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店

2020-04-19孙道荣

文苑·经典美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老师傅剃头理发师

孙道荣

刮了几阵风之后,雨说下就下了。他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看着门外。这个时间段本来就没什么生意,他已经习惯了一天中这段闲散的时光。

忽然,一个人影匆匆忙忙地走到屋檐下,显然是躲雨的。那人往店里瞄了几眼,犹疑了一下,终于没有推门进来。他站起来,走过去拉开门,对那个人说:“别站在外面了,进来坐会儿吧。”躲雨的是个年轻人。他拿了一条毛巾递给年轻人,年轻人感激地笑笑,接过毛巾将脸擦干净,又擦了擦湿漉漉的头发。他注意到,年轻人的头发长而蓬乱,一看就是有段时间没有理发了。

他问年轻人:“看样子是来找工作的吧? ”年轻人点点头,茫然地看着外面的雨,告诉他:“我去年就毕业了,一直没找到固定的工作。听说这边工厂多,就过来试试看。已经两个多月了,再找不着工作就只能先回老家了。”他安慰年轻人:“别急,总有希望的。”

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年轻人,忽然站起来对他说:“坐着也是坐着,不如我帮你理个发吧?”年轻人一听,神色慌张地直摇头:“我只是进来躲躲雨的,不理发,如果我影响你生意,可以站在外面屋檐下躲一会儿。”他一把按住年轻人:“没关系,反正我现在也是闲着,帮你把头发简单地剪一剪,看起来精神一些,对你找工作有利。”年轻人脸红红地憋出一句话:“我也知道我的头发太凌乱了,可是我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了,真的没钱理发。”他笑了:“小伙子,你误会了,我不收你的钱。我学理发时间不长,这个店也刚开不久,你就当给我练习一下,如果剪得不合你口味,还要多包涵。”他善意地撒了一个谎。

年轻人抬头看看他,摘下眼镜,狐疑地点点头。他将理发布罩在年轻人身上,拿起电推剪帮年轻人剪头发。他一边修剪一边和小伙子闲聊,不一会儿就将小伙子的头发剪好了。小伙子戴上眼镜,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显得年轻、干练,多了精气神。小伙子笑着说:“师傅,你的手艺蛮不错的,不像是刚学出来的。”小伙子把手伸进外衣口袋,掏了半天,掏出一张五元钞票递给他,嗫嚅着说:“不好意思,我只能付给你这么多,你别嫌弃。”他推开了年轻人的手,板着脸说:“我说过权当练习。怎么能收你的钱呢?”小伙子红了脸庞,又红了眼圈,慢慢收起了钱。外面的雨仍然在下。他给小伙子讲了一个故事。

小街上有一家剃头老店,有一次一个头发蓬乱、面容肮脏的小男孩走进店里讨水喝。老师傅给他倒了一杯水,还给了他几块饼干。又饿又渴的小男孩吃完了饼干,喝好了水,准备离开,老师傅却一把拽住他,要给他剃头。小男孩说:“我没有钱。”老师傅说:“我知道你没有钱,可是既然你走进了我这个剃头铺,你就不能蓬头垢面地走出去。”

老师傅给小男孩剃了个好看的小平头。小男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恳求老师父收他为徒。就这样,小男孩学成了一门手艺,再也不用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了。他没有讲那个小男孩是谁,小伙子也没有问,但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雨慢慢小了,停了。小伙子向他告辞,并承诺如果找到工作,今后就都到他这里理发。他拍拍小伙子的肩膀,目送小伙子一脸精神地走出他的理发店。他笑着嘟囔了一句:“不管你是谁,都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理发店,这是一个理发匠的根本。”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名师赏析】

这篇微型小说有以下几个写作特色,可供学习借鉴。

1.形象鲜明。这篇小说通过理发师善意地撒谎,免费帮助年轻人理发,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懂得感恩的普通人形象。记叙过程中,作者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凸显人物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变得鲜活生动。

2.拟题巧妙。作者把理发师笑着嘟囔出的一句话“你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理发店”提取出来作为文章标题,既突出了小说主人公的身份,也折射出了人物发自内心的善良,可谓一举两得。

3.误会兴波。虽然这篇小说是发生在寻常百姓身上的故事,却能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用理发师的热情相助与年轻人的误会制造悬念,在对比中形成一种紧张气氛,让读者产生一睹为快的欲望。最后揭开谜底,理发师给年轻人理发并不收钱,他之所以如此热情,与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有关。行文至此,故事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4.环境衬托。小说在行文中多处写到的“雨”起到不同的作用。一是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引出了躲雨、進店、理发等情节;二是烘托人物心情,由“说下就下”到“一直下”再到“慢慢小了、停了”,烘托出年轻人由茫然到若有所思,再到充满信心的心理变化过程。

猜你喜欢

老师傅剃头理发师
不会理发的“理发师”
卖早餐的 小贩
卖早餐的小贩
“企业可以少赚钱,但苗不可以掉价!”虾苗界20多年的老师傅告诉你一条好虾苗是如何炼成的
活明白了的剃头大妈
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