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09-08-05苏红霞
苏红霞
农作物药害是指因使用农药不当而引起作物反映出各种病态,包括作物体内生理变化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甚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药害可分为急性药害、慢性药害、残留药害。急性药害:在喷药短期内农作物上出现肉眼可见症状如叶部出现斑点、穿孔等,果实上出现锈果、落果等。慢性药害:指施药后经过较长时间表现出药害症状,如光合作用减弱,畸形等。一旦发生,一般无法挽救。残留药害:主要指稳定性强的农药累积在土壤中,对敏感作物所产生的药害。农作物药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斑点、黄化、畸形、枯萎、停滞生长、不孕、脱落、劣果。
随着农药在农田的大量使用,农作物发生药害现象时有发生,时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一些损失,总结近十年的农技推广实践实例,将农作物发生药害原因及其防治论述如下:
1 药害原因
1.1 错误的使用作物极为敏感的农药。例如高粱、玉米、大豆等对敌百虫、敌敌畏较敏感;梨树对螨克、克螨特敏感;马铃薯、菜类、瓜类等双子叶作物对2,4-D类除草剂极为敏感,即使微量的雾滴溅到这些作物上也会产生药害,应忌用。
1.2 施药方法违反常规。使用浓度过高或用药量过大易引起药害;施药技术不当或配制方法不科学也易引起药害。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规定的剂量和浓度匹配用药。
1.3 在作物敏感生育阶段施用药。作物苗期、花期、幼果期及作物长势弱、耐药力弱时用药易引起药害。例如很多除草剂的使用,都选择在农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芽前施药,为了避免幼苗发生药害,
1.4 忽视环境影响造成药害。在高温、强光照射、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低于50%、雨天或露水很大时施药易引起药害。例如石硫合剂气温越高,硫挥发的越快防病虫效果越好,药害越大。
1.5 上茬作物使用残留期长的农药引起下茬作物的二次药害。例如特别是一些选择性除草剂(含双磺隆成分)对上茬作物安全,而对下茬作物易产生药害。
1.6 农药质量问题或农药混用不当等因素引起农作物产生药害。例如乳油的乳化不良、分层、上有乳油、下有沉淀;有机磷农药与敌稗混用,易使水稻发生药害。
2 预防措施
2.1 充分了解药剂性质,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浓度,选择正确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对作物敏感的农药应禁用或慎用,苗期、花期、幼果期及作物长势弱、耐药力弱时应慎用或降低浓度,高温、干旱、大风时不能施,应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避免上下茬作物、邻近作物使用农药引起二次药害、飘移药害。
2.2 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的原则。对当地未曾施用过的新农药,在施用前必须进行小面积的药效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大面积推广使用。
2.3 抓好施药后避害措施
2.3.1 彻底清洗喷雾器械。用过的器械,特别是使用过除草剂的器械,必须彻底清洗,以免下次防治病虫害时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2.3.2 妥善处理剩余药液。施药结束后剩余药液不可乱倒,以防产生药害。
2.3.3 搞好施药后田间管理。水田施用除草剂后,要按药剂特性做好水的排灌工作。旱田施用除草剂后,要开好排水沟,达到雨后田干的要求以免发生药害。
3 药害发生后救治措施。
3.1 灌水排毒:是解决因土壤施药过量造成药害的最好方法,可灌水洗田,尽快排除土壤残余农药。
3.2 喷水洗药:因使用浓度过大或使用敏感农药而引起作物的上部遭受药害的,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可连续喷水冲洗几次,从而起到缓解药害的作用。
3.3 足量浇水:让作物根系充分吸水,增加细胞水分,降低作物体内药液浓度,加速药物代谢。
3.4 使用解毒剂:根据药害的性质,可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解毒补救。因多效唑、缩节胺等抑制剂或延缓剂过量引起的药害,可喷施赤霉素溶液解除。
3.5 追施速效肥料:结合中耕松土,加强肥水管理,增施腐熟的人畜粪尿、碳酸氢铵、硝铵、尿素等速效肥料,促进根系发育和新叶再生。叶面喷肥:叶面喷肥作物吸收快,可根据作物需要用0.1%~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0.3%尿素溶液,或叶面宝、喷施宝、绿风95、世纪农丰、多效活力素、惠满丰、丰产灵等叶面肥进行喷施,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尽快恢复生长。
在今后农药施用过程中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药,务必按照规程操作,多考虑一些可能发生药害的因素,尽量避免药害的发生;若使用不当发生药害,一定积极按照规程进行补救或防治措施,将药害降低到最低限度。