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酮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04-18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9期
关键词:酮体丁酸病牛

曲 静

辽宁省朝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朝阳 122000

奶牛的酮病主要是由于奶牛产后日粮中能量饲料供应不足,导致奶牛自身脂肪大量动员,产生的酮体过多蓄积而引起的一种代谢疾病,以酮血、酮尿、酮乳为主要特征,伴随着血糖降低、泌乳减少以及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继发营养不良与屡配不孕等。

1 酮病分类

奶牛酮病根据发病时间、体况及血糖含量等可分为三类:I 型、II 型及富丁酸青贮型。

1.1 I 型酮病

I 型酮病主要发生在奶牛产后1 ~1.5 个月,大多由于奶牛产后能量摄入不足引起,跟I 型糖尿病相类似,都显示出患病动物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很低。但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却不尽相同,前者是由于低血糖,而后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患I 型酮病的奶牛,虽然通过动用体脂功能,血液中的酮体浓度会呈现急剧增高的趋势,但是肝脏机能正常,可以将酮体转运出肝脏,这种情况比较容易治疗,及时补糖即可恢复正常。

1.2 II 型酮病

II 型酮病与II 型糖尿病相类似,患病动物体内胰岛素浓度、葡萄糖浓度都很高,区别在于II型酮病高浓度的葡萄糖可能只是暂时的。II 型酮病又称奶牛肥胖综合症,由于奶牛产前管理不当,奶牛产前体脂动员过度,导致肝脏脂肪浸润,形成奶牛脂肪肝,这是II 型酮病的主要病因[1]。II 型酮病的患病奶牛血清中的酮体浓度没有I 型的高,但是逆转脂肪肝,恢复肝功能治疗周期长,预后不佳。

1.3 富丁酸青贮型酮病

此类型的酮病发病是由于奶牛采食了富含丁酸的饲料引起的。在制作青贮料的时候,如果饲料水分较高导致梭菌大量生长,梭菌会将部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丁酸,饲喂奶牛后会引发酮病。富丁酸青贮型酮病的特点是群发,当饲养环节发现酮病发病激增,就应该先检查青贮料的丁酸含量,一旦确认饲料有问题,应立即停喂。

2 临床症状

轻症的奶牛呼出气体、乳汁和尿液有酮体的气味,并无其他明显的临床特征。症状明显的奶牛一般在产犊后数天到数周出现食欲减退,反刍减弱,拒食精料,但可以采食少量粗饲料,产乳量降低,乳和尿液容易形成泡沫。重症的奶牛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粪便干燥,甚至出现神经症状。酮病按临床症状一般可以分为消化型、神经型、继发型[2]三种类型,其中,以消化型和神经型更为常见。

2.1 消化型

消化型酮病一般出现在奶牛产犊后一个月内,病牛精神状况不佳,采食量下降,反刍减弱,拒食精料,异食癖,喜喝尿液、污水,舔食泥土,栏杆;呼出的气体、排出的乳汁、尿液有烂苹果气味;产乳量明显下降,病牛消瘦明显,脱水,心脏心音异常,前胃弛缓,出现明显的腹痛症状,先便秘,后期腹泻。

2.2 神经型

神经型酮病一般在奶牛产犊一周左右出现,病牛除了消化型的常见临床症状外,还伴随着异常兴奋、狂暴、呻吟、空嚼磨牙、流涎,转圈运动,头撞墙或其他硬物,肌肉痉挛、抽搐,有的身体僵直,呆立不动,兴奋沉郁交替发作。

2.3 继发型

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真胃移动、乳房炎、子宫炎等疾病都可能继发酮病,除了这些原发病的症状外,病牛还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消化和功能紊乱,泌乳量下降等酮病的症状。

3 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可以对本病做出初步的诊断,而进一步诊断还是要依靠实验室。实验室酮病诊断的常见方法有酮粉法、酮体试纸条、血酮仪生化分析仪。酮粉法是用硫酸铵、无水碳酸钠、亚硝基铁氰化钠以40:20:1 比例研磨混匀制作酮粉,取0.1 g酮粉加到载玻片上,滴加乳汁1 ~2 滴,观察颜色,紫色则为酮体阳性。酮粉法检测价格低廉,但是只能定性,且灵敏度不高。试纸条检测准确性低,容易出现假阳性。生化分析仪操作复杂,不适合生产实践中大量检测。血酮仪操作相对简单,准确率高,更适合大型规模奶牛场使用[3]。

4 治疗措施

酮病的治疗原则就是补糖抗酮,尽快恢复体况,对其他原发病对症治疗。

4.1 补糖疗法

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口服丙酸钠,连用3 ~7 d,提高机体血糖浓度。病牛伴发脂肪肝时,木糖醇对于提高和胰岛素浓度的效果要更好,可以静脉注射25%的木糖醇,连用3 d。要注意无论是注射葡萄糖还是木糖醇,要控制好速度,缓慢注射,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生酮。

4.2 抗酮疗法

肌肉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00 ~600 IU,可促进糖原异生。也可注射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病牛几小时后血糖即可恢复正常,48 h 内食欲恢复,3 ~5 d 血酮水平恢复正常。

4.3 镇静安神疗法

神经型酮病,可以口服水合氯醛,其作用是对大脑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兴奋性,镇静安神,缓解病情,还能加速瘤胃中的淀粉分解作用,促进葡萄糖的生成和吸收,并通过瘤胃发酵提高丙酸的产生。该方法对瘫痪牛禁用。为防止酸中毒,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

4.4 对症疗法

对于其他疾病继发的奶牛酮病,先着重治疗原发病,兼顾酮病。

5 预防措施

奶牛酮病的预防工作对奶牛的健康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在日常管理中重视起来。

5.1 定期监测奶牛酮含量。临产奶牛采集尿液检测酮体,产后进行血酮检测,隔日一次,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5.2 加强饲养管理。围产期奶牛的饲料应按实际情况调整,避免奶牛产前过肥,也要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营养不良。

5.3 适当添加饲料添加剂。可以添加B 族维生素,有效降低酮体浓度,也可以添加丙二醇,有效提高血液胰岛素浓度,降低酮病发生率。

猜你喜欢

酮体丁酸病牛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尿酮体“±”或“+”代表啥
HIV-1感染者肠道产丁酸菌F.prausnitzii和R.intestinalis变化特点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丁酸乙酯对卷烟烟气的影响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