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支架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优势探讨
2020-04-18赵石垒马会军姚阳端王子默王向阳唐爱英
赵石垒 马会军 陈 琛 姚阳端 王子默 王向阳 唐爱英
(1.许昌市中心医院 介入科 许昌 461000;2.许昌市中心血站 许昌 461000)
食管良性狭窄(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导致吞咽困难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化学性灼伤、贲门失迟缓症、食道及贲门肿瘤术后吻合口狭窄等[1]。食管良性狭窄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常用消炎利水合剂,但效果多不理想,其次为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与内支架治疗,对食管良性狭窄过去多采用 X 线下球囊导管扩张治疗, 短期疗效好,但中远期效果差[2]。随着内支架技术的不断发展, 食管良性狭窄的内支架治疗应用开始增多。本文针对连续收治的我院有完整资料的此类患者44例,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疗效对比,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连续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44例保守治疗失败的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分为临时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22例,为观察组;应用食管内球囊扩张术的患者22例,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9.4±12.8)岁;病程1~6月,平均(3.4±2.1)月;贲门失迟缓症者14例,化学灼伤者3例,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狭窄者3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2例。观察组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49.9±13.1)岁;病程1~6月,平均(3.3±2.0)月;贲门失迟缓症者14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4例,化学灼伤者2例,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狭窄者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患病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根据狭窄口大小,选择直径合适的扩张器进行扩张,一般开始时选择7mm、9mm及11mm扩张器进行扩张,沿导丝引入扩张器,将扩张器的有效部位送入狭窄部分,按照由细到粗的顺序进行扩张,最后一根扩张器在狭窄部分保留一段时间,然后连同导丝一并拔出,扩张过程中注意患者疼痛表现,若疼痛剧烈及时停止治疗。扩张治疗后保证内镜可顺利通过狭窄段,确定狭窄的长度及其特点。这样反复多次扩张,最初为每7d扩张一次,直到15mm扩张器可以顺利送过狭窄部,再延长扩张治疗间隔至15d、1个月,根据患者进食状况改变来调整治疗间隔时间,患者在治疗后2h即可进食。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经口咽部喷喉麻醉后导丝导引下,5F C2导管导引下导管进入食道狭窄上段成功,经导管造影确认狭窄部位及其长度。导丝导引下,顺利通过狭窄部位,导管跟进,通过狭窄部位进入胃腔,造影并确认。22例球囊扩张者,换用长加硬导丝,撤回导管,沿导丝进入直径为16~20mm球囊,小心通过狭窄部位,透视下逐步扩张球囊,并确认狭窄处球囊腰峰消失,持续3min左右,后撤回导丝及球囊,22例支架置入者换用加硬腔道导丝,撤回导管,沿导丝进入支架输送系统,透视下小心经过口咽部,食道上段,小心通过狭窄部位,固定位置,确认合适后固定位置,小心释放支架,确认位置合适,后撤回导丝及支架输送系统。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患者均术后即刻口服造影剂行上消化道造影。手术完成后送回病房,手术当日禁食水,观察粘膜出血情况,术后第2日开始逐步进食。
1.3 疗效评价
观察患者术后1、3、6、12月门诊了解症状缓解情况并复查消化道造影,观察食管扩张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所有的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取α=0.05水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1月随访两组食管扩张效果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访3月、6月、12月食管扩张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狭窄形成本身与炎症与瘢痕关系密切,扩张治疗狭窄不是减少炎症,而是机械性挣开,所以应从源头上减少炎症的发生。传统治疗是药物无效时,改用外科手术对贲门肌层进行切割,其缺点是不能均衡切割,修复后易行成肌性瘢痕挛缩,出现再狭窄,用球囊扩张治疗,不易控制扩张程度,术中易产生食道撕裂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易出现肌纤维弹性回缩再狭窄,疗效维持短,而自膨式支架扩张时,呈同心圆向四周发力,力量均衡,且支架采用记忆合金编织覆膜,故该方法疗效稳定[3]。
表1 两组术后随访食管扩张效果情况比较
1月3月6月12月观察组(n=22)15.31±1.2414.52±2.5412.45±1.6211.89±1.37对照组(n=22)13.43±1.168.59±2.187.17±0.986.74±0.95P>0.05<0.05<0.05<0.05
该术患者多体质较差,但术前应注意做好营养支持,胃肠道准备,避免返流引起的误吸及窒息发作,术中应注意操作仔细、轻柔,避免粗暴操作,导致消化道穿孔及粘膜大出血,支架位置定位准确,避免支架移位。两组有部分患者手术当日粘膜损伤,少许痰中血丝,术后3日内自行缓解,本文中患者均无大出血及吻合口撕裂发生,术后应注意逐步改善饮食,及支架不适应问题,可予以对症支持处理[4]。本研究中术后1月随访两组食管扩张效果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访3月、6月、12月食管扩张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良性狭窄过去应用较多的主要是球囊导管扩张术,该法短期效果好,而中远期疗效欠佳。导致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食管再狭窄,食管良性狭窄扩张后,由于肌组织弹性回缩,绝大多数病人都要发生再狭窄,不发生再狭窄情况比较少见,部分病人不过是再狭窄并未到扩张前状况而已。对于治疗刚结束时,修复组织较软,较容易扩张,球囊扩张与临时支架患者在效果上没有明显的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复组织逐渐变硬,局部肌肉瘢痕组织弹性回缩、粘连,球囊扩张后又出现吞咽困难。而支架置入超过2周的患者,撕裂的食道组织修复时是在支架扩张下完成,故治疗效果较稳定。
本技术方法主要针对于球囊扩张对比优势,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支架置入相当于多次球囊扩张,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创伤次数;(2)支架扩张持续时间久,从而达到更持久的疗效,中远期的有效率有明显优势,可更好的避免狭窄部位再次回缩粘合复发;(3)支架为温度记忆合金支架,为逐步温和持续扩张,患者难受性更好,穿孔及撕裂的并发症更少[5]。一般球囊扩张治疗复发时间间隔从1~3个月不等,通常都需要治疗2~3次,但支架扩张的持续时间延长,相当于持续扩张定型,一般于术后2周~1月将支架取出。
综上所述,临时食管内支架置入术,较球囊扩张术,有更好的中远期疗效,能更持久的改善食管狭窄状况,使手术疗效提高,此方法操作安全、易行、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