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2020-04-18邵李海王群赵冰赵越高辛露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尿路上皮粒细胞

邵李海 王群 赵冰 赵越 高辛露

作者单位:1.110031 沈阳,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2.沈阳市医学院附属二院

恶性肿瘤在病理进展过程中,患者体内多存在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与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相互促进[1]。研究显示,早期通过健康资料和机体的炎症反应,可预测潜在的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肝癌、消化道肿瘤、肺癌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2]。本研究对比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健康人群NLR水平,以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NLR水平与疾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6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善,来诊前未接受放化疗或其他免疫疗法,其中男31例、女33例;年龄45~ 76岁。排除标准: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伴发心脑血管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伴发其他器官肿瘤患者。收集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各32例;年龄48~74岁。两组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患者知情同意。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比较

1.2 血清样本的采集 所有入选对象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5 mL,行血常规检查,统计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数据,并计算NLR。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NLR,同时观察组依据NLR的高低进行分组研究,比较分析NLR高低组疾病相关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表示,方差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NRL的诊断有效临界(cut-off)值;应用χ2检验分析NLR高低组患者的疾病相关指标差别;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N L R比较 对照组NLR中位数为1.31(0.20~2.59),平均值1.39±0.81;观察组NLR中位数为3.01(0.97~4.43),平均值2.77±1.11;观察组NL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17,P<0.05)。

2.2 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中性粒细胞数为(4.17±1.26)×109/L,淋巴细胞数为(1.62±0.52)×109/L,NLR为2.77±1.11;肿瘤病理分级(G)高级别(G3+G4)44例,低级别(G1+G2) 20例;肿瘤高分化27例,中低分化37例;肿瘤直 径≥4 cm和<4 cm各32例;有转移30例,无转移34例。

2.3 R O C曲线分析N L R诊断价值 绘制NLR诊断病理分级的ROC曲线,确定NLR界值,NLR曲线下面积0.820,95%可信区间为0.709~0.930。选取NLR截取点2.80时,NLR检验灵敏度为82.9%,特异性为79.3%,选取NLR=2.80为最佳cut-off值,NLR<2.80判定为低水平,NLR≥2.80为高水平。见图1。

图1 NLR判定病理分级的ROC曲线

2.4 N L R高低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比较分析 高NLR组与低NLR组在高病理分级和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进展,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新的阐述。恶性肿瘤的病理机制,涉及多种外在环境改变、内在微环境改变以及遗传基因的突变等。前期研究者结果显示[3],肿瘤的进展过程中,炎症反应起到重要作用。炎症反应中的炎性介质和细胞活性因子,一方面引发组织氧化损伤,另一方面促进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炎症反应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合的微环境。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反应迅速的特点,在各类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的相关作用机制如下[4-5]:①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合成以及释放氧自由基,引发细胞DNA损伤,诱导突变;②破坏胞外基质,促进血管形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淋巴细胞具有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可通过分泌活性因子及细胞毒性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6-7]。

表2 患者不同临床资料在NLR高低组的表现

本研究初步分析了血清NLR的诊断效能,NLR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利于肿瘤的早期筛查。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NLR高于健康对照组,且NLR与高病理分级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肿瘤的早期筛查各类方法中,外周血血清标本获取快捷,检测快速,结果确切。综上所述,NL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表现为较高水平,其高比值可能与肿瘤的增殖和转移有关,血清学NLR检测有助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及肿瘤分级和转移评估。

猜你喜欢

尿路上皮粒细胞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上尿路结石微创术后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三七总皂苷对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