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示语视角下《无名的裘德》中人物性格的语用分析

2020-04-19赵申郭海霞

文学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悲剧性格

赵申 郭海霞

内容摘要:指示语文学分析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研究方法,将语用学与文学两个不同领域互相融合,丰富了文学研究的视角、为文学作品解读提供新思路,使文学研究摆脱了单一性。本文将以指示语中的“人称指示语”与“社交指示语”两方面为切入点,对《无名的裘德》中裘德、淑、菲洛特桑、阿拉贝娜四位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了研究,分析出不同对话折射出的四位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探究出正是由于各自人物的性格缺陷造成了《无名的裘德》这一悲剧。

关键词:无名的裘德 指示语 性格 悲剧

《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以维塞克斯村庄为背景的小说,也是这位著名英国作家的收官之作。众多国内外学者从悲观主义、重复艺术、圣经人物原型、成长主题等多个方面对《无名的裘德》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指示语文学分析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研究方法,它将语用学与文学两个不同领域互相融合,丰富了文学研究的视角、为文学作品解读提供新思路,使文学研究摆脱了单一性。指示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产生的含义不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其呈现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多方面的。根据具体的文学语境中来分析指示语,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文本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社会地位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理解, 促进文学作品解读。

本文将以指示语中的“人称指示语”与“社交指示语”两方面为切入点,分析《无名的裘德》中裘德、淑、菲洛特桑、阿拉贝娜四位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分析出不同对话折射出的四位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探究出正是由于各自人物的性格缺陷造成了《无名的裘德》这一悲剧。

一.关于指示语

指示语是话语中与语境相联系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是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究其溯源,指示语这一术语最早发源于古希腊文,意为“指明或指点”,即利用语言作为工具进行标示或指点。以色列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于1954年发表的《索引词语》一书,将指示语收纳为语用学的研究范畴之中,使得指示语成为了语言学的又一基本研究对象。

指示语主要分为五大类,即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话语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其中“人称指示语”与“社交指示语”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解读有着深刻的意义。人称指示语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时的相互称呼或对间接参与者的称呼,其分为第一人称指示语(我、我们、咱们等)、第二人称指示语(你、你们等)与第三人称指示语(他、他们等)。社交指示语是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等交际者之间的社交特征或社交关系的词语或结构,其使用目的在于改变、顺应或调节说话人或听话人之间,或者说话人和第三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如王教授、小张、李大夫等)。指示语能够反映出谈话双方之间的和关系,而指示语的形式又能影响谈话双方之间的关系。不同指示语的使用可以使“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1]。一般情况下,指示语的选用需依照常规才能达到一般的交际目的,然而现实生活语言应用中,人们常常有意地违背指示语的正常准则或是有选择性地選取某些指示词语,以达到说话者特定的交际目的与意图。

二.《无名的裘德》中人称指示语的选用

在《无名的裘德》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位主要人物对人称指示语的使用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说话人通常有意或无意变化人称指示语,这些人称指示语能够折射出说话人的心理状态或性格特征,直接或间接体现说话人的意图目的。

1.淑与裘德交流中人称指示语的选用

淑是裘德的表妹,她的出现使裘德终于找到了心灵契合的伴侣。然而,淑与裘德共做决定时,总是以淑的意愿作为最后决定因素。事实上,裘德也曾不温不火的进行了几次辩驳,但是由于表达技巧远不及淑,往往被淑“牵着鼻子走”。

片段一(淑和裘德决定搬家后)

裘德:“人们不理解我呀!我很高兴要离开这里了。”

淑:“问题是去哪里呢?”

裘德:“应该是去伦敦吧。在那儿一个人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淑:“不行——不要去伦敦,亲爱的!我非常清楚这一点。咱们在那不会快乐的。”[2]

在这组对话中,裘德表明想要搬去伦敦,但淑极力阻拦,特意将人称指示词“咱们”替代了“我”,意在像裘德证明他们“两个人”搬去伦敦不会快乐,而事实上仅是淑“一个人”不会快乐,理由是裘德的前妻阿拉贝娜也在伦敦。“咱们”一词意在消除听者(裘德)的忧虑,使说者(淑)与听者拉近距离,以便听者更容易地接受说者的决策。为了自己的想法与意愿,淑宁可让裘德在没有前途的乡下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职业。

片段二(淑决意与菲洛特桑复合后)

淑:“他打算和我复婚。那都是为了形式起见......不过我当然已经是他的妻子了,任何事情都没有改变这一点。”

裘德:“可是你是我的妻子啊!是的,你是我的妻子......我们现在仍然相爱——你和我都明白这一点,淑!所以我们的婚姻并没有解除。”[2]

淑决意与裘德分手与菲洛特桑复合,但对裘德解释时用了“‘他打算和我复婚”,而非“‘我打算复婚”,巧妙地运用人称指示语转换的手法,将第一人称指示语“我”换为了第三人称指示语“他”,将责任悄无声息地全部推卸归咎于菲洛特桑,使裘德误以为淑之所以要与自己分手都是因为菲洛特桑插手其中。

2.阿拉贝娜与裘德交流中人称指示语的选用

阿拉贝娜是裘德的第一任妻子。勤奋好学、理想远大的裘德人生中本不该与粗俗的村中少女阿拉贝娜有交集,然而阿拉贝娜两次三番的使用心计主动出击使得单纯的裘德最后倾心于她,并与她结为夫妇。在裘德逐渐“上钩”的这一过程中,少不了阿拉贝娜对裘德说话时对人称代词的精心雕琢。

片段一(阿拉贝娜与裘德恋爱时)

阿拉贝娜:“啊,我看见这树上有一个很漂亮的东西,一种——毛虫,你遇见过的最好看的黄绿色毛虫!”

裘德:“哪儿?”

阿拉贝娜:“你那里看不见,得到我这里来。”[2]

此片段中阿拉贝娜偷换人称指示词。阿拉贝娜本想借用黄绿色毛虫吸引裘德的注意,在裘德躬下身子来之时借机亲吻裘德,以获得裘德倾心。她特意将“‘我遇见过的最好看的黄绿色毛虫”替换为“‘你遇见过的最好看的黄绿色毛虫”,以此吸引听话人(裘德)的注意,从而达到说话人(阿拉贝娜)实现下一步行动与计划的目的。

三.《无名的裘德》中社交指示语的选用

在《无名的裘德》中,几位人物在社交指示语方面的变化多有体现,这些变化从侧面体现了人物在不同情境下关系的亲疏及心理状态的变化,下面我们将选取几个片段加以说明。

1.淑与裘德交流中社交指示语的选用

淑与裘德二人这段爱情虽爱的热烈,却因二人皆已婚的缘故为教会所不容、世俗所不齒。淑是多变的,她在裘德与菲洛特桑之间摇摆不定;淑又是冷漠的,用言语称呼的远近来表示与人的亲疏对淑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

片段一(淑决定与裘德恋爱时)

“我真想写信告诉你的,亲爱的裘德,是我们分别时我对你说的那番话。你对我太好、太亲切了……假如你想爱我,裘德,你就爱吧……你一定会原谅你这个没有心肝的朋友这样冷酷吧?一定不会说你不原谅,让她痛苦吧?你永远的淑”[2]

片段二(淑决意嫁给菲洛特桑后)

“亲爱的裘德:我这儿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你听了之后也许不会感到惊奇的......我和菲洛特桑先生很快就要结婚大约三四个礼拜后......为我祝福吧。记住这是我说的,你要这样做的,你可不能拒绝呀!

你亲爱的表妹 淑珊娜·弗洛伦斯·玛丽·布莱德赫”[2]

在节选的两个片段中,说话人(淑)将姓名简称改为全称,推远了说者与听者(裘德)的社交距离,减少了亲密程度。淑在信尾将自己的称呼由“淑”改为“淑珊娜·弗洛伦斯·玛丽·布莱德赫”,从昵称到全名的转变将淑对裘德的疏远与心底的冷漠明显地展现了出来,也清晰果断地像裘德说明了自己已情系菲洛特桑,决心与菲洛特桑共同生活。

2.裘德与阿拉贝娜交流中社交指示语的选用

裘德在正值青春年少之时,被阿拉贝娜利用了自己缺乏自制力的特性偷吃了禁果;接着阿拉贝娜又谎称自己怀孕迫使裘德与自己结婚。在传统观念社会的影响下,老实的裘德只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促成了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裘德发现自己被阿拉贝娜欺骗时为时已晚,从阿贝到阿拉贝娜称呼的改变可以直观地看出裘德意识到被骗后的怒不可遏。

片段一(裘德与阿拉贝娜热恋时)

裘德:“站起来吧,阿贝。”

阿拉贝娜:“为什么?”

裘德:“我想吻你,我已等了好久啦!”[2]

片段二(裘德发现阿拉贝娜欺骗了他时)

裘德:“啊,阿拉贝娜,阿拉贝娜!你真狡猾地让人摸不着头脑!弄个错了!嘿,真机灵——真是天才的一着!……那真让人羞愧!”

阿拉贝娜:“别那么快就这么说!这不是羞不羞愧的问题,我原来也并不知道。”[2]

从“阿贝”到“阿拉贝娜”,从爱称到全称,裘德对阿拉贝娜称呼的改变将裘德意识到自己被阿拉贝娜欺骗后的愤怒与悔不当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裘德太过天真,直到结婚后才幡然醒悟阿拉贝娜谎称怀孕为由骗自己与之结婚,也是直到结婚之后才知道从前那个纯真善良的阿拉贝娜是如此的富有心计。

3.菲洛特桑与淑交流中社交指示语的选用

菲洛特桑是裘德的小学教师,也是裘德的情敌。淑与菲洛特桑结合后又离婚,使他的社会地位、工作条件受到严重影响。后来淑离开裘德,找菲洛特桑复婚,菲洛特桑始终都没有埋怨过淑,他对淑的温柔自始至终,这从菲洛特桑对淑始终如一的称呼中可见一斑。

片段一(菲洛特桑与淑分手后)

吉林厄姆:“她为他生了三个孩子,并同他一起经历了悲惨离奇的生活......那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会变得体面正常的。”

菲洛特桑:“可是他们不会的——淑不会的!”[2]

片段二(菲洛特桑与淑复合后)

淑:“我来了,理查德。我真不能相信——你原谅了你的——妻子。”

菲洛特桑:一切我都原谅,亲爱的淑珊娜。”[2]

无论是“淑”还是“淑珊娜”,菲洛特桑对淑的称呼亲密度从未下降。从菲洛特桑的角度来讲,二者心中的距离自始至终未曾拉远。他对淑始终是如此温柔深情,纵使再多的人说淑的不是也难以撼动淑在菲洛特桑心中的重量。从菲洛特桑对淑充满爱意的称呼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即使淑狠心抛下菲洛特桑置他于不顾,他还是一如既往深情地、痴痴地爱着淑。

四.透过指示语看人物性格

通过以上对小说片段中指示语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四位主要人物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不论是裘德的隐忍、软弱,淑的任性、矛盾,菲洛特桑的仁慈、大度,还是阿拉贝娜的自私、算计,无一不是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在写作中,哈代也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有意在作品中显示出人物的性格与环境”[3],从而使读者能够由微到面,更直观明了地感受到语言在人物性格方面的呈现以及人物性格对人物整体命运走向的重要影响。

1.淑——自相矛盾、多变无情

淑的思维方式与举止行为具有常人不具有的分裂性与矛盾性。她时常琢磨不定、反复无常,是刚强与怯懦、专情与多情、叛逆与服从、开放与保守的结合。她在“婚姻上既反抗又屈服、爱情上既有情又无情、宗教上既叛逆又退却”[4],没有人能真正了解淑的想法,没有人能完全掌控淑的行为。

在小说中,淑凭借精妙的语言技巧不止一次地说服了裘德又说服了菲洛特桑,自如流连往返于两位痴心男子之间。她不断地改变主意、不断地重新选择,令两位爱慕者心灵饱受痛苦,然而对此她自己心中却冷漠无感。正是淑性格中隐含的的矛盾性与多变性,使得裘德本就饱经风霜的内心经受无休无止地折磨;也正是这种复杂的性格,才让本应与淑幸福度过一生的裘德沦落到在单相思中落魄死去。

2.裘德——单纯天真、隐忍痴情

也许是从小父母双亡之故,年轻的裘德因未经受正常家庭的教导而显得格外的单纯、不谙世事。在前后两段爱情中,裘德无一例外都沦落为遭受欺骗玩弄的一方。无论是阿拉贝娜以怀孕为由欺骗引诱裘德与之结婚,还是淑在他身边来了又走辗转几次的感情玩弄,都体现了裘德的单纯天真。

当淑两次三番地离开他突破道德底线时,裘德,作为一个男人,选择了隐忍。多少次他痴痴地等、静静地盼,渴求淑能从菲洛特桑那里回到她的身边。而当淑一次又一次决定离开他去和菲洛特桑生活时,暴怒与静默,他選择了静默。直到生命的尽头,他还是坚持希望淑可以重回他的怀抱,对于从前发生的一切,裘德可以既往不咎。

3.阿拉贝娜——工于心计、庸俗世故

与小说开头塑造的淳朴可爱形象不同,阿拉贝娜是一位十分富有心计、追求物质享受的女子。可以说阿拉贝娜与裘德完全是格格不入的,“一个富有理想,生活俭朴,心底善良;而另一个却一味追求物质生活。”[5]

早些年阿拉贝娜为了将裘德得到手,不惜婚前献身,以怀上孩子为由骗来了自己心心向往的婚姻。而在发现裘德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的时候她又随时撒手离开,去了国外与另一个男人结婚。当裘德与淑在一起时,阿拉贝娜又几次三番的找上门来,以强装可怜的手段趁裘德酒醉之机千方百计与他复婚。达成心愿后,因为裘德每况愈下的身体,阿拉贝娜又置可怜病危的裘德于不顾,与江湖医生维尔贝特寻欢作乐。

4.菲洛特桑——仁慈宽容、理性绅士

菲洛特桑与淑恋爱时,听到学校流传淑与裘德暧昧不清的传闻,但他没有轻信,而是理性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最终选择相信淑,相信裘德。可以说菲洛特桑坎坷感情道路是“'爱人'者不可规避的”道路。[6]

菲洛特桑与淑结婚后,淑突然改变主意执意要和裘德在一起生活。面对如此的剧变,面对淑近乎胡闹的选择,他没有发怒,没有癫狂,而是经过痛苦的内心挣扎,最终决定遵循淑的意愿,选择绅士地将手心里的爱人让出,放她离开自己的怀抱。即使他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工作条件受到严重影响,他也未曾后悔。

五.结语

从不同的言语间可以窥见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性格又划分决定了迥异的命运。可以说语言与性格是同一概念下的两种说法。卡尔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有三重性格:他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他所具备的性格和他认为自己所具有的性格。”从人物指示语的使用,我们可以观察出一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性格,进而分析出这个人物所具备的性格。本文通过研究指示语在《无名的裘德》中不同情境下的使用情况,分析出四位主要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而探究出各自人物的性格缺陷是所造成《无名的裘德》悲剧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哈代大师对文本中指示语的精心雕琢,才让文中人物性格特点各放光彩,才使此本小说的悲剧走向过渡地如此自然天成、巧夺天工,给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悲剧之美。

参考文献

[1]吴一安.空间指示语与语言的主观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6(6):403-409.

[2](英)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M].刘荣跃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3]赵春敏.《无名的裘德》人物形象分析[J].教育界·下旬,2016(1):56-57.

[4]姜明宇.失败的叛逆者——《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淑·布莱赫德的双重性 格[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2):63-64.

[5]李珠.一部抨击维多利亚时代婚姻观的檄文一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婚姻观[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6-157.

[6]孙睿超.从《无名的裘德》人物形象塑造看哈代的思想观[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55.

(作者介绍:赵申,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郭海霞,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英美小说与诗歌)

猜你喜欢

悲剧性格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画家的悲剧
肿头龙的悲剧
肿头龙的悲剧
网络晒照突显性格
近视的悲剧
性格描绘词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