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症状及预防补救措施

2020-04-17李认魏春霞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化药害药剂

李认 魏春霞

一、产生的原因

(一)市场监管有死角

一些不法分子无视农业执法部门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仍然经营一些未经检测、质量不达标、无登记证件的“三无”农药产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有些经营单位擅自夸大宣传农药的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

(二)人员素质低

1.经销人员素质较低。一些经销商未经过培训,缺乏对作物病虫草害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农药药理知识的掌握,盲目向农户推荐农药。

2.施药人员素质较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中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具有“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传统思想认识,别人打药自己也打药,根本不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不了解所购农药的特性,胡乱打药,造成药害发生。

(三)劣质农药

一些商户进货时对农药产品质量要求不严,所进农药质量较差,存在杂质多、农药不纯的现象;一些商户把过期农药或假冒伪劣农药销售给农户,也是造成药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农药使用不科学

1.施药人员不按农药包装标签上“适用作物”进行施药,超范围用药造成药害。

2.不了解虫情、病情、草情,下药不对症,既达不到防治的效果,又产生了药害。

3.用药盲目,随意性大,擅自加大药量,配比不科学,浓度过大,药剂乱混滥用。

(五)环境因素

不良的环境条件可引起药害的发生。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土壤黏性小,有机质质量分数低;气温忽高忽低,土壤温度大,都是容易造成药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二、药害症状

(一)黄化

农药药害造成了植物叶片的损坏,影响了叶片的正常光合作用,使植株茎叶部位黄化,有时心叶发黄,有时基叶发黄;轻者叶片发黄,重者全株发黄。黄化常由黄叶变成枯叶,晴天多,黄化产生快;阴雨天多,黄化产生慢。

(二)斑点

作物植株因药害生成的斑点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叶片、茎秆或果实表皮上都有可能发生斑点药害,主要表现有褐斑、黄斑、枯斑、网斑等。药斑在植株上呈无规律性分布,轻重交加。

(三)枯萎

作物植株枯萎症状一般由除草剂施用不當引起的,常表现为整株枯萎,无发病中心,发生过程迟缓,先黄化,后死苗,根茎输导组织无褐变。

(四)畸形

药害引起的植株畸形一般表现在作物植株的茎叶和根部,一般有卷叶、丛生、肿根、畸形穗、畸形果等。

(五)不孕

作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不当会引起不孕症,其一般表现为全株不孕,有时虽部分结实,但混有其他药害症状。

三、预防措施

(一)加强监管,提高农药产品质量

从源头抓起。农药生产的审批、登记手续、质量检验等程序,农药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 杜绝伪劣农药的生产。生产企业要按照农业农村部登记批准的内容,对所生产农药的有效成分、中文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施用方法与用量、注意事项等进行标注,不得擅自修改。

(二)用药要严格按照施药要求进行

施用农药前要充分了解作物病情、虫情、草情,所用药剂性质是否对症, 药剂施用要严格按照说明药剂用量和配比浓度配药,把握正确的施用时期和方法。不擅自加大用药量,不私自改变农药的施用方法,避免发生药害。了解作物敏感期和敏感农药,避开作物敏感期施药。

(三)做好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对新引进的新农药,先做小面积的试验,根据当地气候、土质、耕作制度等实际条件,得出施用的安全剂量、施用方法和最佳施用时期后再进行推广使用。

四、补救措施

(一)排灌

适当排灌可减轻农药药害的危害程度,特别是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

(二)喷水淋洗

若及时发现作物植株的叶面发生药害,可对受药害植株的叶面迅速反复喷洒清水2~3次,洗刷掉植株表面上的药物,同时增施磷肥、钾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作物的恢复能力。

(三)激素喷施

一些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后,具有抑制或干扰植物赤霉素的作用,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如

2,4-D丁酯、二甲四氯、乙烯利等药剂,可喷施赤霉素缓解药害的发生程度。

猜你喜欢

黄化药害药剂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无题
不同化学药剂与喷药时期对春蚕豆赤斑病大田预防的效果
八仙花黄化对CO2响应参数的影响
葫芦岛市银杏黄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喷施铁和有机酸防治菠萝叶片黄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果树药害补救方法
农作物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