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岛: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

2020-04-18

山东农机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黄岛区农机化全程

张 杰

黄岛区系我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全区总面积2096平方公里,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机化综合水平偏低。从农机装备方面看,小型机械保有量多,大型、新型机械保有量少,新增量小,增速慢。黄岛区4.7万台拖拉机中,大中型拖拉机只有不到4000台,占拖拉机总量不足9%,小型拖拉机占了九成多,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黄岛区仅拥有植保无人机6架,中小型植保机械和牵引式植保机械却接近1000台。从机械化作业水平方面看,粮食作物产中环节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产后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极低,全区粮食烘干机非常短缺,与86.99%的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相差甚远。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特色农业和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甚至有些经济作物的收获环节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机械更新换代,农机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推广进度缓慢。

青岛市黄岛区开展县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服务的做法和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县区农机化推广机构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样板,值得研究并加以推广。

一、问题和差距

(一)服务农业全程机械化的推广机构队伍不强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便民服务改革力度的加大,各项工作规范不断加强,黄岛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农机化技术培训、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等的工作量逐年增加,监管、服务任务日益繁重,而区农机推广站工作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增加,主要承担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农机推广站仅3人,镇街无农机化技术推广专设机构,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不固定,任职时间短,经常性调整。服务农业全程机械化的推广机构队伍总体出现年龄断崖,工作积极性不高,技术能力不强的情况。

(二)服务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工作方式简单化

举办农机化技术培训班和现场会是黄岛区推广各类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各种先进机具的重要途径。这种形式的技术推广,比较接地气,农机手和农户比较能接受,但因举办培训班的地点、数量以及授课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农机手和农户因为无空闲时间或距离太远无法参加,而且适宜不同地区的农机化作业技术、作业规范也无法面面俱到。推广过程中,基本都缺乏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往往是只针对机械作业进行技术推广,而很少考虑完成机械作业需要注意的肥料、农药、种子、墒情农艺因素,工作方式相对简单化。

(三)服务农业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模式不完善

黄岛区东西狭长,南北纵深较大,既有平坦肥沃的平原土壤,也有分散零落的丘陵黄土地块,然而,不同区域、不同耕地类型、不同作物的作业特点各不同。大型动力机械更适合地块大的黄岛区西南部大场、泊里、藏南几个镇,宝山、六旺、王台镇这些丘陵地形则更适合使用灵活方便的中小型动力机械作业。丘陵地块更适合使用精量播种机、小型植保机械,而肥沃的大地块耕地则更适合使用宽幅免耕播种机等的播种机械和无人机、大型喷杆式喷雾机等植保机械。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作物,不同的作物会适宜不同的机械,不同的机械组合自然会形成不同的机械作业技术路线。在服务农业全程机械化过程中,黄岛区农机推广机构很少能够因地制宜的为各个地域及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制定出完善的可推广的机械化作业模式、作业技术路线、作业规程。

(四)服务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社会经营组织构建不足

随着黄岛区土地流转规模的加速,农机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各类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各种先进机具推广后的主要使用者,然而,截至2019年年底,黄岛区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仅为52家,合作社成员2800余人,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6632台(套),无论是合作社数量、成员人数还是机械保有量都比较少,新型农业服务公司数量也非常有限。缺乏优质的维修服务站,技术服务能力欠佳,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点分布不合理,有些地方过多,甚至出现恶性竞争,有些地方则很少,农机手修理机具距离远、费用高。目前黄岛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政策扶持农业经营组织推广新技术主要依托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但此类项目资金量和数量均较少,而且其中能用来引进新技术和新机具的资金量更是有限,不仅有些新技术无法通过项目实施来引进示范,更是无法在政策上支持农机维修和生产企业发展。

二、发展对策

(一)完善农业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扶持政策

加大现代农业所需农业机械研发创新、农机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各方面政策扶持力度,继续高质量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多渠道加速推动农业全程机械化所需农机具研发提升和推广应用进程。继续推动农机作业补助政策健全完善实施,在巩固国家已经大范围推广的耕地机械深松作业补助政策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机械作业补助范围,对水肥一体化作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高效植保等各类新型高效生态环保型机械化作业实施补助。进一步增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体系建设,加大用于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各类技术的培训力度,拓宽新技术培训的质量和覆盖面。拓展农机保险普及范围,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农机驾驶作业安全无忧,为推广新型机械提供坚实安全赔付保障。协调工商、农商行等部门构建新形势下农业发展金融支持渠道,探索更加便捷优惠的农机抵押贷款政策,破解农业新型经营组织融资程序中的难题。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田间道路,增加农业设施用地指标,逐步解决烘干机等农用装备用地指标问题。合理修订支持性政策支持范围和重点,确保能够争取到的各项政策能够长期有效地服务全程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健全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体系

1.建设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平台。积极争取各类人才政策,开展农机化推广技术人才引入工作,丰富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和各类农机企业技术人才储备,确保能够引得来、留得住。依托农业类大学、地市级农机推广站建立各类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小组,有效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测土配方、作物测产等工作。根据县区农业生产实际,形成适合同类作物、生产领域和区域的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作业模式。在辖区主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粮食作物保护性耕作、经济作物机械化种收、高效机械化植保、秸秆机械化还离田等新技术示范基地,开展农机深松整地、小麦玉米免耕播种、高效植保、农作物联合收获作业、粮食烘干等机械化重要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着重加强农业种植大户和广大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应用指导,推动优选的生产模式广泛应用,改善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立农机化技术教育培训服务平台。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立足“情系三农,服务三农”的原则,创新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把教育培训体系向基层延伸,构建由“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农机化技术训练基地-农机合作社大学堂”三部分构成的新型农机化技术培训体系,不断加强农机化技术训练基地和农机合作社大学堂的软硬件设施建设,重点围绕农机化新技术和农机新装备开展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实用人才培训,在三级网络合理安排举办农机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高效植保、各类经济作物种收等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适时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大集”等活动,着力为农业队伍培养一批经营管理能力强、掌握农机化新技术的人才梯队,提高新时期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3.建设农机化技术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以农机合作社为主要作业服务力量的新型农机经营体系建设,围绕农机合作社运行规范化程度,开展“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进年活动”,评先树优,引领辖区内的农机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升级,积极创建国家、省、市级示范社;选取基础实力相对强、潜力大的农机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和业务范畴,着力建设集农机推广培训、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维修功能于一体的农机合作社;引导农机合作社采用“土地入股”“全程托管”“订单作业”等方式加长作业链条,增强社会化服务盈利能力。

4.建设农机化技术信息服务平台。总结现已广泛运用的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系统运行经验,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和“互联网+农机”物联网建设,推广使用“智慧农机云平台”和“智慧农机APP”,构建农业机械作业终端基础上的农机手、合作社、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三级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用科技智能手段实现农作物生产全过程的作业机械调度、作业技术指导和作物生长管理的全覆盖信息化服务。

(三)激励农业机械研发科技创新,加强校企联合

1.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升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农机生产企业要联合农机领域科研院所和大学,在现有机械装备基础上,以“产业急需、农民急用”为导向,针对所在地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的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充分验证新型机具,并根据新机具性能特点,总结出符合辖区实际的机械作业路线。开展高效联合收获机械、蔬菜精量播种机、航空植保机械等安全可靠型、自动高效型、精准智能型农机装备配置和优化提升研究、验证,克服高产高效技术新机具装备不足难题,生产制造、示范推广出更多适合本地区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

2.加快农机技术科技推广。鼓励农机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和农机合作社等共同参与辖区内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构建起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推广与社会化经营性推广优势互补的新型技术推广机制。主动联系先进农机生产企业,支持它们与本地农业园区构建新机械试验对接平台,开展新型农业机械和作业技术生产试验示范,带动周围区域率先引进使用各种新机具。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要争取更多的专项经费和示范项目,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使用者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利用项目资金,在项目建设中使用新技术、推广新机具

3.加强农业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和宣传引导。以推广农机化新装备新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为培训重点,示范应用现代农机化新装备新技术。实施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机械化耕地地力提升、经济作物提升、保护性耕作提升等的技术提升工程,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机化技术示范训练基地、合作社农机大学堂开展技术培训,突破作物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作业技术,培育新时代农机带头人和机械操作人员。利用示范区设立的标识牌,详细介绍示范区内的作物种植模式和使用的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让周围区域的农民可以看得清晰、学得明白、用得有效。有条件的县区可以创办《农机信息》刊物,组织编印技术手册,汇编农机政策,及时推出有关农机方面的新政策、市场信息、农机动态、基层亮点、农机科技、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典型经验及发展动态。增加农业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在各级电视台、报刊、农机化信息网、政务网等媒体网站的报道力度,扩大宣传带动效应。

4.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对工作完成情况的有效衡量手段,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考核评价指标和工作量化标准来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要注重平时工作的评价,应当加大定量指标,减少主观评价因素干扰,增强评价科学性,工作要安排到人,考核评价也要具体到人。“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要将绩效考核作为评优树先、获取薪酬、职称晋级的重要参考,干好干坏,赏罚分明,多劳多得。所谓“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激励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工作人员更加高效地投入到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工作中,多元化、多措施推广,提高技术推广工作的活力和效率。要建立“善学、善成”各项激励制度,通过学习增强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通过集思广益、开门决策、担当落实提高工作成效。

(四)因地制宜和区域统筹结合开展推广工作

1.因地制宜推进农机和农艺的深度融合。机械化作业技术和新型机械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就是能否做到因地制宜,实现农机与农艺的高度融合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必由之路。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始终牢牢把握住这一核心,无论是耕种手还是田间管理,都应该根据区域实际,协调其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甚至可以组织农机和农艺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机械作业与种植模式、田间管理在该地区的高效落地。同时,针对不同作物、不同模式和不同机械分类组合,搞好试验对比,为进一步的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区域统筹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一项政策要想在各地区落地实施,一般都会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实施方案,这是根据地区发展实际的需要。我们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政策也是如此,各地的气候特点、耕地类型、机械装备基础都不同,绝对不能搞“一刀切”,千篇一律,只有做到区域的统筹安排,因地施策,精准推广,才可能做到推广政策措施在各地区落地开花。

猜你喜欢

黄岛区农机化全程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创新思考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太空种子育出航天梦——中国首家小学生航天育种科普基地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二实验小学挂牌成立
青岛市黄岛区为所有中小学食堂配备营养师
问题导向 先行先试 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