堂、学习通等各种线上授课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接触专业知识过程不再单调乏味。思政辅导员则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班会,积极探索网络素养教育的实践形式,充分开展社团活动、党日、团日等系列时代性、针对性的专题活动,线上发布有关文明培育方面的链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打造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教学模式。辅导员也可以通过钉钉、今日校园、微博、QQ、微信、日记等多种聊天方式与大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交流有关学习、生活、恋爱等网络安全方面的困惑,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再结合线下的学生座谈会、班委会、班会、讲座等将网络安全文明和德育教育融会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利用召开网络安全主题班会,时刻给医学生敲响警钟,教育医学生如何避开网络陷阱、避免网络诱惑、不被网络手游所吸引。在一次次班会中让学生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辨识能力,培养良好的网络习惯和网络安全素养。同时请专业人士对大学生普及网络文明素养方面的知识,开展网络法律相关的知识讲座,潜移默化的提高大学生网络化法律意识,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逐步培养自己的维权意识,自觉规范网络行为。

班级队伍由辅导员监督,以学生党员、班级学生干部、团干部、寝室长和学生组成。工作中辅导员要精心选配班级骨干、明确各位班干部和团干部的职责、进行专业分类指导、加强激励作用。每天寝室长监督自己的室友的言行举止,班级干部监督寝室长,辅导员监督班级干部,层层监管,做到人盯人,不漏一人。学生党员做好表率,融入学生日常管理的各个细节中。

想要将网络安全文明工作做到全员覆盖,就需要全校的教职工共同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将学生管理和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做到实处。首先教职工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身的政治立场、治学态度、言谈举止、思想品德来潜移默化学生,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家庭层面

网络文明培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加强医学生的网络监管与正确引导,加大过程管理。在不侵犯孩子隐私的情况下,家长要了解孩子平时喜欢浏览什么信息,关注什么网站,网上与谁交流。学生在校期间,晚上或者周末时间要对孩子进行“查岗”,如果经常联系不到,或发现不良势头,要及时管控。家长要对医学生进行网络危害性教育,明确告之网络文明素养的重要性,家长有责任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引导孩子文明、科学的上网,帮助孩子辨识不正当的网络行为,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正确对待网络世界。家风和家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共同营造健康、美好、清朗的网络环境,以学习网络化法律知识为前提,然后引导孩子提高网络化法律意识,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网络自我监督意识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校可以与家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辅导员建立一个家长微信群,搭建家长微信公众号教育平台,利用闲暇时间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鼓励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家长成为学校工作的同盟军。强化家长的法律责任,优化教育意识,调整好心态。由于部分家长文化水平和知识水平有限,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再加之有惰性,片面地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由学校和教师全权负责。但每一个问题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和一个有问题的原生态家庭,如果家长不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不重视孩子的德育培养,总认为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这种做法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乏。所以建议家校联动,辅导员常与家长互通信息,密切合作,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的困惑,家校合力才会完成网络文明的教育。

(三)社会层面

医学生网络文明素养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必须不断完善网络法律体系,加强监管职责,完善监管机制,给予正确的引导舆论方向,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制化的网络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呼吁全社会齐心协力来关注医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建设。社会可以利用新媒体介绍自我监督的具体方法,网上网下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医学生的自律意识,再结合外界的监督管理,来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不断规范大学生的上网习惯和学习方式,让网络素养的“安全墙”变牢固。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营造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的基础,只有不断的让医学生增强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医学生才能更好的使用网络。良好的网络文明素养可以确保大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而创建一个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更要依赖于社会各部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

总结

构建全景化教育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互补,从各个层面弥补不足,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医学院校是培养医生的摇篮,如果医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缺失与不当很可能会导致个别大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甚至中途退学或者荒废学业,这对国家医疗事业都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医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至关重要,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让医学生更好的使用网络,做合格医学生,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荣发,朱建婷著.《发展性德育高校德育发展性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08.

[2]张俊主编.《人文精神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创新与实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05.

[3]徐宝库.网络道德重在自律[N].光明日报.2008-05-18.

[4]刘玉.自媒体时代校园网络文明建设研究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1).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 (16)号文件.2004-08-26.

[6]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人[1999]10号.1999-08-16.

[7]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Z].教党[2000]21号.

课题项目:

[1]吉林省高教学会2019年度高教科研课题“医学院校网络安全文明素养及全景化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GJX2019D604).

[2]吉林省教育厅2020年度思政研究规划项目“新媒体高校网络安全文明素养培育及工作案例化资源构建” (JJKH 20200469SZ).

猜你喜欢

医学生
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疫情背景下医学生群体心理干预机制的研究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时期医学生临床思维评价体系的实践与评价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心态研究
某医学院校构建医学生成长档案的思考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论以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