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工作面过顶板破碎区联合支护技术
2020-04-18王雨豪
王雨豪
(潞安集团 司马煤业公司,山西 长治 047105)
1 工程概况
司马煤矿1209工作面回风巷位于1209工作面东部,东临1208回采工作面,西临1209高抽巷,南连1209工作面切眼,北连二采区集中胶带巷(里段),长度1 072 m。
2018年4月初,矿方按照采掘衔接安排开始掘进1209回风巷。此时,1208回采工作面推进到距停采线约150 m处(距二采区集中胶带巷(里段)约210 m)。
工作面布置情况见图1。
图1 工作面布置示意
1209回风巷沿3号煤层底板掘进,采用矩形断面,规格为5 m(宽)×3.5 m(高)。煤层直接顶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厚度约5.13 m;老顶为灰-深灰色细粒砂岩,厚度约8.78 m;直接底为深灰色炭质泥岩,厚度约2.20 m;老底为深灰色粉砂岩,厚度约2.22 m。围岩情况较为稳定。
1209回风巷掘进过程中共穿过4条正断层,从北向南依次为F33正断层、F64正断层、F65正断层、F54正断层。F33正断层距二采区集中胶带巷(里段)330 m,倾角45°,落差3 m;F64正断层距二采区集中胶带巷(里段)434 m,倾角80°,落差1.8 m;F65正断层距二采区集中胶带巷(里段)476 m,倾角62°,落差1.8 m;F54正断层距二采区集中胶带巷(里段)487 m,倾角45°,落差2.5 m。
2 施工技术方案
针对1209回风巷在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情况,通过分析研究,最终确定将1209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分为正常区域(南半部,长度550 m)和顶板破碎区域(北半部,长度522 m),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支护技术方案。
2.1 正常区域段支护方案
参照邻近工作面的支护参数,对正常区域段进行了支护。
1) 顶板支护。每排采用MSGLW-500/22 mm×2 400 mm的高强度螺纹钢锚杆6根,间排距为900 mm×900 mm,所有锚杆配套使用1010尼龙阻尼垫圈及球型垫,树脂锚固剂加长锚固,每根锚杆采用MS(CKb+Z)2360、MSZ2360树脂锚固剂各1支,铺设金属网和D16 mm圆钢焊制的钢筋梯子梁,锚杆的预紧力矩不小于300 N·m,且不大于360 N·m,锚杆锚固力不得小于100 kN。垂直巷道走向打设槽钢锚索加强支护,锚索规格为SKL22-1/1 770 mm-7 300 mm,间排距为1 800 mm×1 800 mm,采用2 500 mm的16号槽钢为托梁,锁具与槽钢托梁间垫片规格为120 mm×150 mm×20 mm,锚固剂为1支MS(CKb+Z)2360、2支MSZ2360,锚索预紧力不得小于200 kN,为弥补锚索预紧力损失,按照不低于设计预紧力30%(即260 kN)的超张拉比例进行超张拉。
2) 两帮支护。帮部采用MSGLW-500/22 mm×2 000 mm的高强度螺纹钢锚杆,每排布置4根,间排距为900 mm×900 mm,所有锚杆配套使用1010尼龙阻尼垫圈及球型垫,树脂锚固剂端部锚固,每根锚杆采用1支MSZ2360树脂锚固剂,两帮均铺设双向式拉伸塑料网和D14 mm圆钢焊制的钢筋梯子梁,锚杆的预紧力矩不小于300 N·m,且不大于360 N·m,锚杆锚固力不得小于100 kN。靠1208运巷侧巷帮打设两根单体锚索,锚索规格为SKL22-1/1 770 mm-4 300 mm,间排距为1 600 mm×1 800 mm,配套使用300 mm×300 mm×16 mm的拱形钢托盘,拱高不得小于60 mm,配套使用1支MS(CKb+Z)2360、2支MSZ2360锚固剂,锚索预紧力不得小于200 kN,为弥补锚索预紧力损失,按照不低于设计预紧力30%(即260 kN)的超张拉比例进行超张拉。支护示意见图2。
图2 正常区域段支护断面(mm)
2.2 顶板破碎区域段支护方案
经过技术对比结合经验数据,通过顶板破碎区域期间,采用以下方式加强支护:①在原有巷道支护基础上,采用锚网、槽钢锚索加密的支护方式;②进入顶板破碎区域后,槽钢锚索打设方式变更为排排槽钢;③视现场情况,平行于巷道走向打设顺巷槽钢锚索;④巷道顶板破碎导致顶锚杆预紧力无法达到设计值时,在锚杆附近补打4.3 m单体锚索,对巷道进行加强支护;⑤巷道压力显现明显,巷道顶帮破碎,导致部分锚杆失效等现象时(根据现场评估而定),在原有支护基础上,架设π型钢梁棚进行被动支护;⑥受F33、F64、F54、F65断层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巷道顶板破碎导致顶板控制困难时,在断层前后10 m范围内采取超前预注浆、后支护的方式进行掘进以增加巷道的稳固能力,提高巷道承压强度,对松软破碎围岩进行加固;⑦在采取注浆控制顶板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酌情进行密集穿管作业,加强巷道顶板控制。
具体参数如下:①锚杆打设排距由900 mm缩小至800 mm,槽钢锚索打设排距由1 800 mm缩小至800 mm,其余支护参数不变;②打设顺巷槽钢锚索时,平行于巷道走向,距巷帮500 mm,顺巷打设;③架设π型钢梁棚时垂直巷道走向,施工采用“一梁二柱”方式,棚距为800 mm,棚腿距梁端为113 mm,采用长度为4 800 mm的7号π型钢,单体柱型号为DW35-250/110X;④在迎面墙顶角处根据巷道坡度水平打设D42 mm的钻孔,间距300 mm,深度3 000 mm,共打设17个,打设完毕后,将钢管插入钻孔内,钢管采用33 mm无缝钢管,长度3 000 mm。
支护示意见图3,密集穿管示意见图4。
图3 顶板破碎区域段支护断面(mm)
图4 密集穿管作业剖面(mm)
3 结 语
1209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在采用联合支护方式后,通过顶板破碎区时效果良好,顶板下沉量控制在300 mm以内、两帮移近量控制在500 mm以内。在其他类似地质条件的掘进工作面通过构造时或与回采工作面交锋时可以推广此种支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