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场新人的职业成长与情绪管理

2020-04-17王晓洁

中国商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职业发展情绪

王晓洁

摘 要:在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青年职业人的成长是个人也是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根据相关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出发,从情绪管理与胜任力,高自尊,自我管理,认知决策,工作绩效、职业韧性等几个方面对职业成长中情绪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性对策建议,帮助职场新人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意识,为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情绪  情绪管理  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a)--02

2019届大学毕业生已突破800万大军,我国劳动力市场上迎来大量新鲜血液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波士顿咨询关于《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报告中指出,81%的90后职场新人希望在职场中获得成长。而新新职场人类在新的环境中面临巨大压力,这一人生新阶段正是他们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期,他们承受着来自就业,社交,成长等多方面的压力,当面临复杂问题时往往情绪波动较大,身处职业生涯的初期,又在如此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实现职业成长,情绪管理这一能力的培养则格外突出。有效地情绪管理可以帮助职场新人拥有身心健康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并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为长足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 情绪与情绪管理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是指情感及其独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一系列行动的倾向。”戈尔曼认为情绪管理是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与控制,充分挖掘调配个体和群体的情商、发展出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情绪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Baron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一系列非认知的才干、资质和技能,能影响人成功适应环境需求和压力的能力。职场上经常提到的情绪管理与这一概念一致。

2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

当新人进入职场,除了需要适应新环境、新文化,学习新技能等职业要求,同时组织机构也从不同方向对新人进行挑选和培训,从而让他们能够胜任不同岗位。

(1)情绪管理与胜任力。根据Dave Bartram提出的八大胜任力模型,我们不难看到八大要素:领导力和决策,支持和合作,影响和陈述,分析和解释,创新和构思,组织和执行,调整和应对,进取和表现,它们和情绪管理能力密切相关。八大要素模型是基于职场环境下对个人的独立性,责任承担,良好的沟通及对他人的尊重与共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适应性,应对挫折能力,高绩效,寻求积极发展等能力要素做出了归纳定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恰恰与这些能力素质有着高度相关性。

(2)情绪管理与高自尊,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建立和提高个体自身的自尊水平。当处于较高自尊水平的稳定个体,其自我接纳程度也更高。高情绪管理者,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客观地认识自己,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由此自尊也更高。自尊自信是年轻人初入职场的宝贵心理资本。

(3)情绪管理与自我管理,心理学家Gratz及同事提出情绪管理有助于加强自我管理的力量,表現为更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能更好控制自己的冲动,情感清晰度也更高。有研究表明,在良好情绪状态下个体思维更开放,具有更强的创造性,考虑问题更客观全面,个体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感知处理更多信息,打破思维定式,进行更有效的自我管理。

(4)情绪管理与认知决策能力,高情绪管理者能更好的做出认知决策判断。大量研究表明情绪体验对人的认知行为策略有重要影响。在职场的每一天,每一个任务,人们都在经历各种情绪体验,情绪管理有助于青年人培养独立思考,深入分析,理性判断的思维。在任务繁多,挑战与变革不断袭来的职场,认知决策能力的提升是实现职业提升的首要条件。

(5)情绪管理与工作绩效,个体情绪管理的能力对其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高情绪管理者能更好的管控自己的情绪,在工作中实现有效的自我激励,以积极情绪完成任务,达成工作绩效。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情绪管理能力的个体可以有效实现目标,并带出高情商的团队;二是拥有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和人际关系网络;三是有更好的创造性从而促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也更有能力适应组织的变革。

(6)情绪管理与职业韧性,高情绪管理的个体通过调节自身情绪,提高对压力的韧性,拥有高自我效能和高适应性,使行为更加有利于个人、组织和社会,进而达到积极效果,由此也获得更多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的包容性和坚韧性更好,也更加博爱宽容,相应的社会人际关系也会更好,未来在困难时期获得的社会支持资源也会更多,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更有利于长期的职业发展。

3 如何能有效的提升在职场中的情绪管理能力

其实,情绪不分好坏,通常只是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进行解释和划分。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疏导、管理、适度控制。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却有好坏之分、行为的后果也有好坏之分。在压力倍增的职场,我们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呢?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有哪些呢?

(1)表达法:表达和宣泄,低落情绪是人情绪中的垃圾,就跟人身体里的感冒病毒一样,需要及时排出。通常可用的方法有:找人倾诉,流泪哭泣,用玩偶宣泄愤怒,找个合适的地方大喊等。也有很多企业配有员工帮助计划,或新人导师计划,新人可以积极参与到这些项目中,通过跟导师或身边伙伴们的倾诉交流来缓解职业压力,同时也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并逐步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2)注意力转移法:做一些与困难事件无关的事情,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跳出困扰自己的环境。找找感兴趣的事情做,如看场电影,做个运动,参加个聚会等。也可以通过关注他人来分散注意力,比如关心其他人,参与公益项目,喂养小动物等。将注意力分散到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上去,定期安排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事情去做。

(3)改变认知法:心理问题的产生,跟认知偏差有很强的相关性,人的认知会受到知识经验,思想方法,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正确对待挫折,了解和接受挫折和困难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任务的难度,设定合理的目标,培养树立信心和坚韧的态度。调整我们的认识和观念。比如,当我们把所有的最担心最坏情况列出一个清单,一个月或一年后再看,90%的担心都不会发生。适当调整工作计划,避开生理周期或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法。设定有挑战性的计划和目标:太难或太容易都不是合适的目标,经过努力而刚刚能达成的挑战最能有效激发积极情绪。这样一方面做完绩效,促进职业技能的提升,也提高了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效能。还有,与上级保持积极沟通,明确职责,路径,及时反馈和修正行为和工作目标,更能增強责任感和成就感。

(4)情绪监控:情绪智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情绪识别,自我情绪的识别与辨认尤为重要,日常中可以通过“情绪日记”的方法记录下自己的情绪,记录最强烈的情绪是什么?是什么触发了它?强度是多少,如果用打分的方式1~7分,会打几分?记录下作了哪些措施改善了负面情绪?这样可以找到是什么原因激发了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开极端情绪的发生,达到“早发现、早干预”。也可以根据日记找到积极情绪触发点,发现和规划积极情绪的事情,反复激活积极情绪,如感恩拜访,荣誉感,参与感的训练。启动积极情绪震荡效应,自我深化,利用成功事件不断提升情绪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

(5)心理暗示法:心理暗示可以起到诱导情绪的作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人树立信心和激发内在潜能。通过为自己营造积极的气氛,创造良性循环。比如,在觉得郁闷委屈愤怒的时候,想想莫生气歌谣,默念“失败不可怕,下次定成功”,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人人都不完美,我已经很努力了”“对方也不容易”“他可能不是冲我来的”。

(6)放松减压法:运用深呼吸,气功,瑜伽等身心放松的方式,以及马拉松,舞蹈,绘画等各种文体活动来排解负面情绪对身体和心灵造成的影响,及时疏解情绪压力,不积攒情绪垃圾,主动营造积极的情绪体验。

(7)寻求专业帮助法: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或干预,处理深层的负性经验。清理过往的创伤,挖掘积极面,转换到积极性的反应模型,化悲痛为力量。情绪调节能力与依恋关系息息相关。著名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原生家庭的安全依恋关系,给孩子提供探索外部世界的平台,也为人们探索内心世界提供了平台。追本溯源,情绪的深层问题,可以在专业的心理专家的帮助下进行解决(Allen et al.,2008)

4 结语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职场新人开启职业生涯的必备技能,培养提升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效增强抗压能力,同时获得身心健康,提升职业技能,提高职业胜任力,迎接未来的机遇与变革,并在调整中不断完善调整实现最终的职业成长。

参考文献

Dave Bartram, SHL Group, the Great Eight Competencies: a Criterion-Centric Approach to Valid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5, Vol.90,No.6, pp 1185-1203.

Gross J. J, John O.P.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 Implications for Affect, Relationships, and Well-Being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85(2).

张超,伍业光,李桂梅.高师生情绪管理能力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1(6).

杨潞.职业、态度与情绪管理[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报,2012(4).

李淑臻.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J].教育与心理,2018(5).

[美]丹尼尔·戈尔曼著,杨春晓译.情商:新发现——从情商更重要到如何提高情商[M].北京: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职业发展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初探情绪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