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化程度、病理特征及转移情况分析
2020-04-18刘建云
刘 建 云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 鹤壁 456750)
结直肠癌在临床中较为多见,2014年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3位[1]。既往临床研究中将结肠癌作为一类疾病进行治疗,但是芬兰学者bufill认为由于结肠癌不同部位的胚胎起源不同,生物学机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2]。为提高临床对左右侧结肠癌两种疾病的重视程度,本研究对左、右侧结肠癌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5年7月~2018年4月为研究阶段,对44例左侧结肠癌、51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左侧结肠癌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7.91±5.32)岁。右侧结肠癌患者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7.64±5.1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肠癌且资料完整可靠。排除标准:患者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结肠癌多发性,严重肝肾功能和心肺功能异常。
1.2 方法
调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首发症状、分化程度、病理特征(肿瘤直径及大体)和转移情况。右侧结肠癌范围:横结肠、结肠肝区、升结肠及盲肠;左侧结肠癌:乙状结肠、降结肠和肠脾区。
1.3 数据处理
所有结肠癌患者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右侧结肠癌首发症状多为腹痛和腹胀、左侧结肠癌首发症状为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对比存在P<0.05,见表1。
表1 左、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症状(首发)
组别例数腹痛和腹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腹部包块贫血肠梗阻右侧结肠癌5141(80.39%)20(39.22%)6(11.76%)2(3.92%)1(1.96%)左侧结肠癌4419(43.18%)29(65.91%)7(15.91%)2(4.55%)2(4.55%)χ214.0566.7390.3440.0230.516P0.0000.0090.5580.8800.473
2.2 分化程度
右侧结肠癌比例最高为低分化腺癌,其次为中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左侧结肠癌分化程度最高为中分化腺癌,其次为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P<0.05,见表2。
表2 左右侧结肠癌患者分化程度
组别例数未分化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右侧结肠癌512(3.92%)5(9.80%)15(29.41%)29(56.86%)左侧结肠癌444(9.09%)9(20.45%)24(54.55%)7(15.91%)z3.556P0.001
2.3 肿块直径及大体结构
右侧结肠癌肿块直径在5cm以上比例较高,且以溃疡型为主,P<0.05,见表3。
表3 左右侧结肠癌患者肿块直径及大体结构
组别例数直径在5cm以上大体结构溃疡型侵袭型肿块型右侧结肠癌5126(50.98%)28(54.90%)9(17.65%)14(27.45%)左侧结肠癌4411(25.00%)11(25.00%)19(43.18%)14(31.82%)χ2/z6.7051.992P0.0100.046
2.4 转移
右侧结肠癌淋巴转移率较高,肝脏转移率较高,左侧结肠癌转移率较低,P<0.05,见表4。
表4 左右侧结肠癌患者转移情况
组别例数淋巴转移肝转移肺转移腹膜转移右侧结肠癌5124(47.06%)9(17.65%)1(1.96%)2(3.92%)左侧结肠癌4413(27.27%)2(4.55%)1(2.27%)1(2.27%)χ23.9293.9600.0110.210P0.0470.0470.9160.647
3 讨论
结肠癌根据其发病部位可以分为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且病理进展表现为多途径和多层次,疾病进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染色体、微卫星及遗传基因等,且大量研究发现,不同部位的结肠癌由于局部的微环境不同,其组织形态学和生理学、代谢特点等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3],因此建议将左右结肠癌进行区别对待。
本文对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化程度、病理特点及转移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从症状及分化程度方面,右侧结肠癌首发症状多为腹痛和腹胀,左侧结肠癌首发症状为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右侧结肠癌低分化比例高(P<0.05),这可能是由于左右结肠癌的发病部位不同、胚胎起源(左侧结肠胚胎起源于后肠,右侧起源于中肠)及生理特点差异,且左右半结肠癌的致癌物对肠上皮细胞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4],与致癌物质的接触先后有一定差异,肠道内局部菌群滋生和粪便通过情况不同等有关,而两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常规消化道症状,缺少特异性。
其次,病理特征及转移情况方面:右侧结肠癌肿块直径在5cm以上比例较高且淋巴转移率较高,肝脏转移率高(P<0.05),其原因可能是右侧结肠经过肠系膜上动脉供血,通过肠系膜上回流到门静脉,而肠系膜上动静脉吻合较为丰富,其淋巴管吻合多,门静脉以流线型分流到肝右叶,从而引起淋巴转移和肝转移率升高;而左侧结肠癌为肠系膜下动脉供血,其血液回流到肠系膜下静脉,相对静脉分支较少[5]。王进等[6]学者对左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性了对比,其结果中同样发现右半结肠癌具有低分化、高淋巴转移和肝转移率,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且右半结肠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和BRAF基因突变较多,而微卫星不稳定多伴随bMLH1基因的高度甲基化,出现CpG岛基甲基化;左半结肠癌多为非整倍体DNA,杂合的缺失较多,多伴有TP53突变,较少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情况,这导致左右结肠癌出现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左右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化程度、病理特征和转移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且右侧结肠癌的恶性程度较高,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且引起预后差异,需要临床区别对待。但本研究样本有限,缺乏随访资料,且对患者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缺乏调查,导致研究深入性不足,降低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